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营造“和文化”氛围

营造“和文化”氛围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贤人柳下惠倡导的“和谐相处”“和为贵”等和文化,被孟子誉为“圣之和者”的“百世之师”,因此世人称其为“和圣”。优雅和睦的工作环境,会提高法官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发广大法官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此,我们围绕营造“和睦”的文化环境,重点突出了厅、廊、室三位一体的载体建设。二是建设法院“和文化”长廊。审判法庭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精神的主要窗口。

平阴县人民法院 张忠鉴 付言波

法院文化,是法院精神风貌、良好形象集中体现的有效载体,是提升队伍素质、增强团队合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抓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将法院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平台,紧紧围绕落实全市法院“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要求和服务全县“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大局,重点打造以“和睦、和畅、和顺”为主要内容的法院“和文化”氛围,不断强化公正司法、为民司法、和谐司法意识,增强司法工作亲和力、感知力和公信力,为队伍建设和院风院貌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推动了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办案质量进一步提高,法院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以来,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状态,先后荣获了全省法院系统和全市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城乡共建先进单位称号,有17名干警受到县以上表彰奖励。

一、彰显地域特色,弘扬“尚和”法院精神文化

古代贤人柳下惠倡导的“和谐相处”“和为贵”等和文化,被孟子誉为“圣之和者”的“百世之师”,因此世人称其为“和圣”。平阴是“和圣”柳下惠故居,“和圣”的相关故事遍及乡里,和圣文化源远流长。为了将丰厚的经典传统文化融合到法院文化建设,传承于履行司法职能,以“贤、礼、和、顺”促法理情结,我们发扬“和圣故里”的优势,结合形势任务的要求,将“和文化”作为平阴法院文化建设的灵魂,将“和畅、和顺、和睦”为作为“和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对“和文化”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等都进行了层层分解,明确了建设时限,落实到庭室和个人。同时,紧紧围绕弘扬“尚和”精神、建设和谐法院,积极开展院训征集活动,在全院上下征集、筛选20条院训,作为全院干警秉承传统经典、提升公正执法水平、维护和谐稳定的警示座右铭,使我院的和文化建设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提升、人人实践、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进而营造了“法正人和、秉廉励业”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载体感召,营造“和睦”的受众文化环境

法院基础设施是法院文化的物质载体。优雅和睦的工作环境,会提高法官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发广大法官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此,我们围绕营造“和睦”的文化环境,重点突出了厅、廊、室三位一体的载体建设。

一是打造两厅“和文化”模板.我们根据本地特有的文化特点,结合凸显“尚和”的法院文化取向,积极营造符合法院职能特点和体现现代司法理念的法院物质文化氛围,在法院的入口东大厅和南大厅,分别制作了铜质浮雕“和圣讲学”、“和圣游说”壁画,是全体干警上下班时间时刻感悟“和”的内涵,让每一个当事人及诉求者及时受到“和”的熏陶。与此同时,发挥电子显示屏和法院网站服务功能,实现了开庭信息电子显示和部分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在提升了审判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加深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建设法院“和文化”长廊。我们将法院以审判为主的楼层走廊进行了分类规划,确立了追溯“和文化”的渊源长廊、倡导“和”圣礼贤的名人长廊、和谐司法箴言长廊等三个长廊,使之成为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文化渊源长廊,主要针对和圣的起源、和圣文化的内涵其及其“大智大勇、直道事人”、“圣之和者、仁者无私”的系列传说制作展板;倡导“和”圣礼贤的名人长廊则搜集了孔子、季羡林等一些古贤名士有关“礼、义、仁、和”箴言故事,以书画形式展挂在走廊两侧;和谐司法箴言长廊,以警示性和突显法官职责为主,设置了“法、正、人、和”为主要内容的院训标牌及和谐建院的名言法谚,通过文化长廊建设,营造了整洁、温馨、平和、廉明的工作氛围使全体干警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文化的精神浸润。

三是倡导独具特色的庭室文化。审判法庭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精神的主要窗口。为了抓好审判法庭的文化建设,我们在整体上注重庄重、威严、明快为主基调的同时,要求各个庭室要根据和文化建设目标,结合庭室的业务特点,打造不同特色的庭室文化。比如我们在刑事审判庭,确立了“明法、厚德、廉洁、为民”的庭训,并积极实行缓刑听证制度,提高了刑事审判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东阿法庭以“厚德敏行,崇法尚廉、求公致和”精神统领,结合法官下乡村活动,通过实行周六基层服务日等方式,深入企业、乡村、农户,广泛了解改革发展中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起以司法建议、消除隐患为主要形式的前瞻性司法服务机制;民事审判庭坚守“法正人和、秉廉励业”的庭室精神,建立了“案例调解工作室”,选取了不同的调解案例,提倡当事人学习并借鉴相关的做法,使案件调撤率和当事人满意率都有了明显提高。

