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关行政法研究的研究任务与目标及研究过程

海关行政法研究的研究任务与目标及研究过程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本课程的题目确定为“海关行政法研究”。

海关行政法研究

项目编号:X06003

项目名称:海关行政法研究

项目负责人:张红

项目组成员:赵正平、廉思

项目类别:课程建设

项目建设时间: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

成果形式: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讲义、PPT、试卷库等

关键词:海关行政法研究生

本项目组自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期间,承担了“海关行政法研究”课程建设项目。经过两年的努力,按照该项目的要求,项目组完成了该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义、PPT、案例集、试卷库等材料的编辑制作及整理工作。通过该课程建设项目,使得该研究生课程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料,为今后该课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以及教学资料的完善,将使该课程的教学日趋成熟。以下从项目的研究任务与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与结论、主要创新点四个方面,对该项目的建设情况加以总结。

一、研究任务与目标

“海关行政法研究”是我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海关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之一。为了突出我校对外经济贸易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特色,在我院三十多年来已开展海关方向本科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于2003年设立了行政管理研究生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中,没有这类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因而我院并没有成熟的教学大纲、教案、教材等教学基本资料,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此类课程完备的教学文件的范本、样本。我院虽然自1975年开办海关专业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形成了本科阶段“海关行政法”课程的教学体系,编写了《海关行政法》的教材,为研究生层次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海关行政法研究”作为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课程,需要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层次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和创新。要使这一课程的教学适应研究生层次教育,仅靠从每年一轮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中逐步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因而“海关行政法研究”课程的建设作为一个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其研究任务就是要总结以往三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归纳整理以往教学中形成的教学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案的构建、整理教学讲义、完善课堂PPT课件的制作、编辑教学参考资料、试卷的积累和试题库的建设、通过征求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学生对以往课程讲授的评估等,形成一个具有较为完备资料体系的规范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本课程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为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备、规范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建设,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提升本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专业素质、理论研究能力的目标,使该课程的研究生教学能够逐步走向成熟,为创立本课程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品牌奠定基础。

二、研究过程

本项目的研究经过了“海关行政法”课程研究方向的明确、课程内容的构建分析、课程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规范、通过教学实践对课程建设的资料和环节等进行检验以及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资料和教学等环节。

第一,该项目的研究需要明确该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方向。海关法是一个专业部门适用的法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对外贸易的大发展,海关在对外贸易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海关立法是实现依法管理的重要保障。自1987年以来,为适应海关依法管理的需要,海关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始大量制定,与此同时,正值我国法律体系构建初期,经济部门法、行政部门法的研究初露端倪。在这样一个法律体系构建的特殊历史时期,对于海关法这一具有经济管理特性的法律属于经济部门法还是行政部门法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这一争论说明了该法律规定内容在部门法学科中的交叉性特点。海关法对于我院以培养对外贸易管理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是一个必设的课程,海关法作为一个专业法律领域,既有与对外贸易密切相关的经济秩序的规制,亦有行政管理的属性。因而在海关法课程体系的构筑上,有两种选择,一是从涉外经济法的角度进行构建;二是从行政法的角度进行构建。对于从何种角度构建我院海关法教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一方面需要考虑法律规范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考虑我院研究生培养的整体学科体系的要求。由于我院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为行政管理专业,因而其法律课程应当考虑从行政专门法的角度进行设置,以这一视角构筑海关法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从专业的角度对海关法的内容进行认知;同时便于学生以行政法律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海关法作为行政法特别法的理论问题。因而本课程的题目确定为“海关行政法研究”。

第二,在该课程项目的研究方向已经明确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海关行政法研究”课程构建的内容进行分析,即教学内容应当涵盖哪些内容,教学内容的讲授需要从何方向、何角度构建等,这是本课程建设项目需要着重研讨确定的问题。从现行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内容及其安排来看,在本课程开设前,作为前置课程,开设有行政法学研究、海关管理理论研究等教学课程,因而为本课程开展海关法方面的专门行政法问题研究奠定了教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课程的讲授,有条件直接切入海关的行政法理论问题进行研讨,突出本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介绍相关制度内容、相关的行政法理论问题、说明其研究的行政法意义和价值、相关理论研讨发展的状况等。因而本课程采取的体例为分专题的方式,而不同于本科阶段的知识贯通式的、整个知识体系及相关内容的传授。从行政法的研究体例出发,本课程的重点研究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关行政法的基本理论研究(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海关行政主体研究;海关行政行为研究(包括专业管理行为、行政法规范的相关海关行政行为);海关行政救济制度(包括海关行政复议、申诉、诉讼、赔偿和补偿等)研究等。

