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三助”工作育人功能探讨

研究生“三助”工作育人功能探讨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此制度的不断健全为研究生“三助”育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指出,要进一步规范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管理。上述研究生的自身特点使研究生作为从事“三助”工作的主体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产生了积极作用。通过研究生“三助”还可体现尊重劳动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报酬的价值观念。

研究生“三助”工作育人功能探讨

李海波

一、研究生德育工作现状及“三助”育人的必要性

研究生群体年龄有差异、来源不一等特殊性导致研究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生群体思想状况更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部分研究生仍存在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上述情况虽然是研究生群体思想道德状况的一小部分,但折射出研究生德育工作存在的潜在危机和面临的挑战及考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针对研究生自身学习时间紧、科研任务重、参加集体活动少、分散、不易集中的特点,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有效途径迫在眉睫。在此情形下,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努力推进研究生助教、助管和助研(简称“三助”)工作,将研究生德育融入“三助”工作中,不失为应对研究生德育工作挑战与考验的重要举措。

二、国家对研究生“三助”工作的重视为研究生“三助”育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家开始提出并一直在不断完善研究生“三助”工作制度。而此制度的不断健全为研究生“三助”育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研究生“三助”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和各项工作的开展、缓解研究生经济压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不断引起广泛关注。

1986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认真安排教学实践,结合学科特点,适当安排研究生到这些部门工作一段时间,并积极建立研究生兼做助教工作制度。

1989年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兼任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进一步要求全面推行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

1992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继续进行和扩大研究生兼做助教(协助教学)、助研(协助科研)、助管(协助管理)的试点。

1994年国家教委在《关于研究生近期工作要点》中进一步强调,要逐步推行研究生兼“三助”制度。

1999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推进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力争用2至3年的时间使50%以上的在校研究生能够拥有“三助”岗位

2005年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中强调积极推进学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力争用3至4年的时间使60%以上的在校研究生能够拥有“三助”岗位。

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为研究生提供“三助”岗位,使多数研究生承担“三助”工作。

200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指出,要进一步规范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管理。

201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校内兼职岗位,承担教学、科研、管理“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工作。

正是因为有上述国家的相关政策,才使得通过研究生“三助”工作达到育人的目的成为可能,也为研究生“三助”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研究生“三助”育人功能的主要内容探讨

将研究生德育工作融入到研究生“三助”工作中越来越成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生“三助”工作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研究生文化水平高、民主参与意识突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成长成才过程中体现出了高度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参与性。上述研究生的自身特点使研究生作为从事“三助”工作的主体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产生了积极作用。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研究生“三助”工作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认为“三助”工作是增强研究生洞察力、提高研究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1.通过助教工作可以培养研究生尊师重教的美德。研究生在助教工作中体会到教师工作的真正含义,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典范意识,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其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2.通过助研工作可以增强研究生追求真知的信念。研究生在助研工作中体会到科学的真正含义,有助于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的信念和良好的学风,规范他们的学术道德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且对加强和密切其与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联系,提高其处理学习和科研问题的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通过助管工作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奉献精神。研究生从事助管工作是接触社会、锻炼能力、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从实践情况看,助管工作有助于研究生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教自管、实践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立自强意识;有利于培养备受社会欢迎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研究生“三助”还可体现尊重劳动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报酬的价值观念。从事“三助”工作的研究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努力学习,在岗位上表现优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些同学通过主动关心、帮助其他同学,加深了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并且,研究生通过劳动获得“三助”劳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学习期间的经济压力,有助于其安心学习;也使得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增进了与学校的感情和共识。

四、研究生“三助”工作面临的困惑

1.不够重视,意识淡化,观念转变问题。部分单位、管理人员、导师及研究生认为研究生“三助”仅仅是一项资助活动,没有认识到“三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没有很好地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工作没有延续性,并且责任心差;弱化了导师的责任或对导师在研究生“三助”工作中的育人作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2.人事制度改革不够彻底。没有充分利用研究生“三助”达到精简机构和减少人员编制的目的,即使聘用了研究生“三助”,也没有将从事“三助”工作的研究生纳入单位人员的正常管理,不够尊重或放松要求,重使用、轻培训和指导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3.研究生自身的主观原因。有的研究生认为“三助”工作会影响学习,是“勤工误学”,不愿意参加这些活动;也有一部分自尊心过强的贫困研究生不敢正视贫困,瞧不起学校提供的“三助”岗位,尤其是体力劳动型的岗位,认为很丢面子;还有一部分研究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或是实际动手能力差,在自我解困的问题上缺少自强自立的拼搏精神,面临的困难难以克服。此外,也有部分贫困生思想意识存在偏差,对学校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

五、研究生“三助”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1.学校应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研究生“三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为研究生“三助”育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三助”工作不能仅仅当做是学校的一项资助工作任务来完成,而应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积极主动探索,充分发挥“三助”功效,激励创新,从而进一步促进“三助”。应充分利用资源,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设立专项经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德育工作的目的,结合学科特点等综合因素,科学合理地设置更多的“三助”岗位,以利于研究生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不断完善“三助”工作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模式及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进行岗前培训。

2.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并加强教育引导研究生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三助”工作和学习的关系,须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思想,要防止个别研究生参加“三助”工作而耽误学习,致学习荒废。其次,要处理好受资助和讲奉献的关系,侧重于教育淡化金钱的色彩,防止研究生一切向钱看的不良思想,要鼓励研究生在“三助”中开展力所能及的义务活动,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再次,通过“三助”工作和德育教育的结合,使所有参加“三助”工作的同学在走向现实社会之前,提前感受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而适时地赋予其中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参加“三助”工作的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这些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无形的财富

3.充分发挥导师在“三助”育人过程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导师不仅是研究生治学、科研的指导人,也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引路人,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心目中最亲近、最信服的人,导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研究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导师做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导师的知识结构、治学态度、工作风格、处世经验、思想品德等方面对研究生产生深刻乃至终身的影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无疑是一条最有效的教育途径。

总之,研究生“三助”工作与研究生德育工作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生德育应贯穿于“三助”工作各环节、各方面。21世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高校应大力开展和完善研究生“三助”工作,不断赋予研究生“三助”工作新的内涵,提升人才培养理念,充分调动各方特别是导师的积极性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凸显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01】11号).

3.李达丽.“三助”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创新.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3).

4.沈延兵,张杰.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走势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2).

5.詹婉华.对研究生兼做“三助”工作的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1996(5).

6.赵修渝,董大法.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