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理论的研究任务与目标、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与结论

管理理论的研究任务与目标、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与结论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管理理论功底扎实、具有较强的文献查找与阅读能力、掌握学科最新进展的博士研究生,为其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企业理论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证研究,并讨论与中国企业改革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该学院开设的与管理理论相关的课程主要有:陈继祥教授的“战略管理专题”,2学分。

管理理论

项目编号:X08016

项目名称:管理理论

项目负责人:戚依南

项目组成员:范黎波

项目类别:课程建设

项目建设时间: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

成果形式:教学大纲、教学讲义

关键词:管理理论大纲

一、研究任务与目标

(一)研究任务

本次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吸收外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具体实际以及学生的需求开发出适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博士生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建设强调三个基本原则:理论选取的宽泛性、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以及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在理论选取的宽泛性方面,项目组一方面强调管理理论选取方面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又针对每学期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理论内容,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接受。

在课程安排的灵活性方面,项目组强调课程安排的灵活性,并不以进度安排和讲义内容为严格限制,要求按照每堂课学生的讨论和参与情况灵活掌握教学安排和进度。

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方面,项目组强调博士生的教育要脱离本科教学的填鸭模式,要求学生必须课前完成文献阅读,并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每一个管理理论,同时鼓励并要求学生从图书馆或者网上数据库搜索相关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的理论应用文章,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管理理论功底扎实、具有较强的文献查找与阅读能力、掌握学科最新进展的博士研究生,为其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究目标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使“管理理论”基础课程成为学生喜欢的、对学生自身发展和科研能力提高有帮助的、体现我校特色的较为完善的基础必修课程。为了更好地建设基础课程,应达到如下目标:具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体现我校特色;具有较为齐全的文献资料;有优秀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保证;有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

二、研究过程

项目的研究过程以课程调研为主,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发课程主体,即教学大纲、课件以及参考文献和资料。

课程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了解其他兄弟院校在“管理理论”课程建设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建设具有我校特色、反映我校发展战略的课程体系作准备。

(一)课程调研的过程

课程调研的过程为:文献整理和归类;网上搜索;兄弟院校的相关课程检索。

(二)课程调研的结果

1.外校开设相关课程的情况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目前面向研究生开设两门与管理理论有关的课程,分别是:

张维迎教授主讲的“企业理论”,共51学时。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企业理论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证研究,并讨论与中国企业改革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除此之外,该课程内容也涉及政府、大学等非营利性组织的治理结构问题。

周长辉教授主讲的“战略理论Ⅰ,Ⅱ,Ⅲ”,每个48学时,该课程组织为研讨课的形式,并按主题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来完成教学。学生阅读大量文献并参与讨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实物期权理论、企业的资源观、动态能力、组织学习、权变理论、制度理论、组织生态学等。

“企业理论”主要面向硕士生,“战略理论”面向一年级、二年级的博士生。课程组织均为研讨会的形式,即学生阅读文献、点评文献并参与讨论的互动式学习。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并没有面向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生(包含企业管理方向和技术经济及管理方向)开设专门的管理理论课程。但是,其开设了若干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应该说是涵盖了相关的理论内容,譬如:技术创新经济学(3学分),组织、环境、竞争优势(2学分),制度经济分析(2学分),企业战略学(3学分),管理学专题(2学分),产业组织理论(3学分)。除此之外,在博士培养方案中还要求博士生必须完成导师指定的学科前沿的自选课程、文献阅读和综述。因此,虽然清华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培养没有单独设立管理理论课程,但是他们的培养方案中将管理理论的内容和知识糅合到多门课程中,并由导师为学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自选课程。

(3)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没有面向博士生单独开设管理理论课程。目前该学院开设的与管理理论相关的课程主要有:

陈继祥教授的“战略管理专题”,2学分。该门课主要讲解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以及在中国的宏微观环境中战略管理所体现出来的主要问题。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陈教授的若干个重点课题来展开,并重点要求学生们课堂参与和讨论。

陈宏民教授的“产业组织理论”,3学分。

从课程安排看,安泰经管学院面向博士生开设的课程不多,基本上都集中在高端的课程。陈继祥教授的课程起点比较高,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也体现出理论与课题实际相结合,并以学生的工作论文为考试项目。这种安排更加有目的性,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掌握课题设计和申请的知识,并能够在结课的时候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4)南开大学商学院

南开大学商学院也没有面向博士生设立专门的管理理论课程,而是面向不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分别开设了不同名称的、内容和管理理论比较相似的专业必修课程,比如:面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人力资源专题研究”(2学分)和《组织行为学专题研究》(2学分);面向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战略管理研究”(2学分)和“管理研究方法论”(2学分);面向企业管理专业开设“网络组织理论研究”(2学分)、“战略管理研究”(2学分);“人力资源开发专题研究”(2学分)和“管理研究方法论”(2学分)等。

从上述分专业课的设置来看,南开大学商学院的博士培养方案中虽然没有独立的管理理论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分别设置了相应的理论研究的课程。

(5)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课程设置中设计了若干门与管理理论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均面向博士研究生,包括:余光胜老师的“现代公司理论”(3学分),内容主要涉及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等;姚凯老师的“企业管理学”(3学分)和“企业管理理论”(3学分),主要讲解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最新观点,企业战略、组织理论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前沿知识;芮明杰教授的“现代企业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交易费用、委托代理、产权理论、组织学习、企业的资源观、动态能力等;项保华教授的“公司战略理论”;薛求知教授的“跨国公司理论”。

