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真诚是建立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在交往中,不能轻视别人,做到与别人平等相处,要做到“宽以待人”。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不能过分苛求别人,责怪别人,要学会容忍,宽以待人。当然,宽以待人也是有原则的,不是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别人。

第三节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与途径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由人构成的,因此初步掌握一些社交心理和社交技巧,大胆地尝试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处世能力,承受现实社会竞争中的压力,并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得到理解与支持,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一、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

前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如果说,一个人的交往能力是一幢大厦,那么交往态度便是这栋大厦的地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正人先正己。”假如你发现自己在情感上自我封闭,假如你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能满足现实多姿多彩的生活需要,那么你不妨从树立正确的交往态度做起。

第一,自信。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应付各类交往场合,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第二,热情。在与人交往中,抱着热情的态度、真挚的情感,有一种愿意与人坦诚相处的愿望。

第三,谨慎。经常想起自己的不足,多找别人的优点,对人尊重、体贴、关心并能实事求是。

第四,信任。对别人要有信任感,不要相互猜忌。正如美国作家爱默生所言:“你信任人,人才会对你忠诚。”

第五,克制。与人打交道,要表现出克制和忍让的态度,防止一些矛盾和争吵出现,妨碍彼此的感情。让我们来重温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段话:“有了朋友,生命才能显现出它全部的价值。友爱,它是照明黑暗的惟一光亮!”

二、坚持正确的交往原则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应遵循一些原则,主要包括:

(1)互助互利原则。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常常想到“给予”而不是“索取”;相反,如果取而不予,就会失去朋友。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

(2)自我袒露的原则。一个人把自我向别人敞开比死死关闭更能使人感到亲近和满足,而且,这种好的感觉也会再次传染给别的人。你将会变成最受欢迎的人。

(3)真诚评价的原则。真诚是建立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互相议论、互相评价。对人评价的态度要诚恳,情感要真挚,如果恶意诽谤,口是心非,或者阳奉阴违,将会遭到别人的反感与不安。

三、注重个人的仪表美

在交往过程中要注重仪表美。人的仪表,包括相貌、穿着仪态、风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际交往的成败。衣着整齐大方、举止自然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则会给人不合时宜的印象。

对别人讲话时,态度应该诚恳,实事求是,态度热情,往往会给人一种信赖感、亲近感。这有利于交往的继续深入;反之,言不由衷,转弯抹角,态度冷淡,则给人一种虚伪、冷漠的印象,交往很难再深入下去。

四、主动大胆地参加社交活动

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主动的过程,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难以正常进行。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有利于消除胆小、害羞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因为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往,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只有大胆地尝试,主动地参加社交活动,慢慢地就不会害怕见陌生人,那种害羞的心理也会随之而慢慢消除。

与人交往,必须要以诚相待,热情待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之交往贵在知心,那就必须要求交往双方都能以真心诚意的交友态度来结交对方。在交往中,不能轻视别人,做到与别人平等相处,要做到“宽以待人”。只有彼此以诚相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人各有别,人各有志,人与人之间是不能完全一样的,尤其是人的个性各有特色。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不能过分苛求别人,责怪别人,要学会容忍,宽以待人。当然,宽以待人也是有原则的,不是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别人。

五、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格魅力

(1)提高心理素质。一个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一个能为同学分忧解难的人,一个能敞开心扉接纳别人烦恼与忧愁的人,谁也没理由去拒绝。较高的心理素质,使你能更容易赢得大家的好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学生应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进自己的人格魅力。

(2)注重仪表形象。仪表形象与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关系。首先,一个陌生人能吸引你的注意力的,只有他的仪表和形象。而其次才在交谈中被他的谈吐、学识所吸引。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大学生们的天性,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的独特气质和风度,同时还要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当然,也不是让我们一味地追求个人形象和仪表,追求名牌,只是要求衣着干净、整洁,保持个人特色。外表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外表的东西。最重要、最吸引人的还是丰富的学识,所以学识最重要。一个谈吐优雅、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理由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展现人格魅力。英国王妃戴安娜为什么能赢得英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尊重呢?这固然与她的美貌、身份有关,更重要的是她的亲和力和她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个体,总是喜欢跟那些具备诚实、勇敢、善良、正直、执着、守信等品质的人交往,而往往讨厌那些虚伪、狡猾、阴险、不守信的人交往。不管其中的哪一种人都乐于结交高尚人格的朋友。因此,大学生在交往中应该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更好的尊重和赞扬。

