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命题内容条件

命题内容条件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命题内容条件根据塞尔对言语行为的五大分类,夸奖性言语行为属于表达类,该类言语行为成立的基本前提是说话人表达的态度是针对听话人的;当针对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时,就成为阐述类言语行为了。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知: 在命题内容条件中提到的“听话人的相关物”在多大程度上实际指向仍是听话人,而非“物”,就是夸奖与陈述的区分了。

二、命题内容条件

根据塞尔对言语行为的五大分类,夸奖性言语行为属于表达类,该类言语行为成立的基本前提是说话人表达的态度是针对听话人的;当针对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时,就成为阐述类言语行为了。如: (1)这些花可真漂亮!

当“花”是听话人买的或者种的时,其所有权在于听话人,我们认为此时的“花”是听话人的“相关物”,肯定花的美其实是在肯定听话人的能力。所以这句话可以看成是实施了夸奖性言语行为。而当“花”与听话人毫无关系,假设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一起在公园里看到的盆栽,由于其所有权不在听话人,说话人表达的肯定性态度就是针对花,而不是听话人。所以这句话此时不能称为夸奖性言语行为,而是阐述类言语行为中的一般陈述,表达了说话人对客观世界的某种看法。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知: 在命题内容条件中提到的“听话人的相关物”在多大程度上实际指向仍是听话人,而非“物”,就是夸奖与陈述的区分了。在此,我们借用转喻理论来辨析“听话人的相关物”这个问题。

(一)夸奖涉及的对象

夸奖可以针对听话人本身或听话人的相关物,其中“相关物”我们分为三种: 听话人的行为、属性和领有物。针对听话人本身的夸奖一般是对其整体的评价,这类夸奖清楚明白。如:

(2)你真好!

(3)你很了不起!

针对听话人的行为,就是对其所做的事、付出的劳动等作出评价,如:

(4)你干得很棒!

(5)你唱得真好听!

针对听话人的属性,就是对其性格、脾气等作出评价,如:

(6)你性格可真开朗!

(7)你脾气挺不错嘛!

针对听话人的领有物,可以再细分为四种情况: 人体组成部分、认知框架中人体的依附物、血缘关系、物品。人体组成部分指人体四肢、五官、毛发,如手、眼睛、鼻子、头发等;认知框架中人体的依附物指总是与人体共现的外在装饰物,如眼镜、衣服、鞋帽等;血缘关系,主要指听话人的直系亲属,如: 父母、子女等。

(二)转喻的认知机制

我们这里所说的“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指一种心理机制,而非简单将它看作一种修辞格。Radden&Koveeses(1999)给转喻下了一个广为学界认可的定义: 转喻是发生在同一认知模型中的认识操作过程,其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mental access)。沈家煊(1999)曾假设过转喻的认知模型——

1.在某个语境中,为了某种目的,需要指称一个目标概念B;

2.概念A指代B,A和B须同在一个“认知框架”内;

3.在同一“认知框架”内,A和B密切相关,由于A的激活,B(一般只有B)会被附带激活;

4.A附带激活B,A在认知上的“显著度”必定高于B;

5.转喻的认知模型是A和B在某一认知框架内相关联的模型,这种关联可叫做A到B的函数关系。

从中我们发现一般的转喻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来源域(概念A)和目标域(概念B)须处于同一认知域,二者关系密切;来源域比目标域更显著。

(三)转喻的发生

沈家煊(1999)提出的“认知框架”包括: 整体一组成部分及领有者一领有物,我们认为夸奖除针对听话人本身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转喻,其中针对听话人的行为和属性是较典型的以部分代整体,针对听话人的身体组成部分时也是部分代整体,剩下的三种情况都是领有物代领有者。

1.部分代整体

有些夸奖我们一般会认为是夸听话人本身的,如:

(8)你干得很棒!

(9)你为人可真不错!

仔细分析,例(8)是针对听话人的行为,例(9)则是属性。行为是听话人发出的,属性是其拥有的,密不可分,明显与听话人处于同一认知域中。而当谈论到某人时,我们更多的关注点是他的行为、属性,并以此为依托言及其本身,可见行为、属性在认知上的显著度高。

由此可见,听话人的行为、属性是来源域,听话人本身是目标域,二者符合转喻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比较典型的转喻。但因为来源域和目标域的密切程度极高,人们在运用时不易察觉到转喻的发生。有些夸奖涉及的是人体的组成部分,如:

(10)你的眼睛还挺漂亮的,又大又亮!

(11)你的发型真够酷!

它与听话人的关系自然是部分与整体,所以也处于同一认知域中。而当我们关注一个人的整体外形时,受视线的限制,总是会不自觉集中到某一具体部位上,可见这些人体的组成部分在认知上的显著度高。

由此可见,听话人的身体的组成部分是来源域,听话人本身是目标域,二者也符合转喻的基本条件,是典型程度仅次于前一种情况的转喻。

2.领有物代领有者

“领有”一词预示了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处于人的占有、控制之下,听话人对其享有相当的主动权、支配权,并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

首先来看认知框架中人体的依附物。这些依附物的所有权是听话人的,且总是与听话人同现,所以与听话人处于同一认知域。如:

(12)你这套西装质量不错!

这句夸奖表面看是在肯定西装的质量,实际是在认可其拥有者——听话人,肯定了听话人挑选物品的眼光

其次是一定的血缘关系。听话人的直系亲属由于与之长期生活在一起,双方彼此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以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为甚,也是一种领有关系,所以这样的血缘关系也是处于同一认知域。如:

(13)你儿子挺懂礼貌的呢!

这句夸奖可以看作是对听话人对儿子成功管教的认可。

最后分析听话人拥有的物品。不管是其制作的还是使用的,只要所有权属于听话人,就会对该物品具有完全的领有关系,从而处于同一认知域。如:

(14)这幅画好,都能拿到市里参展了!

当该“画”是出自听话人之手,肯定画的质量,实际指向为画的创作者——听话人,说话人真正要肯定的是听话人的作画水平。再如:

(15)你这杯子挺艺术的嘛!

由于杯子是听话人选购的,肯定其“艺术性”实际是在肯定购买者——听话人的欣赏水平。

以上分析证明了听话人的领有物是来源域,听话人本身是目标域,领有物与领有者——听话人处于同一认知域,具不同程度的密切关系,符合转喻的两个基本条件,但二者相比较而言,领有物认知上的显著度高于领有者要靠一定的语境调控来凸现,具体表现为言语交际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夸奖行为的目的及话题的可接受度等。

运用转喻理论对“听话人的相关物”与听话人的关系进行说明后,我们判断出听话人的相关物属于来源域,而听话人本身是目标域,在特定语境中为了某种目的,人们通过来源域来激活目标域,也就是说,表面上在夸奖听话人的相关物,实际是为了夸奖听话人。由此证明了针对听话人的相关物的肯定性评价是夸奖而非一般的陈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