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与犯罪的统计数据分析

消费与犯罪的统计数据分析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些犯罪问题的出现,与中国城市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市化有着一定的联系,也与中国社会的消费革命和消费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消费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国几千年传统节俭的消费文化遭到破坏,本土消费文化规范缺失,又未能裂变出其他主流消费文化规范,从而使得社会的约束力下降,消费欲望极度膨胀,消费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犯罪率逐年上升。
消费与犯罪的统计数据分析_消费与犯罪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发展,1949—1978年,我国处于相对封闭时期,犯罪率相对较低,最多时,年发案率也未超过万分之十,最少时,年发案率仅万分之三;而从1979年以后,我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年发案率逐年高升,近年来在万分之二十左右的点位上下波动,犯罪出现了明显的新特征:作案手段多样、新的犯罪类型不断出现、犯罪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犯罪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危害程度更大,西方国家的新的犯罪类型,如网络犯罪、公务员犯罪、跨国犯罪、武装犯罪、高智能犯罪、黑社会犯罪、政治犯罪等已经在我国蔓延,犯罪开始向组织化、职业化、流动化、内外互动化程度发展,青少年犯罪占主要,社会不公平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酿成的犯罪案件显著增多。而这些犯罪问题的出现,与中国城市急剧的社会变迁城市化有着一定的联系,也与中国社会的消费革命和消费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消费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国几千年传统节俭的消费文化遭到破坏,本土消费文化规范缺失,又未能裂变出其他主流消费文化规范,从而使得社会的约束力下降,消费欲望极度膨胀,消费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犯罪率逐年上升。针对中国社会转型出现的犯罪率逐年上升的问题,近20年来,我国犯罪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研究方法上已基本摆脱了过去的诠释式研究,代之以实证主义的研究思路,犯罪研究多强调事实、数据和调查。本书也沿袭这一思路,从消费社会学的视角,用《中国法律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犯罪率的上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