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策略

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策略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先导于教育,持续于教育。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改进学校管理、规划学校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提高教育质量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永恒追求。整体推动区域教育向纵深、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是从区域整体入手,面向区域内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探索有效策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使区域教育在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师资水平、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实现区域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公平、协调发展。

(一)“规划”也是生产力:向“规划”要质量

规划是方向。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规划指引思路,谋划战略,勾勒蓝图。

1.以“规划”指导发展

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先导于教育,持续于教育。主动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需要,是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是教育事业的时代命题。

要将顶层设计引入学校发展战略中,系统规划和设计学校发展的整体框架,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指引。通过“顶层设计”的前瞻性谋划,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进行一场由思想变革引领,通过方式提效,实现行为变化。

规划引领。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改进学校管理、规划学校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发展规划作为学校发展指导性方案,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校本管理机制,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规划引领的目的是要让校长的管理有思想、教师的教学有理念、专项的工作有设计。

2.向“规划”要质量

规划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规则,结合实际情况和主要矛盾,确定合理目标,对事物做出比较全面的长远安排。规划往往表现为一种战略的文本,一种理性的思考,一种智慧的凝结,一份伟业的展望,一种科学的安排,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写好“规划词”、谱好“规划曲”、唱好“规划歌”、实现“规划梦”。学习规划、比较规划、研究规划、建构规划、实施规划、发展规划;规划是一种思想、规划是一种胸怀、规划是一种动力、规划是一种目标、规划是一种措施、规划也是一种生产力。

3.向“规划”要效益

规划是理想。规划的任务就是创造合理、高效、公正、有序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我们应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设计创造富有多重特色的教育创新之路。通过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办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创新、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承载着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因此,我们要努力唱好“同一首歌”。

(二)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策略

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提高教育质量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永恒追求。抓住教育质量这个中心,探寻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领域,找准问题点、抓住研究点、寻求切入点、扎实行动点、捕捉闪光点、提升成效点。整体推动区域教育向纵深、均衡发展。

1.质量,永恒的追求

一以贯之抓好学校“全面质量管理”。S=f·V·T(路程=时间×速度。f为待定系数,即学校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区位优势、生源状况等)的启示,围绕学生“兴趣、信心、习惯”设计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

(1)管理实际上是授权与控制之间的平衡

管理既要授权,到授权过度的时候又要进行控制。如果说美国基础教育授权过度的话,中国肯定是属于控制过度。所以说中国需要向西方教育学习。20世纪70年代提出教育革命,也是因为我们在解放后对教育的控制过度,所以提出放开。一放开连高考都取消了。文化大革命中间,学生什么都未学到,于是后来又开始往回调。所以,有人说,教育好像“扭秧歌”,左一步,右一步……

有人说,教育好像“扭秧歌”,左一步,右一步……

(2)“吊龙尾”游戏

游戏目的:追逐目标和集体协调地躲闪。也可以说培养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团队精神。

“吊龙尾”:就是有一队小孩子一个接一个,后者牵着前者的衣服摇摆,宛若长龙戏水。其中最前面的一个是龙头,而龙头前面还有一个人想抓住长龙中的一个掉队的孩子。游戏时,一大孩扮“擒龙者”,擒龙者直扑龙尾,龙头者则张开两臂挡拦,龙尾要迅速躲藏,以免被擒龙者捉住,玩耍直到抓住龙尾为胜。

在游戏中我们也看到了龙头的主导作用,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游戏中龙头移动,龙身尾部摆动太大,往往龙尾都是因左右躲藏自身摆动太大,而脱离队伍,导致全局结束。

教育有无“吊龙尾”现象呢?我想不会有吧!也不该有吧!

(3)拔河的启示

“拔河”的过程。拔河双方,若一强一弱,相差悬殊,那肯定是强者胜。若相差无几,一方稍强,那还真不一定强者准胜。若势均力敌,且在那里僵持着呢?一会儿中线纹丝不动,一会拉过来一点儿又被拉回去……最后,看谁坚持到底,谁就胜利;谁先把力气用尽,谁就被拉过去,输掉比赛。

很多事情如同拔河赛,你的思想与行动就是赛场上的竞争对手,生活则是那条决定命运的绳。竞争场上,两边的队员使尽浑身的解术,希望自己的那一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胜利者。而思想与行动也应如此:方向一致、全神贯注用力拔。

2.提升高考成绩要诀

义务教育均衡化、公平化,高中阶段教育要重视会考、高考,既要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又要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要赢得高考,就要通过科学的备考,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采用科学的方法、技巧、手段,来支撑高考,赢得高考。

