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务联系学(Ⅰ)(英)的研究任务与目标、研究过程

商务联系学(Ⅰ)(英)的研究任务与目标、研究过程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务联系学(Ⅰ)(英)项目编号:X07017项目名称:商务联系学(Ⅰ)(英)项目负责人:史兴松项目类别:课程建设项目建设时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成果形式:教学课件、教材关键词:商务沟通任务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演练一、研究任务与目标我校商务联系学是一门以英语讲授、针对商务英语方向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商务联系学”为以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发展重点的研究生课程。

商务联系学(Ⅰ)(英)

项目编号:X07017

项目名称:商务联系学(Ⅰ)(英)

项目负责人:史兴松

项目类别:课程建设

项目建设时间: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

成果形式:教学课件、教材(《国际商务礼仪》,即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商务沟通任务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演练

一、研究任务与目标

我校商务联系学是一门以英语讲授、针对商务英语方向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原本不分级别,教学以商务英语写作为主体内容。但随着商务英语研究方向的逐渐发展,并伴随着商务英语专业的申报与建立,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商务英语方向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细化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用商务英语口语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英语学院于2006年起将原有商务联系学课程划分为两个级别:一级侧重口语交际能力,二级侧重书面交际能力。“商务联系学(I)”为以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发展重点的研究生课程。因为国内外商务联系学课程及相关教材多侧重书面表达能力,如何开发建设侧重英语口语商务沟通技能的课程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也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本项目的研究任务与目标在于:

第一,对国内外相关课程进行调查,研究其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大纲等,并据此编订教学大纲、设计有效教学方案。

第二,克服国内外相关教学资料比较零散、稀缺的困难,搜集、遴选教学材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音频材料等),最终选定比较适合这门课程的固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第三,撰写教案和讲义,制作相应教学课件。

第四,广泛听取师生反馈意见,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结合适当的课内外商务沟通实践活动,逐步完善教学方案。

第五,完善教学大纲,修改教案,更新教学课件,总结课程建设经验。

第六,编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材。

二、研究过程

项目建设之初,项目负责人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互联网及学术期刊对国内外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生商务英语方向的培养目标、课程需要、市场需求及师生意见等诸多因素,经过反复斟酌与咨询,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制定之后,曾多次向学生征求意见。除在课余时间耐心咨询外,研究者曾请两个班的学生以书面形式总结这门课程的优缺点、提出建议,并对另外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他们在这门课程上的心得、咨询他们的意见。项目负责人通过对学生的反馈进行仔细思考和研究后,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进行过若干次调整,最终定位如下:

第一,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英语为媒介、以模拟商务互动和任务为主线,进行高度互动、高度仿真的商务英语口语交际活动。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安排课程主体内容框架、简介商务沟通理论及技巧常识,并对学习任务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评价。课堂主体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进行商英口语交际提供实践机会。课堂上,学生将进行商务英语演讲,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求职面试、模拟商务沟通及团队合作等口语交际活动,为学生培养职场所需的商务沟通技能提供演练平台。课程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除在教学中增强视听效果外,还给学生提供机会,锻炼他们采用现代化交际手段进行商务报告及其他形式商务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第二,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商务沟通导论、商务演说技能培养、跨文化商务沟通、求职面试技巧、跨文化商务谈判、会议组织参与技巧、团队合作技巧和跨文化商务礼仪等进行反复磨合。课程理论介绍部分的授课形式主要以学生报告为主、教师总结补充为辅,尽量以学生为中心,锻炼学生的公众演说技能。

第三,教学材料最初由项目负责人广泛查询,从多部教材中节选出有关章节影印而成。但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课程定位的逐步完善,已经初步选定一本原版引进的教材作为本课的固定教材,并选取了相当广泛的辅助阅读材料、音像材料和网络资料供学生参考。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经过这段时间的课程建设,本课程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项目负责人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改进,编写了比较完善的教案、讲义、电子课件、习题库等教学材料。同时通过咨询学生意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渐确立了本课程的基调,即不仅讲解最前沿的商务沟通知识,并且努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实用技巧相结合,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结构,提高商务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经过刻苦努力,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及其他教学安排得到了学生较为普遍的支持和认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的商务交际技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该课程的评教成绩优秀,选择该课程的学生人数也由第一学期的24人提高到第二学期的43人,学生评教平均分数在90分以上,课程建设成果比较理想

此外,项目负责人依据教学需求及教学经验编写了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国际商务礼仪》教材一部,教材早已定稿,并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签订了合同,将于近期出版发行。该教材的出版将为本课程提供更完善的辅助阅读材料。