这些课程虽然有部分内容重叠,但是基本上覆盖了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必需的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扩展。另外,这些课程的组织也基本上都使用了讲授与文献阅读加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2.管理理论的主要分类

经过网上搜索、文献回顾和整理,以及兄弟院校博士培养方案的研究,项目组发现,目前的管理理论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向: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企业资源观,动态能力;组织学习理论;决策理论;创新理论,知识管理;权变理论;制度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生态学理论。

这些管理理论的主要方向为本门课程的内容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课时的安排来灵活掌握和选择讲解的内容。这个框架也为后来的文献搜索和准备提供了依据。

3.目前我院博士生培养的瓶颈

面对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博士生数量的扩大,以及市场对博士生要求的提高,我院博士生的教育必须加大力度、持续创新。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我院博士生培养还有两个主要瓶颈:

第一,人数少,研究方向分散。目前我院博士点只有企业管理一个,因此每年的博士招生名额有限,基本上在15人左右。在这些人之中,又有大部分的人选择会计、金融为研究方向,真正属于企业管理或战略管理的人不多。管理理论这门课程恰恰对企业管理方向的博士生最为合适。以会计、金融为方向的学生可能在接受知识方面因基础欠缺而有困难,学习热情和投入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在职人员较多。目前商学院的博士生中,在职人员在20%-30%左右。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不能保证课程学习的时间投入。根据兄弟院校的经验,博士生的理论课程基本上都是文献阅读加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非常需要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因此,在职人员较多的情况也对本门课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经过两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本课程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建设目标。本项目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第一,制定了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收集了丰富的国内外相关资料;第二,完成教学参考资料——《管理理论相关文献集》;第三,完成教学大纲与教案;第四,开发完成了多媒体课件;第五,召开座谈会,征求学生和相关教师的意见,完成课程自评报告;第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大纲的开发

管理理论是商学院博士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着重了解和掌握近现代对于管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每个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概念和理论框架;能够将所学理论框架应用到将来的博士论文的准备和创作阶段。

从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角度分析,管理理论可以分为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延伸。其中,古典理论主要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西蒙的决策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和德鲁克的经验管理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主要通过引进新的研究方法论,提高了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系统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表现为理论扩展、多学科应用和实证研究,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理论体系。随着企业全球化与集约化的发展,博弈论与企业战略、技术与制度创新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网络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管理理论等开始引人注目,并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讨论的重点。

本课程不准备对每一个学派的历史演进、主要观点和新近发展进行逐一讨论,只对其中一些作重点讲解和探讨。在学期中将向学生具体介绍几种管理学研究中经常作为研究背景而用到的具体理论。目前课程开发的模块包括:

企业管理研究方法;

管理学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演进;

公共管理、公共产品与网络;

决策理论;

创新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代理理论);

组织学习理论(Organizational Learning);

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管理理论”作为一门博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课程建设初期由项目负责人和范黎波教授共同承担。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商学院教师队伍的扩大和成长,目前能够胜任的老师至少有以下5位(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管理理论”课程的授课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表1 能够胜任“管理理论”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

img6

(三)研究结论

“管理理论”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因此,其对商学院的博士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基于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发设计出了一套成型的教学大纲、教案以及教辅材料。在学生评价中,同学们对于本课程的开设还是很满意的,特别是对课程结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热情、答疑的态度以及教学手段等都给出了高分,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本课程的教师团队对于课程建设的设计和投入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此外,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同学们对于在课程中的收获一项打分不是很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目前商学院的博士生是混专业修读“管理理论”,在班级中有大部分的同学都是主修财务会计方向。这部分同学的本科和研究生的背景缺乏管理学的基础,在大量阅读管理理论相关的文献和学习新知识方面还不能很好地跟上课程设计的节奏。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同学感到学习较为吃力的原因。这个问题,对“管理理论”的未来建设以及博士培养体系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譬如将来是否能够考虑分专业修读该课程。

虽然“管理理论”的课程建设项目告一段落,但是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商学院必须继续加大力度培养高水平的博士生。因此,项目组将进一步加强“管理理论”的课程建设,更新课程结构以及文献材料,以满足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博士生的需要。

四、主要创新点

本次课程建设研究的初衷是开发出适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本着宽泛性、灵活性的原则,项目组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选择在管理领域中比较经典的、有影响力的管理理论。当然,管理理论必将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因此,“管理理论”的课程建设也将继续,使学生们能够学到最新、最有用的基础理论。本次课程建设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总结如下:

(一)课程理论体系较为完整

课程初期建设结束之后,项目组一共挑选了八个目前较为流行的管理理论,譬如交易成本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企业资源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等。除此之外,项目组的理论体系之中仍然包括了诸如Knowledge-based View of Firm,Imitation Theory,Organizational Ecology等内容。这样就可使得今后的课程安排较为灵活。

(二)理论内容介绍重点突出

由于课程安排了36个学时,在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互动中的前提下,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目前讲授的理论中,每个都有很丰富的内容,因此项目组不可能也不必涵盖其全部内容。项目组在课程设计中突出每个理论的主要观点、假设、经典的人物、经典的文章,以及当前使用该理论进行研究并已经发表的文章等。

(三)课程组织形式灵活

课程组织形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项目组安排学生在每个理论学习之后选读其所在领域的相关理论的最新学术文章进行研读并作出读书报告。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特别是如何使用理论进行问题的定义以及问题的解决。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建设的成果简介,该成果已成功地在课程教学中加以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