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内营造激扬生命的氛围

校内营造激扬生命的氛围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钱,2006年考进市西中学,当年11月参加校学生会竞选成为学生会委员。一方面发动同学寻找各种可能提供帮助的途径,帮小钱同学母亲解决住院治疗问题;另一方面,把小钱同学一片孝心悉心照顾病重母亲、同时又热心热情服务学校同学的故事广为宣传,深深感动了全校师生。事后,交警大队的警官找到了王梓欣,当着居民的面表扬了王梓欣。

2007年春天,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及颁奖”活动的启发下,校学生会自主策划了“首届感动市西人物评选”。全校宣传,全校发动,全员参与,广泛挖掘,通过学校广播电视台宣传事迹,全校公开投票,最终评出了“首届感动市西的十佳人物”,学校隆重举行了表彰仪式。

因为广泛的发动和挖掘,首届感动市西的十佳人物中,既有老师又有学生还有校工,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感恩的心,发掘了平时可能忽视、感觉很普通很应该的学校后勤校工的辛勤付出;首届感动市西的十佳人物事迹中,既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小钱同学坚持刻苦学习、热心学生会工作,同时坚持每天给患有肌肉萎缩症的母亲按摩的感人事迹;又有小李同学常年坚持服务于社区“阳光之家”,用爱的行动关心社区智障人士的感人事迹;还有年过半百的梅老师只身照顾患白血病的女儿,却从不耽误工作,对学生满怀爱心,耐心细心指导学生的感人事迹;还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小高老师拾金不昧,想方设法找到失主的感人事迹;更有学生发掘出来的食堂的师傅们每天微笑地给同学们打菜打饭,有时同学误点了,师傅也是耐心服务的事迹……涉及孝顺父母、家贫自强、热情服务、爱心奉献、锐意创新、坚强敬业等许多方面,普通而不平凡。师生们用发现生命的美、发现生活的美的眼光搜索身边感人的人和事,用自己的智慧、用同学们喜爱的方式,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综合的感恩教育,在市西校园里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一个个鲜活的精神生命感染带动了一群群精神生命。而且,从组织发动、事迹发掘、事迹宣传、投票评选到最后隆重表彰,整个过程都是生命经受历练和生命相互感染的过程。

这个活动在市西校园里不断延续,后来改名为“市西中学校园十佳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评选”,不断地挖掘出师生中感人的事迹。这个活动成为市西校园里生命教育的一个品牌,也让师生生命的芬芳在市西校园弥漫。下面几个故事就是对这一结论的最好支撑。

热爱生命传递爱

小钱,2006年考进市西中学,当年11月参加校学生会竞选成为学生会委员。他为人阳光大气,学习工作勤奋踏实。2007年,高二第一学期开学后不久的一天,学生会同学在校学生处老师办公室讨论商量工作。学生处老师明显感觉到小钱非常疲惫,关心地问他怎么了。他只是笑笑说“没什么”,不肯多说其他。后来学生处老师追问其他同学,才从他非常要好的一位同学那里了解到小钱同学面临的困境。原来小钱的母亲不幸患了肌肉萎缩症,而且那段时间病情恶化,这使没有经济来源主要靠阿姨照顾的单亲家庭雪上加霜。因为付不起专业按摩的费用,小钱为了减轻阿姨的负担,坚持每天自己给母亲按摩,从不让别人知道,不给别人添麻烦。那段时间,因为母亲病情恶化,而这种病当前没法治愈,住院只是维持拖日子,所以找不到医院就医,小钱在家里很着急,只能花更多时间帮母亲按摩,希望减轻母亲的痛苦,所以非常疲惫。但他再苦再累也从不放弃学校的学习和工作。