上述课程内容的构建,除了有前置课程作为基础外,另外一个有利条件就是作为本科“海关行政法”课程的教材已经比较成熟,有比较近期的版本。因而对于本科专业与当前专业方向有比较大差距的学生,针对解决海关行政法的体系尚有欠缺的情况,可以辅之以教材的使用,解决知识体系的欠缺问题。

在解决了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具体教学资料的选取对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也非常突出。到目前为止,本课程还没有作为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为解决使用本科教材进行研究生教育中的理论研究特点不突出的情况,在每年的教学活动中,注意选取最新的海关行政法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作为辅助教学内容,由于海关行政法专业性较强的特点,这类教学资料的取得有比较大的局限性,但这却是本院从事这方面教学研究的一个优势所在。由于本学院有大量毕业生在海关的各级岗位工作,我院与海关相关部门有着大量的学源方面的资源,因而有条件取得这方面大量的学术研究资料,从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有助于扩大学生研究、思考问题视野的资料,解决了教学资料的滞后、陈旧、不足等问题。

第三,对“海关行政法”课程教学资料的整理和规范。我院自开展“海关行政法研究”的教学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四个循环。该课程教学文件和资料的建设,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最初该课程的教学,由于学生数量少、课时量少(18学时),因而教学内容涵盖面窄、内容少,且教学文件短缺、教学方式单一。随着课时量(2007年增加为36学时)和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内容逐步丰富,教学方式和环节开始向多样化发展,由开始的单一式的讲授或讨论,向讲授、讨论、阅读资料和案例分析实践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方向发展。

通过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逐步积累了一些本课程建设方面的资料,为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程建设的推动,在已往课程教学经验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对以往课程教学中形成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对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研讨、对教学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从而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备、规范的课程体系,使该课程的教学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第四,通过教学实践对课程建设的资料和环节等进行检验,从而使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资料的整理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实践是检验本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完成该项目任务的两年中,不断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已经形成的教学文件和资料是否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学实践包括对以往的教学活动效果进行考评;对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对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在每一轮课程结束后,对进一步的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就业以及就业后在专业方向的发展中反映出的该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等进行研讨,从而发现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已有教学资料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以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升本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研究能力。

第五,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资料和教学环节。在经过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完善研究生“海关行政法研究”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课程教学前将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资料等进行适当调整,适应新学年的教学要求。本课程建设项目结项时,提供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为最新版本。

其二,对讲义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主要是要结合新的立法情况和实践方面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避免课堂教学内容出现脱离实际、内容过时的情况。

其三,对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料每年根据新的资料文献进行调整,保证向学生提供学科前沿的学术资料,便于学生掌握最前沿的学术发展动态,为后续的硕士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其四,完善考试形式,在试题库的建设方面,在已往的单一开卷课堂考试的基础上,补充了论文考试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论文写作出现的困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根据情况采用专题论文写作方式,一方面,突出研究生层次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的学术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其五,不断完善教学环节,为了检查提供给学生的阅读资料的情况,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提交有关阅读资料的内容摘要。根据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案例,分组进行讲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通过为期两年的“海关行政法研究”的课程建设,完成了项目要求的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包括:作为课程概览性质的课程教学大纲;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学责任、作业、讨论题,具体指导每一次课程活动的课程教案;反映教师课堂讲授具体内容的讲义;提供教学活动辅助的PPT文档的全套电子课件;教学适用和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参考书目;编辑的有关海关行政法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集和海关法案例及其分析资料等;用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考核的习题库建设(30道简答题、20道论述题、10道案例题、10个论文撰写题目)和试卷库(4套)建设;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作业(资料摘要一份)、案例实践教学Presentation(两个学期课程);项目负责人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一篇;教师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大纲/教案的评估报告一份;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料等。

通过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完成,“海关行政法研究”课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环节体系,为本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同时为该课程向精品、特色研究生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主要创新点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科、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创新。该课程是我院的一门特色研究生教学课程,因而该学科体系的构建,没有先例可以遵循,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资料的完成,即是一个创新。本课程经过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和体系,其中经过了18课时到36课时的调整,学生从开始的一人次到现在的近20人次。但在该项目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和整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资料的选取等,都带有比较强的随意性,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筹划。本课题的完成,按照学校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要求,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以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积累整理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料,对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行了论证和安排,为本课程的上层次、创品牌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改革和完善方面的创新。在本教学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在教学手段上,针对近两届学生的本科学科背景,借鉴其他法学课程开展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的经验,在讲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包括开展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料的阅读和检查、课堂内容的讨论和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即要求学生分组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等,起到了扩展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和时间的作用。该教学环节的安排和使用,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表述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和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