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白银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年展望

年白银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年展望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白银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2012年展望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白银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1%。

2011年白银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2012年展望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新要求,全力推进稳增长、转方式、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2011年,白银市经济呈现基础巩固、发展加快、质量提高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7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15.82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96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2.1﹕54.99﹕32.91调整为11.18﹕57.43﹕31.39,与上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92和1.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44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453.21万亩,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63.15万亩,增长0.89%。粮食总产量达到71.33万吨,增长6.91%。

特色支柱产业较快增长。完成全膜双垄沟播13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200万亩,建成万亩高产示范片7个,发展节水灌溉1.7万亩。调整农业结构,新建改建日光温室1万亩、塑料大棚0.6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6.12万亩,全年蔬菜产量119万吨。完成洋芋种植面积102.73万亩,产量16.38万吨。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1.67万亩,封山育林面积43.61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01.72万亩,建成枸杞、红枣、文冠果等特色经济林基地13.6万亩,当年苗木产量7041万株,本年出售树苗4367万株。完成大环境绿化1.8万亩、“千村万户”绿化5.3万亩,新增城区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地532亩。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兴修梯田17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02平方公里,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0237户、大型沼气工程7处,解决了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通乡油路70公里、村道畅通工程180公里。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工农渠泵站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9.27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8.11万千瓦,水窖41.56万眼,水平梯田216.02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1.62万亩,当年新增1.54万亩;机械铺膜面积18.06万亩。

2.工业经济产销两旺,主导产业支撑有力

工业经济保持高位运行。2011年,白银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8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4.52亿元,增长17.2%。

地方工业加快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2.06亿元,增长18.2%;市及市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32.77亿元,增长18.5%。

主导产业发展强劲。煤炭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有色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78亿元,增长24.9%;电力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82亿元,增长13.8%;化工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55亿元,增长10.7%。这四大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0.27%。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244.18万吨;发电量188.44亿千瓦时,增长4.4%,其中火电增长7.9%;十种有色金属50.29万吨,增长13%,其中铜增长42.5%,铅下降16.6%,铝增长7.7%,锌增长6.1%;水泥398.92万吨,增长28.3%;烧碱10.47万吨,增长5.3%。

产销衔接良好。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4%,比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的提高,有效平衡了企业的产销衔接,加快了流动资金的周转。

3.服务业发展态势较好,税收贡献日益增强

白银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增速比上年加快2.9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增速较快。服务业税收收入12.4亿元,增长33.76%,高于税收总量增速0.36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9.91%,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齐力拉动,协调发展格局继续巩固

1.有效投入持续增加,投资较快增长

投资增幅稳步上升。白银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7.33亿元,增长26.1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67亿元,增长17.8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3.32亿元,增长31.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3.34亿元,增长16.78%。

地方投资较快增长。中央、省属单位完成投资63.35亿元,比上年下降1.9%;市及市以下完成投资158.02亿元,增长42.05%。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全市投资额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522个,计划总投资485亿元,完成投资202.15亿元。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74个,计划投资300亿元,完成投资96.41亿元。

商品房销售保持稳定。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22亿元,增长29.53%。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68.87万平方米,增长5.5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4.64万平方米,增长5.35%。商品房销售额22.46亿元,增长31.13%。

2.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内需拉动不断增强

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全年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11年,白银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7%。一是城镇零售额增长较快。城镇零售额85.75亿元,增长19.59%;乡村零售额16.19亿元,增长13.44%。二是住宿餐饮业、零售业保持较快增长。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02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80.52亿元,增长20.57%;住宿和餐饮业14.4亿元,增长5.73%。三是热点商品持续旺销,消费水平进一步升级。汽车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具类均保持了较快增幅。四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1%,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3.对外贸易日趋繁荣,进出口额大幅增长

抓住后危机时代的有利商机,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先进设备、原料的进口,全年进出口总额9.59亿美元,增长109.69%。其中:出口1.99亿美元,增长149.49%;进口7.6亿美元,增长98%。

(三)民生改善,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1.财政收支较快增长

财政收入增势较好。受区域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效益向好影响,财政收入显著增加。白银市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45.47亿元,增长34.51%,增速比上年提高13.8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17.12亿元,增长44.55%,增速比上年提高25.23个百分点。主要税种中,增值税2.74亿元,营业税3.36亿元,分别增长32.65%和21.69%。

财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白银市一般预算支出84.37亿元,增长16.97%。事关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住房保障支出、就业补助、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力度较大,分别增长40.08%、19.68%、28.34%、42.76%。

2.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7.6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8%;实现利润总额15.66亿元,增长12.46%。在规模以上137户企业中,亏损企业33户,增加11户;亏损企业亏损额7.35亿元。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1年,白银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960元,比上年增长12.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24元,增长17.8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食品和衣着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2.43%、31.61%、21.75%和17.9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13元,增长12.6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39元,增长29.93%。食品、衣着、居住、交通及通讯等消费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5.18%、25.6%、52.51%和9.16%。

4.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继续好转

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继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1年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6.77亿元,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005户,达到4961户,比上年增长18.5%,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677户,达到42259户,增长19%。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01%,下降0.2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数稳步上升,完成就业技能培训4.46万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9万人,增长1.27%,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779人;扶持自主创业4646人;输转劳务28.74万人,创劳务收入29.69亿元。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落实低保政策,城市低保平均标准由月人均184元提高到202元,月人均补差由115元提高到13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850元提高到不低于1096元,月人均补差由67元提高到77元,共为9.61万户30.48万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33亿元。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34万元,救助9128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832万元。开工保障性住房15893套,主体完工10189套,主体完工率64.11%。棚户区改造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改造农村危旧房1.6万户。