老师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深为感动,未成年人坚强地照顾母亲从不叫苦和抱怨,给师生展现的还是阳光积极的样子,非常不容易。同时,老师也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在全校组织开展了“珍爱生命之感恩父母”活动。学校领导动用一切关系,帮小钱联系好华山医院,并和他家所在的街道、所在区残联取得联系,帮他母亲办好了残疾证。校团委学生会同学也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发动同学寻找各种可能提供帮助的途径,帮小钱同学母亲解决住院治疗问题;另一方面,把小钱同学一片孝心悉心照顾病重母亲、同时又热心热情服务学校同学的故事广为宣传,深深感动了全校师生。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大家自发捐款,一下子就募集了86000多元善款。静安时报社的李记者热心地作了积极报道,引起了社会和静安区委领导的关注,区委书记也捐了3000元,区慈善基金会也给予了帮助。在四面八方爱的暖流滋润下,小钱的母亲被送入了上海市康复医院,度过了危险期,小钱又回到校园安心学习。学校趁热打铁,指导同学们反思自己对父母的关爱,感恩父母,为父母做一件实事,教育效果非常好。同学们用心体会到:“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并精心呵护我们生命的成长。我们的长大意味着父母的衰老,我们应该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虽然几年后小钱的母亲最终还是不治撒手西去,但得到学校社会关爱的小钱一直坚强面对生活,高三毕业考进了上海财经大学,发奋学习,还经常到复旦大学旁听课程,毕业后到有名的永华普道公司工作。他一直感念母校,不忘回报母校和社会,参加公益事业,用他的方式传递爱、实现生命的价值。

冷静救火,见义勇为

王梓欣是市西中学2016届学生,住在静安区曹家渡街道。2013年12月20日晚将近22:00,王梓欣同学上完最后一节补习课回家。他刚从6楼电梯出来,忽然闻到一股浓烈刺鼻的烟味。当经过他家门口的强电室时,发现有黑烟从里面冒出来,他立即拉开电门,未见火花,黑烟扑面袭来。一看情况不妙,王梓欣同学当机立断,马上拨打了119报警电话,并用最简洁的方式报告了地址,然后开始先行寻找火源。

王梓欣想,烟是从楼下冒上来的,火源应该在楼下,于是迅速从消防通道跑到楼下5楼。打开强电室的门,只见眼前火花乱窜,噼啪作响,里面的自行车已被烧得面目全非。因为手边没有能够扑灭电火的设备,他无法控制火情,于是他赶紧跑进走廊,挨家挨户敲门,通知住户赶快撤离。5楼里有个小孩子被吓得不轻,王梓欣怕他下楼梯太紧张摔倒,就抱着他冲下楼。

王梓欣感觉过了有段时间,但消防队员还未赶到,于是,他再次拨通了119电话。一想到楼上还住着好多人呢,他便再次冲上各个楼层,边喊着火,边挨家挨户敲门,带着住户从两个安全通道逃离。因为楼内的供电已被切断,楼下的自动门无法打开。大家都万分焦急。

就在这紧急时刻,消防员及时赶到。他们用消防斧砸碎了玻璃,保护着居民跑出了大楼。一片混乱之下,王梓欣告诉消防员火源在5楼。担心消防队员跑错位置,尽管天气很冷,王梓欣同学仍坚持站在大楼下引路。

半小时后,火被扑灭了,消防员在确认火险彻底消除之后就离开了。事后,交警大队的警官找到了王梓欣,当着居民的面表扬了王梓欣。王梓欣诚恳地说,这都是在七一初中、市西高中的安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安全意识,在当时的情况下,平时接受的这种安全教育,起了重大作用,不然他绝不能如此冷静地做了这么多事!