三、强化制度约束,营造“和畅”的行为文化环境

以“和谐诉讼”为切入点,通过对管理、制度和行为文化的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和畅”的审判行为文化环境。

一是提倡和谐的法官行为。我们注重培养法官团结协作的精神,规范工作人员的仪表、言谈、举止、交往,严格执法行为,完善自律机制,督促干警形成遵守司法礼仪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健康向上的个人形象,确保审判执行工作运行和畅。以日常行为文明化、庭审执行规范化、法律文书精品化为重点,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开展办案能手、调解高手、服务好手“三手”争创和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三零”竞赛以及“精品案件”、“经典文书”评选等活动,引导干警规范办案、文明司法,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增强办案效果、提升司法公信力。同时,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尤其是今年开展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文体月”系列活动,通过接力托球跑、合唱红歌等形式让法官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全院工作人员中营造了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二是打造流畅的审判模式。以案件审限为中心,开展动态监控工作,对于流程中的各个节点进行无缝隙的衔接,审判流程管理由立案庭负责施行、监督,从案件的立案、排期、结案等各个环节明确时限,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在工作中,建立了案件流转表,实行预警制度,确保审判案件在各个环节公开、透明、流畅运行;流程中确立责任追究制,防止推诿,对于案件的各环节均能有效掌握。在今年清理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活动中,由于措施得力,我们在全市区县法院中清积率先达到了100%。

三是坚持人性化制度管理。家和万事兴。管理是为了工作顺利、发展有序。为此,我们十分注重制度的人性化设计,处处体现院党组对干警关心和关爱,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干警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我们建立了党组成员与干警的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为解除干警思想顾虑和缓解工作压力,采取重大节日慰问、家属座谈等方式,帮助干警解决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问题;每年春节坚持将干警的工作亮点以慰问信的形式发放给家属。这一系列人性化制度的落实,拉近与干警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干警以院为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了法院内部的和谐氛围,更激发了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强化真情聚合,营造“和顺”的司法公信环境

为了履行公正司法宗旨,践行和谐司法职责,我们努力在营造和顺的外部环境上下功夫,使“以民为本”、“司法为民”融入司法服务的各个层面、每个环节。

一是“走出去”凝聚人心。,针对县域多为丘陵山区,群众不方便诉讼的实际,我们结合“法官下乡村”活动积极开展“假如你是法官”建议征询和“法庭进村户”两项“亲民服务”活动,引导干警深入一线,贴近群众,了解民意、倾听诉求、搜集建议,通过换位思考面对面,赢得法官群众心贴心;相继开展了“预约立案、巡回开庭、送款上门、鉴定入户”等一系列便民服务项目,按照“带案下乡、当面解决”的要求,将庭审服务送到涉诉群众村户地头,使巡回审判成为法制宣传教育和提高群众法律意识的过程。一年多来,已累计上门立案61次,开展巡回办案26次,上门送款56万元,诉前调处各类案件21起,受到基层干部群众一致好评。目前,全院67名法官成了67条流动热线,既增进了与群众的联系,也增加了群众对法官的信任。

二将请进来加强沟通。我们在法庭设置了人民调解工作室,让群众走进法庭,拉进与法官的距离。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让群众近距离走近法庭,了解法院的工作情况,增强亲近感。对于有影响的案件,我们还专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体表、新闻媒体到法院来进行旁听,既监督了法院的执法情况,也加深了法官与社会的交流。

三是救助他(她)架起连心桥。我们为了让当事人完全享受好自己的诉讼权力,提升法院的公信力,建立涉困难群众诉讼绿色通道,对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的案件,采取优先接待、优先立案、优先办理财产保全等措施,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为了减少当事人的救助的手续,我们还和司法局联手出台了《完善法律援助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及时为民事案件特困群众、刑事案件当事人、信访案件申请人等特困群体当事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司法救助。同时,适时开展带案下访活动,重点加强对存在过激情绪、上访隐患及在当地有一定影响案件当事人的回访力度,及时做好判后答疑和释法释理工作,妥善化解和及时消除基层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已累计上门立案61次,开展巡回办案26次,上门送款56万元,诉前调处各类案件51起,受到基层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