(四)金融支撑作用加强,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1.金融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2011年末,白银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3.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18亿元,增长15.4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5.26亿元,增长20.6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0.97亿元,增长20.32%;中长期贷款92.21亿元,增长21.51%。

2.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重点污染源治理进一步加强,华鹭铝业电解铝炭素系统节能改造、银光公司污染治理工程、西北铅锌冶炼厂电收尘改造项目建成,白银城郊东大沟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加紧实施。引进鞍山荣信节能服务公司、甘肃省节能总公司等外地节能服务机构来我市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组织申报节能循环经济项目60项,已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16项,争取资金7700万元。单位GDP能耗和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2011年,白银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加快回升的良好运行态势,主要指标的增幅均高于上年。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制约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亟需增强。

(一)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制约因素增多

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相对高位运行,出厂与购进价格倒挂再度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外部运行环境依然偏紧。房地产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使当前工业经济稳中求进的压力加大。资金等要素矛盾表现突出。国家虽然在2011年底两年来首次下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但货币政策并没有明显的松动,资金紧缺仍然是目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工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关联度大、带动力强、高附加值、低耗能的工业大项目储备不足,新项目的产出体量不大,见效不快。投入仍然不足,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技术不多。项目、人才、技术的不强、不优、不高直接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内生增长力,从工业投资来看,已经连续两年增幅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7.4%,仍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5个百分点。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

一是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近几年来,自然气候变化无常,加之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特色产业优势不突出。农业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低,优势产业不够强,特色产业不够大,产品质量不够优,品牌效应差,市场竞争力较弱,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的个数很少。三是从事农业生产人口老化,新技术推广缓慢。农村人才缺乏、技术推广体系落后是目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难题。

(三)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难度较大

投资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缺乏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亿元以上的项目少,10亿元以上的项目更少;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能够得到国债支持的自主创新项目偏少,吸引社会投资的能力还不强,部分重点项目前期运作周期较长,落地较慢。同时,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银行银根紧缩,资金筹措难度较大,也直接影响投资的增长。一方面,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影响贷款的额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利率的上升也将抑制企业的投资欲望;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不断加强以及信贷的日益紧缩,面对前景未明、观望浓厚的市场,加剧了资金回笼压力,房地产业不容乐观。

(四)节能降耗压力仍然大

“十一五”期间白银市节能工作成绩斐然,单位GDP能耗超额完成20%的节能目标,与此同时全市节能的空间也日趋收窄,“十二五”期间省上下达白银市单位GDP能耗每年下降3.66%,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6个百分点。同时,近年来全市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能耗的较快增长,将进一步加大全市节能工作的压力。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尽管2011年白银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显著提高,但是增速居全省市州中末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慢,严重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阻碍经济活力的增强。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较快,特别是粮食、禽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升,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对低收入家庭来说,价格上涨更是增加了生活开支,使低收入群体实际收入相对下降,进而加剧了贫困程度,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三、对策及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抓园区建平台

认真贯彻国办29号文件精神,把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提上快车道。充分利用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块金字招牌,把白银工业集中区作为未来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加快园区开发和优势经济带建设,尽快完善总规划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规划制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园区机制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共同打造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二)坚定不移地抓特色兴产业

发挥产业、能源资源、农业和生态优势,重点做大有色金属工业,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壮大新能源工业,培育装备制造产业,提升陶瓷和建材工业,着力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协调在银大中型企业,争取和央企及五百强企业合作,加快产业链延伸,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同时要把招商引资作为长期战略与突破口,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三)坚定不移地抓项目促投资

投资拉动是白银跨越转型的牛鼻子,是加快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最重要的抓手、最现实的途径、最有力的举措。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支持西部地区、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和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政策导向中抢抓发展机遇、寻求对接点,坚定不移实施大投资方略、强化大项目支撑,切实抓好“六类项目”,力争在实施重点工程、开发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再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实现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双突破,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发掘项目,推动项目投资再上新台阶,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

(四)坚定不移地强保障抓增收

健全社会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在城市,要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各类保险的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在农村,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进城务工农民特点的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切实让更多的人依法享有社会保障,增强农民消费信心。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本土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为其开辟新的致富途径,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改变城镇居民投资理念,拓宽收入渠道,加大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及时足额发放物价补贴,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努力控制消费品价格过快上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稳定物价水平,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四、2012年经济走势判断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有实质性改观,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仍将十分复杂,外需不足仍将延续时日。从国内经济走向看,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国内经济增速下滑风险累积。中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白银的经济发展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甘肃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产业转移趋势更加明显。全市有色、煤炭、电力、化工等主导产业形成竞争优势,主体企业摆脱困境,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分产业发展看,第一产业: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将进一步稳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农业生产有望保持平稳发展。若不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农林牧渔业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第二产业:当前白银市工业企业数量仍呈增加态势,大部分企业都在正常生产,特别一批工业项目的竣工投产,将形成新的增量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随着白银市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建筑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第三产业:近年来白银市出台的各项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仍将继续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环境仍然较好。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总体上2012年白银市经济仍将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

(白银市统计局 王德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