当然,王梓欣更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维护生命财产安全是公民应有的责任。楼里面有好多住户,他们可能已经睡着了,完全不知道火情。那么既然他发现了火情,如果不告诉别人,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当时他也来不及细想,就下意识地做了这些事情。他相信,这件事情放在别人身上,他们也是会做出和他一样的举动的。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安全和谐。他没有宣扬这件事,当曹家渡街道派出所打电话给学校,学校才知道了此事。

工伤致残受关爱 回报社会献爱心

市西中学后勤保障处汤甦老师是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数年不懈学雷锋,从2005年起,每年拿出工资总额的10%用于资助云南贫困地区学生。

2014年,一份云南文山市第一中学发来的喜报,揭开了汤老师8年资助贫困生考上大学,不为外人知的秘密。喜报上写着:“尊敬的汤老师您好!您所资助的几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邹兴芳同学考入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马保县同学考入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李兴旭同学考入昆明医学院医学体检专业;李自美同学考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这封来自文山一中的喜报,让汤老师情不自禁地喜形于色,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追问下,他说出了捐资助学8年的秘密。

2005年,一批在华师大校长培训班学习的学员到市西中学参观考察。汤甦由此结识了云南文山一中的彭校长。听彭校长说起山区学生求学困难的情况,汤甦萌生了资助困难学生的念头。他委托彭校长介绍几名学生,条件是家境困难愿意读书的,还有就是资助在当地“重男轻女”陋习影响下,常常被剥夺读书权利的女学生,另外就是做这些事不想张扬要保密。

汤甦的工资并不高,每月只有五六千元。可是,从那时开始,汤甦每年拿出工资总额的10%,用于资助云南贫困地区学生。2005至2011年,资助云南文山县一中学生42000元。2011年9月起至今,又资助云南宁洱中学学生两人,共9000元。让汤甦感到最欣慰的是他资助的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第一批资助的文山县一中的学生柏燕,被上海中医药大学录取了,现在正本硕连读。说到曾经资助过的学生,汤甦会动情地说:“云南的孩子很努力,很刻苦的。”他认为,为贫困地区学生做点事,是他多年以来的心愿。虽说捐的钱不多,却资助了14名学生考上了大学,觉得很有成就感。

有人问汤甦为什么这样做?这得从他年轻时有些曲折的经历说起。1974年,汤甦在安徽上山下乡,后辗转来到马鞍山钢铁公司工作。不幸的是一次严重的工伤事故,造成了他左边手脚的残疾。当时被马达卷了进去的他检回了一条命。这期间,社会各界的关爱,让汤甦包围在爱的暖流中。

1990年汤甦调回上海,在市西中学教务处管学籍,英语专业毕业的汤甦还担任着学校英语教学任务。不久,学校成立校办工厂,校长点将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汤甦任校办厂厂长,并送他去华师大脱产读了两年MBA。现在校办厂停办了,汤甦成为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人员。

工伤自今,汤甦多年来受到组织和社会各方的恩惠。他觉得,作为一名老党员,心里始终有个心愿,就是有机会一定要回报社会。

今年59岁的汤甦明年就要退休了,有人问他退休后收入减少了,助学会有困难吗?平日里不吸烟不吃酒的汤甦表示,拿出退休工资的10%,继续助学。而且他还动员亲朋好友加入助学的队伍,现已有国内外多名亲友参与了资助。汤甦说:“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老了以后要往这个方向努力,为社会作点贡献。”

大爱无疆,薪火相传

大爱无疆,薪火相传。上海市静安区市西中学有一批杰出的教师,他们秉承学校“好学力行”的优良传统,胸怀祖国,心系边疆,多年来,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教育的发展,舍小家,顾大家,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主动参与援疆支教工作,他们是市西中学最可爱的人。

