首页 百科知识 海外华人炫耀性消费导致犯罪的原因分析

海外华人炫耀性消费导致犯罪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在南非遇害的白人或者其他人种,华人一直是最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的,这其中有复杂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华人的炫耀性消费习惯所致。消费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通过“炫耀性消费”提升自己的品位。这种消费主义,主张消费至上,炫耀性消费是消费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而这些“面子消费”却使得在海外的华人直接成为被犯罪分子盯上的目标。

南非的犯罪率一直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在南非,几乎可以随意购置枪支,并且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以及办案人员的破案积极性不高,所以恶意杀人事件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在南非遇害的华人中,受害人大多是在南非的中国富商或是来南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被犯罪嫌疑人盯上大多数是因为其穿戴用品奢华,大量购置名品钻石。相比在南非遇害的白人或者其他人种,华人一直是最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的,这其中有复杂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华人的炫耀性消费习惯所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不再是停留在温饱的层面,现如今更多的消费是为了生活的舒适度,人们不再单单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依据来决定是否消费。消费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通过“炫耀性消费”提升自己的品位。而任何社会的任何法律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不可能绝对防止和控制抢劫、盗窃、勒索等社会暴力的侵犯。社会上仇富、劫富、杀富等暴力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任何人的财产和人身都有被侵犯的可能。因此,富裕阶层在社会空间中炫耀财富、博取炫耀满足的背后,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为犯罪分子寻找目标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径,使其自身可能从“炫耀性消费者”成为“炫耀性消费犯罪者”的目标。

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就了炫耀性消费及犯罪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不再是只满足简单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衣服不仅仅是耐穿或者保暖,而是要质地好或者名牌,彰显个性;房子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避风港湾,而是要享受豪华装修的精致商品房;吃饭不再是维持温饱,而是要吃得高级、吃遍山珍海味。社会开始默许或提倡普通人多消费,富人多奢侈,甚至多浪费也是促进经济繁荣的表现。随着华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华人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的庞大群体,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奢侈品牌将橄榄枝伸向了华人,甚至提供中文标价、直接接收人民币购买等措施为华人的炫耀性消费提供便利。而且,普通白领也接受了西方国家的享乐主义超前消费的理念,宁愿花几个月的工资买一个LV包包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000—2006年,中国轿车销量增加6.5倍,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私人汽车拥有国,而购买的劳斯莱斯数量超过了日本[27]。众多世界媒体预测,中国在未来几年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奢侈品消费的第一大国。

二、大众传媒引导着炫耀性消费观念的形成及犯罪

当代,网络、电视和数码科技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时尚杂志在不断地进行着奢侈品牌的大众市场攻略,扩大炫耀性消费群体。电视传媒对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影响更是无形的,但又是革命性的和难以逆转的。电视传媒中的一项高档产品在推出时,常常引用明星或者特定场景刺激年轻人产生一种极度想要拥有此产品的欲望,甚至有时直接传达着这样一种信息:为了炫耀性商品而去牺牲一些必要性消费。有些广告喜欢用“美女必备”、“让你变得越来越美”等字眼让女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占有欲望,因为每个女孩子都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漂亮,所以想方设法要拥有这样的产品。这种策略使得某些商品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比如钻石代表着爱情。马尔库塞道:“大众运输和传播手段、住房、食物和衣物等商品,娱乐和信息不可抵抗的输出,都带有规定了的态度和习惯,都带有某些思想和情感反应……它们助长了一种虚假意识,而这种虚假意识又回避自己的虚假性。”[28]在如今媒体发挥巨大功能的时代,以广告、声像为代表的大众传媒作为消费主义的载体和符号已经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之中,充斥着消费者的生活空间,操纵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娱各个领域的消费方式,而且通过创造虚无缥缈的符号和影像来刺激人们无止境的消费欲望,劝说人们购买各种奢侈品。

在大众媒体的引诱之下,普通老百姓以为人人都过着明星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某种匮乏和不足。当自身经济能力无法解决这种匮乏和不足,可能就会通过违法犯罪行为达到其目的,比如偷窃、抢劫、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