四、主要创新

本课程主体上采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在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比如选择参考书目和资料,设计教学大纲和教案,编写课件和讲义,设计、指导及评价学生学习任务等环节都贯彻了任务教学法的主体思路。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由二语习得研究者和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影响深远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理念主要源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人的学习主要不是靠他人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境(Social Context)下,应用原有知识和技能,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实现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它所强调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来自外界的影响和帮助对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自身意愿和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认为只有来自学习者自身的内在意愿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使学习效果更为显著持久。任务教学法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激起学习所需的内驱力: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带来的驱动力;自身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所感受的责任感;目标完成后的成就感;评估后自我完善的意愿等。

任务教学法对本课程的设计和实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查询大量资料,授课教师对国内外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比较透彻的调查,其后通过对学生意见、课程需要和培养目标等诸多因素进行反复斟酌与咨询之后,制订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课程设计总体上强调“在做中学习”或“在实践中学习”。在本门课程的主体教学环节,如商务演说技能、求职面试技巧、商务谈判技巧、会议组织参与技巧以及团队合作技巧等环节都以任务教学的方式安排了类似真实情景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在模拟商务环境中进行商务英语沟通技能的训练。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计划——实施——评估)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彼此合作与协商,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努力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主要起组织、辅导和协助作用。

在商务演说技能培养环节,教师在对商务演说技巧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之后,每次课组织几名学生进行正式演说。演说者必须遵循商务演说规范,采用已经介绍的演说技巧进行实践演练,而其他学生需要依据相关理论,对演讲者演说的优缺点进行书面评价,最后由教师将观众的评价反馈给演讲者。这样做,一来听众可以通过对别人的客观评价反复领悟正确的商务演讲技能;二来能够给演讲者提供“安全的平台”(因为评价者是同学而非工作伙伴),借助别人的眼光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据此进行反思和修正。

在训练求职面试技巧时,在以学生为主体总结介绍课本提供的相关技巧之后,教师邀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为学生们作讲座,讲述实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用的技巧。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不同性质的虚拟公司,依据求职面试中经常提问的问题组织模拟英语面试。

在商务谈判环节,在以学生为主体总结介绍商务谈判的基本技巧后,教师以哈佛大学的商务谈判案例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商务谈判,并在谈判后引导、组织学生作出总结,谈论各自谈判技巧的利弊,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方案。

针对会议组织参与技巧及团队合作技巧训练,在以学生为主体总结介绍教学资料中的相关理论之外,本课程的主要运作方式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期初,教师就明确指导学生进行一项贯穿学期始末的学习任务,即将学生分成小组,要么自行组织商务团队从事商务活动(如销售产品),要么寻找可联系得到的商家并帮助商家进行商务活动(如进行广告策划、产品展销或其他促销活动),要么帮助校园学生会组织举办活动(其间需要通过拉赞助自行解决经费问题)。虽然形式可以变通,但每组学生必须以团队为核心组织半实战商务沟通活动,训练包括建立企业计划,与客户或学校官方及学生群体沟通,进行活动宣传,策划资金的收支平衡,进行商务谈判,组织商务/学生活动,进行口头及书面总结汇报,汇总活动资料并上报等各个商务沟通环节。该任务不但贯穿学期始终,而且衔接了本课程涉及的各项教学内容,有效地促使和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在模拟商务实践中演练商务沟通技巧,并在课堂内以英语为媒介训练了在正式场合总结汇报的演说技巧。教师在全部过程中,是学生商务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评估者及指导者。此外,教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以及之后,都主动向学生征求意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对课程进行完善和调整。

总之,本课程主要以商务交际为背景,考虑市场需求、学习者需求和教学需求设置学习任务。学生理解这些任务的意义和个人的相关性,并通过实施提出反馈意见,教师和学生通过执行任务共同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该课程的任务模式中,输入内容主要来自模拟商务环境。商务知识和交际技能是教学的内容,英语是实施活动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媒介,而商务活动是教师与学习者执行教学活动的平台。在该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任务的设计者、管理者,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顾问;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是商务活动的实施者、受益者,并与教师一同担任任务的评论者,为该课程任务模式的完善、提高作出合理的调整和修正。

五、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课程教学效果优良,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但通过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总结,还是发现其间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别学生受以往学习习惯的影响,不习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师授课的时间受到挤压,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第二,因课程较受欢迎,后期班级人数为四十人左右,班级偏大,对课堂互动活动的实施操作造成很大障碍

第三,个别学生对任务的难度和挑战性较难接受,认为应该减少课业负担。

第四,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对商务交际的实战演练产生极大兴趣,但目前课程基本停留在模拟商务交际阶段,虽然学生与小型商家或机构有直接互动,但课程暂时难以满足学生想要在大型商务机构中进行商务交际训练或实习的意愿。

针对以上问题,项目负责人已进行过认真思考,并将在今后教学中逐一克服,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可操作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