文科老师是第一批参加援疆支教的化学老师。杨老师性格豪爽,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二中学援疆一年中,杨老师深入教学一线,认真备课上课,教学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杨老师还承担了阿克苏地区的化学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他先后开设县级、地区级的公开课达十次以上,做科研专题报告达八次之多,为当地的教育科研进一步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2010年,杨老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优秀支教教师”荣誉称号,表现出市西人崇尚教育,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援疆支教,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那里昼夜温差大、风沙猛烈、气候干燥,但这些都遮不住市西人胸怀大志,档不住市西人服务边疆的奉献步伐。2013年8月,年轻的陆斌老师,庄严地接过杨文科老师援疆的旗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陆斌老师的梦想就是桃李满天下。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带着领导的重托,带着大家的厚望,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出份力的决心和自己的梦想,到祖国的西部边唾——新疆巴楚县二中,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时光茬苒,岁月如梭,一年半载援疆路,一生一世援疆情,在过去的五百多个日日夜夜,陆斌老师始终践行市西人“好学力行”的品质,精心上好每节课,用心批改每本作业,坚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在5000公里之外的讲台上,陆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并实践着市西人的教育理念,传递着市西人的爱心、责任和态度。援疆期间,陆斌老师承担高中两个实验班的数学教学,并额外开设一门《图形计算器绘图》的拓展课,还积极帮助当地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他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了近2万字适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学案和练案。出色的工作,默默地奉献,陆老师赢得了受援学校巴楚二中师生的一致赞誉和家长的好评,2014年11月荣获“巴楚县优秀人民教师”的称号。

杨正来老师是市西中学的一位高级教师,校英语学科带头人,担任学校年级组长和学校国际课程项目组长,任教文科创新班的英语教学,可谓工作繁忙,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杨正来老师热爱自己的学生,钟情于自己的岗位,但他更心怀祖国,十分欣赏和钦佩那些曾经到云南和新疆支教过的教师,欣赏这些教师的奉献精神,钦佩这些教师不畏困难的人格魅力。2014年年底,当得知市西仍需要安排教师到新疆支教,杨老师就和家人商量,决定报名参加援疆支教工作。

援疆的决定最大的支持莫过于来自家庭,最大的力量莫过于来自亲人。母亲高龄,妻子体弱,儿子即将成婚需要父亲帮忙,家庭众多困难,都未能阻档杨正来老师新疆支教的决心。别家行万里,男儿真本色。

新一轮援疆工作已经开始,杨正来老师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本着“好学不倦勤攻错、力行不怠贵自强”的市西人精神,来到巴楚二中后,杨老师就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即沉下心来,融入当地学校,实实在在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杨老师深知上海的教育理念是超前的,上海的教育手段是先进的,但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巴楚地区尽管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但党和政府非常关注这个地方的教育发展,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这所学校已经完全实行了十二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但由于历史、宗教、地域、文化和教育基础等多种原因,造成该地区的教育发展依然滞后,尤其是英语教育状况着实堪忧。杨正来老师任教的是高一(5)和(6)班的英语,这两个班是年级中最薄弱的普通班。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好,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基本上是不听或走神;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也很不理想,他们不知道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作业时要独立思考,缺乏温故而知新等基本的学习品质;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也很不明确,缺乏高中学生的基本生涯规划;同时,部分学生的人格、品德、修养等基本素质也不尽如人意。这些情况,这些现象,杨正来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作为援疆老师,想到自己的使命与职责,他焦急如焚。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杨正来老师陷入沉思当中。他深知作为注重基础的英语学科,想提高学生成绩非一日之功,需相当长时间的磨练、积累、沉淀、夯实基础才能略显成效。对于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杨老师觉得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全面帮助学生进步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为此杨老师立下四个字,即“铸信、交心”作为自己援疆教学的突破口。