(1)完全中学可实验“2.5+3.5”模式(初中2.5年高中3.5年),加快优秀生培养。

高考不仅是成绩的选拔,更是意志品质的提升,心灵的升华。教育就是产生于学生的自我心灵的忏悔和感动之中。做好“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考后怎么用考试结果”等环节。规范考试操作,让学生“平时如高考”,形成良好考试习惯。考后及时阅卷,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强化检测的诊断作用。

(2)开展高中段学校“校校行”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及领导、教研员、校长:校校到,检查每个教师教案、课堂教学、作业,各类计划;通过听、看、查、访,诊断学校,提出改进意见。

(3)空中课堂:将优秀品牌教师的优质课堂实录,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最大限度的引导到提高学习成绩上来。

(4)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利用民办学校及社会资源,给有学习潜力的高考落榜生,再射一箭的机会(高三复读)。重视成人教育,使每一个想求学的青年,都可以读理想的学校。

(5)重视职高部分科目的会考,提高职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职教补钙”,坚信职业教育不是无奈的教育,中职生也不是被淘汰的学生,人人有才、皆可成才。强化专业特色建设,培养既有合格文化素质又有专业技能的人。试行“2+1”模式的新型综合高中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在学完两年普高课程后可自愿分流到职业学校进行一年专业学习。

3.办适合学生发展的“质量-效益”型名校,让学生在校发展最大化

(1)向管理要质量、向校本教研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强化教师“候课”制度,使“候课”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线;重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与学的效率。

(2)重视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命题双向细目表”的使用,做实做亮“导学案”,实施“因材施教、分层走班”“选课”等措施。

(3)克服管理队伍、教师“板结化”。激活思维方式。让教师行走在能力极限的边缘。管理的按钮,就是要抓住人性。抓住了人性,也就抓住了员工的需求,也就抓紧了员工,从而让管理紧随我心。

(4)家长是最可靠的同盟军。学生的“三任老师”:家长、学校任课教师、环境。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孩子的健康发展才有保证。

(5)治校有“精神”、教学有“模式”、办学有“规范”。用“规划”引导发展,“规范”指导发展,“督导”促进发展。

(6)把握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建构主义、科学民主、质量效益。

(三)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使命具体表现为让人求真、求善和求美的价值得以实现。教育是帮助学生超越现有的状态,追求人性深处的美好,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达到目标而创造条件。

1.提高教育管理综合程度和效能

教育局内部的机构设置要充分反映“政事分开”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管理重心适度下移,在现有教育局职能处(科)室的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部分处(科)室,转移部分处(科)室以及职能。

(1)按法制、人事、计财、监察审计等设立行政类科室。

(2)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设立学校教育类科室。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3)按社区教育、教育中介管理等设立社会教育类科室。增强教育统筹、规划、协调、督导等职能。

(4)设置教师发展学校、利用社区学院,构建终身学习的管理体系

社区学院是终身教育办学机构,它具有服务范围的地区性、专业设置的综合性、办学方式的灵活性,可在现有的中小学校舍内办社区教育分部,按社区各种教育需求,组成终身教育网络,共享教育资源。

(5)重视校长选聘与考核、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大教师聘任与培养的力度,建立有利于教师、校长、行政管理人员成长的发展环境等。

提高教师学历标准,教师的入职起点本科化。要重视高中教师高学历要求,坚持人本管理,调整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岗位:一部分“向下”流动(不适应高中教学的可调整到初中,不适应初中教学的可调整到小学,不适应小学教学的可调整到幼儿园);一部分轮训转岗,从事社区服务和校外辅导等;调整一部分学校改成由社会力量办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

2.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广大群众对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始终面向世界。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高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对教育的投入则是社会稳定的添加剂。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有句名言:“实现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教育产业与其它不同之处在于,教育首先是政府行为,其次才是社会行为和市场行为。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政府还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要认为,讲教育产业就可以把政府的责任卸掉了。当然,对非义务教育,政府也要给予支持,但同时必须利用市场手段和产业运作方法,扩大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要。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根本进步。

3.增值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进步

教师对区域性统考排名的看法:调查发现,63.5%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可或很不认可,表示认可和很认可的有17%。

(1)评价学校的好坏,可引入增值性评价理念,加强对学校绩效评估和质量监测。

首先确定学校层次的变量,包括学校类型、生均经费、师资水平(职称和学历)、办学条件,建立每所学校发展水平的数据库;其次确定学生层次的变量,包括学生来源、学术能力、家庭背景、年龄性别,建立每位学生成长起点的数据库;最后确定学生最终的综合成就,包括学业成绩、个性品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建立每位学生发展成就的数据库。

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最终可以按照“输入-过程-输出”的模式,对每所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根据每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增量”,准确判断学校优劣。这样的评价模式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和推进均衡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一是解决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核心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有认同感、归属感乃至有信仰的人;二是解决科学选才以及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关键点是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是建立现代教育治理能力和体系,突破口是推进管办评分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