三、西方享乐主义文化影响着炫耀性消费及犯罪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典型的消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其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传统意义上的生存需要(needs),而是为了满足被现代化刺激起来的欲望(wants)。这种消费主义,主张消费至上,炫耀性消费是消费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消费主义形成的原因与西方高度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某些西方国家人民享受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的各种津贴不仅仅足够其基本的生活,而且享受最低保障的人可以住着别墅供孩子读书,甚至能够具有一定的非必需物品的消费能力。这样一来,对于有稳定工作收入的一部分人来说,存钱似乎跟养老或者医疗费没有太大关联,于是“及时行乐”的现象在西方国家非常多见。这样的消费观念不断冲击着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及时行乐主义充斥着大脑。比起国内的居民,他们在国外赚钱更容易,因此也更舍得花钱,消费享乐主义的风气日益助长,最终形成攀比风气,让海外的犯罪分盯上。

四、华人喜欢摆阔的“面子观”使其易被犯罪分子盯上

南非当地的白人数量比华人多,但为什么每每都是华人遇难呢?对比一下消费习惯以及当地的口碑可以看出,在南非的白人大部分都比华人富裕。但从外在的私家车和私家住宅上来看,华人所拥有的显然要比白人更高档一些。华人的豪宅前面停放的总是奔驰、宝马等高档轿车,这是华人的“面子消费”观所致。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所谓面子工夫,其实就是一种“印象整饰”的行为,是个人为了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某些特定印象,而故意做给别人看的行为。中国人眼中的“面子”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开高档车和住装修豪华的房子就是“有面子”,随叫随到或者有事必应就是“赏面子”,被别人笑话就叫“丢面子”,而且不论声望高低或者社会阶层的高低,人人都多多少少爱面子,这也就自然解释了中国人为了面子的炫耀性消费。“面子”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刻而久远的,即使移居海外,中国人的“面子”观仍然很难抛弃。而这些“面子消费”却使得在海外的华人直接成为被犯罪分子盯上的目标。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观使得华人有很强的攀比心理,攀比学业、收入、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而且消费攀比越来越低龄化,甚至在中学生中就已经开始攀比名牌服饰、家庭背景、名车名宅等。如果一个人比别人消费商品的档次高,就会觉得很有“面子”,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炫耀性消费看似并没有侵犯别人,但是以炫耀为目的的消费会让人们把金钱看得越来越重要,以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消费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犯罪分子正是看到炫耀性消费者过着奢华的生活,就有了挫败感,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才最终以极端的犯罪方式来宣泄不满,比如通过抢劫、杀人泄愤等对富人采取报复行为。

五、“炫富心理”使得华人更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

华人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跟他们的消费风格有关系。海外华人的消费观中充斥着很多炫耀性消费。避开南非本身就是一个犯罪率多发的国家,在意大利的普拉托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很多华人的车牌号码如果不是前后四个西文的差异,人们还以为是同一个车牌,大部分名车车牌中间的三个数字基本上都是“8”。虽然当地人不太清楚“8”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但是一眼望去便知这些车的主人都是华人。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华人的“差序格局”思想归根结底来自中国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对民族心理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华人的眼中,社会早已划分成了不同的阶级,“地位”和“关系”的不同可以成就完全不同的命运。因此,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华人不仅自动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而且地位的提升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追求。购置名品,炫富成了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手段。这些移民南非的华人,原先在国内多处于社会底层,暴富之后,他们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因此而迅速提高,因而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财富的显示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张扬自己的成功,在消费上追求奢侈豪华,名牌裹身,出入高档酒楼,住豪华别墅,开世界名车,通过超过一般人水平之上的消费来引起社会的注目、羡慕甚至嫉妒。而这种引起别人的嫉妒之心却导致一部分极端分子通过犯罪的方式来宣泄对富人的不满。

华人的炫耀性消费不仅招致了非法分子的垂涎,也导致某些当地反移民分子的不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普拉托华人驾驶的高档车已有十几辆车窗被打碎,其中有小偷的作案,而多数则是对华人采取的“报复”和“泄愤”。奇怪的是,在当地,华人却已经把自己的名车窗被打碎认为是一种时尚,这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极度扭曲的现象。从前面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只是为了财富,犯罪分子大可不必开枪杀人灭口,可见是华人“炫耀性消费”招致了当地居民对华人的仇视,从而使得犯罪分子劫财后杀人泄愤。