铸信即铸就自信之本,莫定学生健康成长之源;交心即伸出我的手,放我的手在学生的掌心,让师生成为真诚的朋友,为学生成长铺垫爱的沃土。

针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杨老师把它们细化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策略等方面。具体到近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在课堂内外,杨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和勇气。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课余时间跟学生们一起运动、游戏、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生兴趣爱好。几个月来,杨老师发现孩子们虽然基础比较薄弱,但他们身上也有很多优秀的闪光点,特别是那些维吾尔族学生,虽然调皮好动,但为人坦率、忠诚、正直、勤劳、热情,非常注重师生情谊,特别尊重老师。鉴于此,杨老师暗下决心,只要悉心教育,他们必定有所改变。班上有个男生名叫努尔买买提,他是班级的劳动委员,每天早晨、中午、放学后他都组织学生参加班级劳动,打扫教学楼走道、教室地面,把他管理的卫生区域整理打扫得干干净净,真可谓是优秀的劳动委员,但问题是一到上课,他就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学习效率很低。结合这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杨老师多次主动找到他,和他谈心,交流思想,明确他的长处,指出他的不足。看准努尔买买提的管理能力和实干精神,杨老师安排他做英语单词背诵检查小组长,每天早读、午休期间负责检查学生的单词抄写、默写、仃正等工作。看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努尔买买提信心大增,每天精神抖擞,热情高涨,不但把老师交办的任务圆满认真地完成,还对自己严格要求,学习更加主动,更加认真了。有耕耘,就有收获,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但杨老师和学生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期中考试结束后,努尔买买提考了40多分,这可是他学英语以来最好的一次成绩,兴奋之余,他给杨老师写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尊敬的老师,您好!虽然我的英语成绩不太好,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学英语的念头。我特别想学英语,像您一样,会说,会写,那该多好啊!杨老师,我以前不喜欢英语,考试成绩很不好,但您来了以后,您改变了我不喜欢学英语的想法,因为您一来就不断地鼓励我们学习,不断地关心我们成长,还有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使我喜欢上了英语。谢谢老师,您的学生努尔买买提。”

为了让“交心”更为便利和顺畅,杨老师开通了“师生真诚交心平台”,这个平台是多维度的,有电子信箱,有短信互动,有书信传递,有QQ交流,有电话直通,杨老师几乎把自己所有能和学生沟通的渠道全部向学生公布,全天候无假日式的接待学生的咨询,求助,交流和聊天。杨老师深知“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他明白要想使学生信任老师,必须建立很高的专业知识的威信,但是仅仅有这个威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师生沟通的顺畅渠道,通过及时的联系,才能具体而真实地了解学生的个别情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动态、性情、爱好、家庭、交友等,从而确立这个集体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的趋势。杨老师清楚地明白,他必须首先把自己交给学生,换得学生的完全信任,才可以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谁说只有教师教育学生,在杨老师的互动平台中,经常会出现许多教学相长的感人语言。有学生说:“杨老师,我很喜欢您上课的方式,有时严厉,有时幽默,老师,您很有亲和力!”这是对杨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有学生说:“杨老师,您很慈祥,但不失威严,给我一种很自由自在的舒适感。上课时,您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今天上课讲解大象的生活习性时,您边讲边学做大象喷水的动作,当时同学们觉得非常逼真有趣,您总是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带给我们快乐的学习氛围。”这是鞭策老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寓教于乐。有学生说:“老师,您好!这是我第二次给您写信了,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您总是对我们包容,鼓励,富有耐心。您知道吗?其实每个学生心里,都特别渴望一个老师对她多一点关心,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成为我们这些学习差的学生的动力。”这是督促老师要多关心和鼓励学生。

在与学生的经常交流中,杨老师明白,其实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教师的关爱和帮助。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你可能无法感知学生心灵的变化;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成绩,你也可能无法觉知学生心里的颤动。学生的思想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述,需要有教师这个甘愿奉献的群体作为忠实的倾听者。一段时间以来,杨老师通过这个交流平台,与学生们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与学生们互通信息,相互激励,增进了解,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们的好朋友,好师长。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杨老师总会默默地吟读着学生的心语,体会着学生的心声,这些感情真挚的话语,扫去了杨老师思念远方亲人的愁绪,忘却了巴楚干燥的气候,恶劣的沙尘。来援疆,尽个人一己之力和点滴爱心,杨老师心想,能帮助这些学生重拾学习信心,开阔视野,培养他们做人的品质,建立良好的学习素养,在学生十六七岁花季成长的关键阶段,扶他们一把,送他们一程,让学生变得更阳光,更自信,更正直,那来援疆,就无怨无悔了。

以上案例,无论是学生的还是教师的,实质上都已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紧联系。也可以看出,市西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精神和价值的执著追求。学校积极宣传和发扬这些学生和老师的感人事迹与精神,在校园里营造了很好的助推生命发展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