六、善于运用交际技巧,掌握交往主动权

(1)主动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关键就是主动性。人都具有良性的自我认识:“我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我喜欢与人交往。”用这样的心态会使人以开放的方式走向人群,言谈举止轻松自在,挥洒自如。大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许多时侯都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求得一种轻松感,所以能满足这一愿望的人自然会更有吸引力。要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能光靠别人,要自己积极主动去接近别人。就像生活中任何事情一样,“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主动而热情地待人,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能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绪传染给别人。在这里,首先让自己变得愉快起来是必要的。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实践证明,人们往往更容易喜欢和亲近那些对自己热情的人,你投一个微笑给别人,别人也就会回报你一个微笑。尽管你不能言善辩,但是你热情待人,别人有困难时你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你的行动告诉别人,你是一个值得与之交往的人。遇见同学、朋友、老师主动打招呼,碰到同学有困难伸出援助之手,这种积极的同学更容易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大学生朋友在交往中要充分把握主动性,不爱交往的同学也不要怕,因为“动起来,一切都会改变。”

(2)善于运用赞扬和批评。这是一种交谈中的技巧,需要同学们在与人交往中把握尺寸,根据情况而定。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每个人也都有其所长。杜威曾指出,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力是“做个重要的人物的欲望”;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真诚地赞赏一个人意味着对他的喜爱和重视。在大学里,有一些同学由于家境、容貌、见识、个人能力等等原因而深藏一种自卑感,他们多么需要得到认同和鼓励!一句由衷的赞赏很可能会使他们的生活洒满阳光,甚至改变他们整个命运。所以,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它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人际交往中,还要学会批评的艺术。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有了意见怎么办?大吵大闹翻脸不认人不足取,埋在心里不屑一顾也不足取,这时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有力的武器。批评时应当学会原则问题绝不妥协,方式上应该和风细雨,譬如应从赞扬和友善入手,注意场合,措辞客观、准确、婉转,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

(3)重视每个人,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自我尊严得以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这是人最强烈的心理需求。据此,在交往中,我们应注意让他人保住面子,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他人发生改变。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诚相处,交流思想,才能搞好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还会碰到所谓“难以相处”的人。对此,我们首先应该表达自己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的愿望,让对方能真切感受到你的善意和诚意,进而作出积极响应。当对方有偏见和成见时,要时常暗示自己摆脱其影响,并且逐渐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多想想对方好的方面,认真倾听,即或有不同的意见,或使你感到恼火,也要克制忍耐听到底,然后再发表你的看法,反驳须有分寸,有礼貌,学会冷静,如果发生争吵,先冷静5分钟,然后经过友好地辩论,迅速了结,不存积怨,保持善意的幽默气氛,面带微笑,切忌挖苦讥讽或贬低对方。在交往中,我们要时时处处关心别人,不过分地要求别人,并注意改正自己不好的性格和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和不同的人相处,才能使自己像一滴水珠,融汇到人群友爱的大海之中。

(4)人际交往中不要“过度投资”。不要对人太好了!好事几乎都被做尽了,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5)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面对亲人、朋友、老乡、同学的一些要求,有些大学生朋友虽然内心并不情愿,可是担心影响日后的交往,只好硬着头皮应承,然而事后自己却因此沮丧烦躁很久。因此,为了你的身心健康,你有必要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具体方法是做到“有礼有力”,即用词委婉,表意明确。学会说“不”实质也就是学会以直率、诚实和恰当的方式表达否定的、不愿意的感受。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你想拒绝,做起来也很方便,你可以语言委婉地表达“不”的意思,例如,“对不起,我不能……”,“谢谢你,我不想……”等等。如果使自己在语言上再多点感情,加上诸如表情、手势、适当响亮的声音、注意对方的眼睛等,将会使自己更显得成竹在胸,更有力量。学会合理地拒绝,你就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你的生活会显得更加轻松自如。你既不担心与人接近,又不害怕与人争辩,你的行为完全出乎自然,有多少能力就表现多少能力。这种能够使自己自我维护的改变将使你有更多的时间专心于自己该做的事,也使他人能够意识到你的权利,真正理解你并尊重你。

