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事业不断提出新需要,人民群众也对教育事业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增强社会创新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二是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就。教育战线全面贯彻党的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成为大有希望的一代,值得信赖的一代。三是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职责与权限更加明确。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逐步理顺,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初步建立。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不断健全,形成了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教育开放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同步发展的新局面。四是促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西部和民族地区主要教育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初步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初步解决,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五是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建立健全了保证教育质量的制度体系,颁布了教育督导条例,建立起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形成督政、督学、教育质量监测相结合的中国特色教育督导体系。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高中教育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特色化取得显著进展,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评价方式方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整体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事业不断提出新需要,人民群众也对教育事业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实现创新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增强社会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强国必先强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其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需要。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育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正在从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建设的愿望更加强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客观要求。再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必须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前提。

精彩论述

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将伴随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不让一名学生失学,让高质量的教育公平不断得以挺进,从而使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早日到来。

——新华社记者 郑昕、刘怀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首先,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问题。改善乡村教学环境。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

其次,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

第三,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扩大重点高校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规模。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第四,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办好开放大学,发展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整合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发展老年教育。

第五,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实行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分类管理、差异化扶持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