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平凉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年展望

年平凉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年展望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投资消费稳步增长,对外贸易增长迅猛1.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平凉市一直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促使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平凉市城镇固定投资完成268.99亿元,增长21.5%,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1年平凉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2012年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平凉市各级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三二一”战略思路和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全力落实省市确定的各项任务措施,经济呈现出总量持续扩张、生产稳步增长、需求持续扩大、效益逐步提升、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综合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11年,平凉市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测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7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7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33.40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85.79亿元,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320元,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82﹕46.91﹕31.27调整为20.64﹕48.30﹕31.06。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0.31%、61.46%和28.23%。全市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均位居全省第六位,增长速度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1.粮食生产获得好收成,优势产业发展良好

2011年,平凉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继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果菜、畜牧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毫不放松粮食生产,促使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全年农业增加值达到57亿元,比上年增长6.6%。

粮食生产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98.13万亩,比上年增长1.4%;粮食总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0.31万吨,增产5.57%。其中:夏粮总产量37.06万吨,增产1.50%。秋粮总产量63.25万吨,增产8.11%。旱作农业成效显现,平凉市种植双垄沟播全膜玉米93.30万亩,亩产可达到700公斤,为秋粮增产奠定了基础。

果菜产业发展良好。果菜继续以扩大基地规模、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为重点,突出新植、幼园管理、标准园创建和各类基地认证,新植果园16.78万亩。落实百万亩果园标准化基地114.3万亩,配方施肥90.40万亩,高光效整形修剪65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04万亩。2011年果园面积发展到138.47万亩,其中以优质红富士为主的苹果面积118.84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86.00万吨,增长10.26%。蔬菜生产以建设集中区为重点,坚持设施生产与露地种植相结合,大力推广幼园套种,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建设高标准蔬菜生产集中区15个,建成日光温室732座859亩,搭建塑料大中拱棚13042座5119亩。蔬菜种植面积73.73万亩,增长3.89%;蔬菜产量达到102.33万吨,增长4.39%。

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牧业围绕建设绿色畜牧基地战略目标,突出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扩张基地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依托“平凉红牛”精品名牌,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开发效益,养、加、贸一体化经营的框架基本形成,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新开建标准化养牛小区51个,己建成43个,完成肉牛改良13万头,补贴基础母牛2.4万头。年末,大牲畜存栏81.41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65%。肉类总产量7.72万吨,增长3.29%;牛奶、禽蛋产量分别增长3.75%和1.06%。

2.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煤电产业成效显著

2011年工业生产持续向好,煤电、建材行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9.51亿元,增长17%。煤电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84亿元,增长15.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3.61%,。

重工业带动作用明显,轻工业快速增长。2011年,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3.94%;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24.4%,增速高于重工业7.8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原煤产量2307.38万吨,比上年增长5.08%;发电量189.25亿千瓦小时,增长80.39%,增幅比上年提高18.59个百分点;水泥328.08万吨,增长25.32%。

3.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79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23%,拉动经济增长3.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为主的传统服务行业共实现增加值21.50亿元,占第三产业的25.06%,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83个百分点;金融保险、房地产、科学研究、信息传输、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共实现增加值64.29亿元,占第三产业的74.94%,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12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稳步增长,对外贸易增长迅猛

1.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平凉市一直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促使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99亿元,增长21.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51亿元,增长0.6%。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明显。2011年,平凉市城镇固定投资完成268.99亿元,增长21.5%,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754个,比上年增加24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209项,亿元以上项目86项,分别比上年增加83项和30项。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85.64亿元,增长7.74%。泾川县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天平铁路建设项目(华亭段)、灵台县邵寨煤矿建设、大柳煤矿建设等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3.34亿元。

2.商贸流通比较活跃

商贸流通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良好。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2%。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0.96亿元,增长19.28%;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19亿元,增长18.45%。

销售额来看,批发业销售额为48.36亿元,增长28.92%;零售业营业额为81亿元,增长24.69%;住宿业营业额为5.31亿元,增长25.75%;餐饮业营业额为15.22亿元,增长34.93%。其中“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315个,累计销售9大类家电下乡产品24.76万台(部),实现销售金额5.16亿元。

3.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平凉市旅游产业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景区景点晋等升级步伐加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5亿元,增长22.6%。

4.对外贸易增长迅猛

平凉市出口企业加快了出口基地认证、技术改造升级、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步伐,出口创汇迅猛增长。平凉市完成出口创汇249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1%,增速高于全国4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7.1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平凉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6.36亿元,增长18.1%。税收收入完成12.73亿元,增长23.7%。主体税种增收明显,其中:增值税增长20.4%,营业税增长30.3%,企业所得税增长24.2%,个人所得税增长21.3%。财政支出完成102.15亿元,增长19.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68亿元,增长26.7%;农、林、水事业支出14.41亿元,增长2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27亿元,增长16.4%。财政支出的较快增长,有效地保障了社会事业发展、各类项目建设和民计民生等重点支出的资金需求。

2.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较快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平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9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61亿元,增长38.36%,实现利税总额34.44亿元,增长27.8%。其中,煤、电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72亿元,增长37.48%,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80.54%。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3.58。