(6)尽力消除紧张害羞的心理。有些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尤其当对方是陌生的异性或者老师时,总是感到分外紧张,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脸红出汗,不敢与人目光对视,以致于说话吞吞吐吐,甚至将事先想好的话都忘掉了。这种紧张的心理表现,严重地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也给本人内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其实内心很想改变这种与人交往困难的状况,也的确努力想改变其外在行为。但其结局往往是,越想好好表现,却越是适得其反,到头来反而更加重了心理负担。一般说来,产生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种心理误区:①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生怕自己给人家留下一个坏印象,对他人的态度、表情很敏感,以致造成内心紧张。②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即以自我的感觉、想法和需要为中心看世界,总感到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于是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了……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主要注意的是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而不会总把他人当作注意的中心。所以要想正常地与人交往,必须抛弃这种幼稚心理,建立成人意识,不要用想像代替现实。以上心态和表现主要还是源于自卑心理。所以,要消除与人交往时的紧张害羞,最根本和最主要的是健全自己的人格独立性,树立自信心。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自我矫正,如逐渐增加与人交往和谈话的次数,谈话时注意力集中,增加自信心和对别人的理解,平时多注意观察和学习那些言谈举止大方、交往自如的人,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等等。

人际关系是联结成功的纽带,大学生要对人际关系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学习、生活、工作、参加课外活动,展现自己的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的人际交往的行家里手,但通过努力,就能成为交际家。“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惟一光亮。”可见友谊在人生中的份量。确实如此,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七、大学生人际交往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今大学生在同学、朋友交往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人情不能掩盖是非关系,友情是珍贵的,但以不做坏事为前提。比如,作弊就是一件坏事,因为它制造了一种假象,它既破坏了公正,也影响了正当的竞争。友情一旦与诸如此类的虚假、欺骗相结合,就立即变为一种厌恶,制度不容的东西,在同学交往中,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什么时候,如果让人情关系胜过了基本的是非关系,那么,迟早会发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即于情有害,于事不利。

二是功利朋友不必勉强。在功利社会中,人我互惠、注意回报本属正常,朋友之间各有期待也不少见。但既为朋友,大家便不把这种期待点破,各自在温文尔雅的交往中却互相窥视和算计,使人累,使人烦。在这种情况下,若有同学、朋友突然点破,明白表示失望后离去,另一方不必难过、不必勉强。当然也不能反目为仇,中断难以为继的友谊后,应保持平静心态,以一般同学交往是可以与必要的。

三是妒忌心理可“不理”。妒嫉生于利欲,是一种卑劣的心理状态。善嫉妒者总爱和别人攀比,凡事惟恐别人抢先一步。看到同学超过自己,他不是寻找自己不足之处,不怪自己不努力,只怨别人有本事,只恨别人比自己强,这种为达私利目的而导致的怨恨情绪,常会带来奇谈怪论,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古往今来,嫉妒就像一股祸水,不知害了多少人,搅了多少事。同学间的嫉妒,可能谈不上已经成为害人的祸水,但总给舆论增添了杂音,给被嫉妒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不安,所以,只能“不理”,让其自生自灭。

四是不必太“清高”。现在有些青年学生认为“世俗太污浊了,为此,同流合污成了中国文化人的最大耻辱。魏晋名士的高贵,正在于他们公开抵抗流俗,保持着纯洁的孤独。”于是,这类人惯于独行,甚至拒人于千里之外。周围同学善意规劝说这样待人处世不好,过于清高,可这类人回答说:“清高就清高吧,拒人就拒人吧,我不在乎。不清高,不拒人,哪还有我?”我们应该劝告这些同学不要太清高,因为魏晋名士的高贵、不同流合污,是相对于官场权贵,并非不与世俗社会的沟通,他们的高贵魅力,不在于傲视众生,任何傲视社会的人都谈不上魅力,而且总是孤芳自赏、自我作态,这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是极其有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