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长要努力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校长要努力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长要努力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校长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学校行政工作的主帅,是学校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有专家认为,校长至少要用10%的精力和时间来处理校内各种人际关系。校长负责制是现阶段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基本工作制度。

校长要努力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校长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学校行政工作的主帅,是学校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如何正确处理校内人际关系,营造一个校内宽松、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是校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能否调动校内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形成正向合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人际关系的好坏,常常影响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有专家认为,校长至少要用10%的精力和时间来处理校内各种人际关系。只有理顺了人际关系,化解了人际间矛盾,才能消除学校工作中的“内耗”因素,形成1+1>2的工作局面,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繁重任务。

第一,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曾有西方管理学者认为:放错位置的人,如同一堆垃圾。这当然有夸张的意味,但学校许多矛盾常常是因为用人不当造成的。作为校长就要深入了解干部和教职工,根据其优点、特长,把他们放在恰当的岗位上,做到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坚持任人唯贤,不搞任人唯亲,“远小人、近贤人”,用干部“四化”的标准来衡量。

第二,建章立制,管理制度化。学校管理应当强调德治加法治,一方面强调自觉,以师德建设为龙头加强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在依据教育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如:校务公开制度、会议制度、请假制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本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勤制度以及学校工作的评价体系等,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切工作都按特定轨道运行,避免人事管理的随意性,实行制度化、科学化管理。

第三,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教职工。“士为知己者死”,是广大教职工的普遍心理特征。当校长就要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出发,善于和下级和教职工交朋友,为其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要尽量满足教职工正当的、合理的心理需求,如满足他们对尊重的需要和对成就感、荣誉感、个人进修、评职称、入党、提干、加薪等的需要。

要关心教职工的疾苦,以感情激励,让其感受到温暖。还要通过制定学校共同奋斗目标和教职工个人发展目标激励其奋发向上,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他们的热能。

第四,正确认识和对待“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是现阶段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基本工作制度。校长是领导班子中的班长,是负全面责任的法人。但这并不是说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可以唯我独尊、独断专行,什么事都是一人说了算。校长在学校工作中既要敢于“拍板”,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又要注意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善于发挥集体智慧,集中领导班子的意见,反映全体师生的愿望,按教育规律办事。要重视学校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根据校长和书记在学校工作中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而目标一致的特点,力求“职能上分、思想上合”,以“诚心—— 虚心—— 交心—— 两心合一心”来维系两者关系,团结协作,带领教职工积极进取,完成教育方针赋予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实现学校管理“层级化”。所谓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层级化”,是指按照“能级原理”规则,校长、分管校长、部门领导、组长(教研组、年级组)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关系有序,不能颠倒,不能错位。校长干校长应干的事,切不可越俎代庖,去做助手和下级的工作。要善于授权、分权,使分管领导和下级有职有权,责、权、利相统一。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校长整天忙忙碌碌,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芝麻西瓜一把抓”,个人劳累还吃力不讨好。中层干部充满埋怨情绪,遇事一律“矛盾上交”,人际关系紧张,离心离德。其实校长的工作也仍然应该是“出主意、使用干部”,充分发挥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

第六,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一定要树立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理念,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尊重干部群众的创造精神,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上下功夫。在学校管理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学校重大事件、重要决策要经过领班子集体研究,在没有取得意见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应暂缓执行,忌“强行通过”、“一锤定音”。不是非保密不可的事情,要在一定范围内增强“透明度”,实行“校务公开”,因为学校许多矛盾隔阂往往是缺乏相互通气、工作不透明造成的。

学会善于运用职(教)代会形式,使教职工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民主决策。如每年一度的校级干部述职,接受职代代表评议,学校重大改革举措提请职代会讨论通过,学校干部的选拔任用征求职工代表意见,学校工作、经费使用情况职代会审议等,还可以征集提案方式让职工代表建言献策,为学校工作出力。

适时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引导鼓励教职工以及青少年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帮助师生确立“主人翁”思想。

第七,加强调研,化解矛盾。学校工作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难免产生同级干部间、上下级之间、教职间、师生间、学生间大大小小的人事纠纷,处理不好,矛盾会激化,影响学校管理的绩效,阻碍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校长在解决矛盾中一定要调查研究,分清是非,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感情用事,偏听偏信。要随时作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讲究奖惩分明,言而有信,言而有度。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理顺关系,化解矛盾。同时,出于公心,对事不对人,倡导“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矛盾双方多做自我批评,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处理问题,与人为善,不回避矛盾,敢于正视矛盾。

第八,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人格。正确处理校内外人际关系,还依赖于校长本人的德、识、才、学等基本素质和人格力量。作为校长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

1.善于宽容别人,有容人之雅量

校长不但要严于律己,更要有宽容之心,有“君子”之风。古人言:“其待人也轻以约,其责己也重于周”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不是恶意攻击,即使别人不给自己“面子”,或者反映情况与事实大相径庭,也能克制自己,不温不火。既能容人之长,又能容人之短。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说服、教育达到团结的目的。

2.敢于负责,勇于自责

不仅在工作顺利、取得成绩时不骄不躁,而且在出现问题、有了错误时,也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能主动进行自我批评。事实证明,这不但不会丧失威信反而能提高自己在师生中的威信。那种把一切功劳、成绩归于自己,把一切过失、错误推给别人的领导必然会遭到失败。

3.善于察纳雅言

学校每项工作在进行时都会有人说三道四,都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甚至非常尖锐、极端。校长就要冷静,要善于听取、吸纳群众的各种意见,抱着虚怀若谷、闻过则喜的态度,对意见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只有这样才能广开言路、集中群众智慧、同心同德办教育。

4.掌握动态,畅通信息

要及时掌握学校人事动态,特别是要把师生的情绪状态作为第一信号,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构成学校信息网络。注意收集、整理、鉴别学校每天发生的各种信息,从中发现倾向性的问题,予以处理,使自己“耳聪目明”,为学校管理服务。

5.立德立言,做师生表率

校长的权威不仅来自上级部门的授予,还要靠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征服师生。要成为“教师的教师”,必须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堪为表率,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一个在台上大讲特讲“孝道”,回家却虐待自己老母的领导干部,无论如何都不具有说服力,更不能赢得别人尊敬。

6.勤于学习,精通业务

校长要带头学习钻研教育、教学、后勤工作的理论和业务,通过勤奋学习,努力实践,具备较宽的知识面,掌握或精通教育教学业务,通晓学校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有较强的政治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做学校管理的行家里手,成为学校名副其实的“明白人”,才能指导干部和教职工,取得学校工作的主动权,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

7.淡化“做官”意识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校长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做官”意识,在工作中放下臭架子,拜群众为师,向内行学习,向实践学习,廉政勤政,不计个人得失,才能做好学校工作。

8.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学校管理工作也要伴随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立足教育教学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途径,才能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将学校管理和学校两个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校长永不满足现状,确立“庸庸碌碌不能过,无功也是过”的思想,敢于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继承之中创新、追求卓越、提升办学目标,激励师生、赶超一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