六、“现金消费”使得华人更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

“面子消费”观使得中国人喜欢出手阔绰、喜欢大把大把花现金的感觉,因此中国人在全世界可以说是出了名的喜欢现金,不仅喜欢现金消费,而且习惯在家里存放大量现金。这就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像金银珠宝等其他贵重物品需要寻找途径去销赃,现金可以直接使用,省去了销赃的麻烦。因此在南非当地有这样的说法:“抢华人比抢银行容易。”2004年上海商人在南非家中被劫杀,一处细节颇为耐人寻味:歹徒从被害人家中总计劫得6 500元美元和12万南非兰特(相当于2万美元)的现金,换句话说,被害人家中存放的价值超过20多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成为引来杀身之祸的直接原因。华人也喜欢花现金摆阔,喜欢花现金显示财富,出入各种高档酒店和娱乐场所花费现金,成为犯罪分子最简单的跟踪途径。而且,华人的一般特点是精明、刻苦、生活循规蹈矩。在南非的大部分华人从事金融贸易行业,有一定的财产积蓄,但是在当地的人数并不是很庞大,属于小群体;对于四肢较为强健的非洲人来说,大部分华人体格较小,在搏斗时不是他们的对手;加之华人的喜欢现金消费、喜欢摆阔等特征,华人就比较容易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

七、贫富差距增大,仇富心理与犯罪

社会阶级的存在和日益分化,贫富悬殊越来越大,人们生活品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人们的消费水平对应着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不同的购买能力,进而决定了不同的消费水平。这样,全社会的成员就被分成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形成了富人吃着山珍海味,住着豪宅,过着后顾无忧的生活;而穷人们却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更无法承担子女的高等教育或父母的重大疾病等费用。巨大的消费差距和悬殊的社会地位造成了社会成员之间的隔阂和对立。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加重了人们的不平等和相对剥夺感。而炫耀性消费更是给已经存在的贫富差距雪上加霜,使穷人产生“仇富”心理,并埋下了犯罪的种子,成为社会的隐患。因为仇视他人财富、仇视社会而抢夺他人财富、毁坏物品或是抢劫杀人的事件屡屡发生,而往往被害人都是平时生活作风奢侈浪费、喜欢摆阔、喜欢显富的人群。这类人在享受炫耀性消费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上的愉悦、社会地位的提升、他人羡慕的同时,却被一些具有“仇富心理”的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犯罪分子用极端报复方式向富人示威虽然是违背法律和社会伦理的,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华人的炫富行为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反感和厌恶,引起当地居民对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强烈不满,最终通过极端方式——犯罪来宣泄不满。

八、仇富心理引发社会矛盾,导致犯罪

炫耀性消费的盛行、不同的消费档次和生活标准,无形之中把社会分成了不同的阶层。巨大的消费差距和悬殊的社会地位造成了社会成员之间的隔阂。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人们的不平等和相对剥夺感,于是产生“仇富”心理,严重损害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海外华人所处的南非,当本地人相对贫穷时,他们不会认为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不努力而导致贫穷,而会认为是华人抢夺了他们的财富而产生仇恨心理。中国古代的富商在天灾人祸时会救济穷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得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而海外华人一般对他们身处的当地没有太多的感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少。当地居民所看到的只是海外华人住豪宅、开好车、穿名牌服饰、出入各种高档消费的娱乐场所,因此社会矛盾更加的激化。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出高档场所,到处受人尊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让他们的子女上最好的学校,成为社会的上层人士,绝大多数的人都羡慕这样的生活。但是,现实往往是,社会上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拥有这样的财富和生活。贫穷的人们也想过富人的生活,消费欲望每个人都有,但是他们的能力有限,没有那么多的金钱,于是,“仇富”心理使得想要拥有富人生活方式的穷人对富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开始通过抢夺其财产甚至是伤害其本身来拥有财富和宣泄不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