3.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稳步增长。2011年,平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4.59元,增长13.5%。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为9879.66元,增长5.91%;转移性收入为2779.4元,增长12.21%;经营性收入为1052.57元,增长45.11%。人均消费性支出达8408.06元,增长12.12%。

2011年“平凉金果”和“平凉红牛”发展形势较好,农产品和肉禽蛋价格高,劳务工资上涨,国家各种补贴落实到位,促使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1元,增长14.19%。其中,以劳务为主的工资性收入1531元,增长18.54%;以畜牧、果菜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1650元,增长14.61%;以政策性补贴、补助和征地补偿为主的转移性收入363元,增长7.6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63元,增长14.2%。

(四)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保障继续加强

1.金融运行稳建有序,存贷款余额不断增加

年末,平凉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396.43亿元,比年初增长21.39%。居民储蓄存款242.85亿元,增长20.1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2.98亿元,增长10.99%。其中,中长期贷款153.75亿元,增长41.27%。

2.市场物价高位运行,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

2011年,平凉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3%。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全部呈上涨态势。其中食品上涨13.8%,衣着上涨1.1%,烟酒及用品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7.1%,交通和通讯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居住上涨3%。食品价格上涨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扬的首要因素。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6.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6.34%。

3.改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财政支出的重点向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重点支持了保障性住房、农村水利交通、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体系及新兴产业发展,对强农惠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支出优先安排。2011年,平凉市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73.6亿元,占到财政支出的72.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全力保障“两基”资金缺口。教育支出达到20.66亿元,增长22%。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096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2621元和2191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7亿元,增长66.2%。加大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支出3.5亿元,增长69.3%。多方筹资,支持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求,全市住房保障支出完成2.99亿元,增长28.9%。基本解决了城镇人均13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难。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全年安置应届高校毕业生5401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5%。通过发展主导产业、服务业和引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劳动者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全年就地输转劳务18.24万人,比上年增长69.3%。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国家试点扩大到5个县(区),新农保试点地区参保率达到96.34%。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16%。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体上看,2011年平凉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节能降耗压力增大

平凉是以煤电产业为引领,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和装备制造梯次跟进的工业格局,随着电力行业生产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迅速增大。而工业企业能耗总量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70%左右,这必将带动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拉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数据,节能形势严峻。

(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

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扬,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削弱了惠农政策的效果;国家连续数年对农村“多予少取”政策的落实,使农民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

(三)物价持续走高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2011年,平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3%。八大类价格指数全部上涨,而食品类价格指数涨幅最大,达到13.8%。食品、禽蛋、农资等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生活开支,加重了生活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三、2012年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从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但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平凉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兴产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扶47条”以及陕甘宁革命老区、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综合开发等区域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国家对水利、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为平凉转型跨越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012年,平凉市经济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四、促进2012年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采取措施强化节能降耗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节能。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养生旅游为契机,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二是依靠科技推动技术节能。继续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关、停、并、转一批高耗能行业中产能落后、效益差的小企业,积极引导它们向高技术、低耗能产业转移。三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建设“产业大循环、区域中循环、企业小循环”并举的循环经济模式。

(二)加快增加农民收入步伐

一是加快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大牛、果、菜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力度。牛产业在突出品种改良、秸秆饲料转化利用和龙头企业带动,鼓励千家万户发展养殖,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果产业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品牌化推介,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园和出口创汇基地;进一步扩大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增强市场均衡供给能力。继续加大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确保粮食稳定增产。二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新标准,平凉市贫困面将大幅增加,抓住机遇,论证提出一批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扶贫项目,大力推行整村推进和片带开发扶贫模式,增强农民收入。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强化农民职业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稳定性。主动加强与用工地区沟通联系,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

(三)加大项目贮备力度

一是紧紧抓住目前各类政策叠加的大好机遇,悉心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对接政策,在国家政策中找项目、争资金,把政策机遇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努力实现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双突破,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做好项目推介,广泛宣传和推介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和项目,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平凉市开发建设。积极谋划一批适合民间投资的项目,撬动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建设。三是提升投资配套能力,根据能力上项目,避免出现依赖性投资项目后续资金吃紧的问题,加快项目投资进度。

(四)遏制物价过快上涨

一是加大支农政策力度,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在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的同时,努力保障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鲜菜等生活必须品的市场供应,提高市场供给能力;二是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健全完善储备制度,保障化肥、种子、饲料等农资商品供应,强化对煤电油气运的协调调度,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必须品不脱销、不断档,保障群众消费需求;三是完善储备和投放机制,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促进公平交易。

(五)依托养生旅游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一是以“神奇崆峒·养生平凉”为主题、建好平泾路崆峒山连接线、大云寺三期及云崖寺景区配套提升的创建步伐,整顿规范农家乐,提升崆峒古镇经营管理水平,着力开发旅游系列产品,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开拓中远程客源市场。二是加快陇东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风尚吉伍国际建材、新天地购物广场等商贸设施和专业市场建设,实施酒钢生活基地项目。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一批农村连锁超市以及城区便民市场和“放心粮店”。三是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仓储配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壮大提升住宿餐饮、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平凉市统计局 王康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