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结经验,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

总结经验,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结经验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1]谢希德[2]今天是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员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就是在这个要求下面,于1986年产生了。这3年来,在各位理事和秘书处的努力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交流培养博士生的经验,怎么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我今天代表全体理事,对各位会员和所有热心研究生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经验 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

总结经验 加强研究生教育研究工作[1]

谢希德[2]

今天是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员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学会自1986年成立到现在已经3年多了,我们回顾一下这一段历程是很有必要的。许多负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以及辛勤耕耘在第一线的研究生导师都有许多话要说,大家在今天下午的会上可以畅所欲言。现在我先说几句,作为抛砖引玉。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的历史背景。我们的学会是在1986年成立的。1986年研究生培养的形势是怎么样呢?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研究生培养的高峰。由于从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来,我们先后在1981年、1983年、1986年进行过三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硕士授予学科专业点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审批工作。第二次与第一次是相隔两年,第三次与第二次是相隔3年,经过三批的审批,目前全国已经有博士授予单位238个,其中高校是189个,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专业1 830个,其中高校是1 501个;全国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3 796人,其中高校是2 786人。全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545个,其中高校是396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点6 407个,其中高校是5 513个。从数字来看,授权单位增加的速度是很大的,第二批博士点在第一批的基础上递增了37.6%,第三批在前两批的基础上递增了56.4%,这个速度是很可观的。硕士点的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大的,第二批硕士点在第一批基础上递增了33.7%,第三批在前两批的基础上递增了51.4%。从毕业生的数目来看更是惊人,博士生已经毕业了2 956名,硕士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建国40周年,已经毕业了110 148名。现在在校的研究生人数,根据何东昌同志的报告是100 800名,比1949年(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增加了160.3倍。当然1949年的研究生基数是低得可怜,那时研究生只有629人(当时大学的数目也只有205所),现在很多规模比较大的学校或比较大的研究所的研究生数已超过这个数目。由于发展速度比较快,我们在1986年就感到研究生培养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需要研讨、相互交流的问题,迫切希望能够成立一个组织,使大家有一个互相交流探讨的机会。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就是在这个要求下面,于1986年产生了。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跟一般的学会不一样,它有研究生导师,又有负责管理研究生工作的如招生、分配、培养、学位、管理工作的干部,既有来自高等学校的一些教授,也有来自科研单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所以可以说比起其他的学会,我们涉及的单位比较多,面也比较广,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这3年来,在各位理事和秘书处的努力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交流培养博士生的经验,怎么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因为所讨论的问题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每次活动都得到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的热心支持,我们学会的会员都踊跃参加,这些都给我们研究生教育学会工作以很大的鼓舞。我今天代表全体理事,对各位会员和所有热心研究生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前研究生教育工作碰到哪些问题?大家都可以提出很多,我觉得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招生人数减少了,分配难了,大环境不是很理想,引起整个研究生的队伍不稳定,导师的队伍也面临着年轻化的问题,怎样赶快更新,有更年轻的导师替补到这个队伍中来。我感到目前的情况是研究生教育发展比较快,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在今年早期召开的第八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上,认为经过3次学位授予权点的审批以后,博士点和硕士点基本上是符合条件的,可是也存在着有的单位从整体来看,条件不够好,有些单位连本科生的培养还碰到一些困难,有些基本实验室的条件也还是比较落后,所以这些单位对于培养研究生,实际上不是很合适的。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的调查研究和对国外的考察,觉得要把理工科的博士点建设好,是需要比较多的投资的。要具备一个比较好的实验条件,大概平均要400万元的人民币才能够建设一个比较像样的博士点。就是文科博士点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可是目前的确存在有些单位的整体条件不是很够。可是另外也存在不平衡,有些条件比较好的单位招的研究生不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了条件,可是没有人工作,或者是研究生队伍不稳定。我们不能从社会的总需求来看,简单地减少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而不采取一些倾斜的政策。现在在治理整顿中都讲倾斜,对有条件的地方要有些倾斜,对大中型企业也要给倾斜政策,那么我觉得对研究生的招生既然是不平衡,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倾斜政策,同时也有一个系统的治理。不能怪一些单位,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博士点、硕士点,为什么不把本科教学搞好。因为现在在评估一个学校的时候,不是光评估本科生培养得好不好,总是以它的博士点有多少、硕士点有多少来评估一个学校的好坏,这是很不公平的。假如一个新的学校把大学生培养得很好,在评估过程中应该受到重视,这样才可以避免目前过分追求硕士点数目、博士点数目的倾向,这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

现在国家经济情况是比较困难,从1988年开始提出治理整顿。经济是基础,经济碰到困难必然要反映到上层建筑,必然反映到研究生的培养,可是这个反映有一个滞后。我们在1986年觉得研究生大发展的时候,实际上如党的五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的经济困难从1984年年底就开始了,通货膨胀、物价开始上涨这些苗头已经反映出来了。而真正反映到上层建筑,就是一个比较滞后的过程。目前社会上对研究生的需求不是那么抢着要了,也就是分配碰到了困难。可是我觉得问题还是要看得长远一些,因为提出治理整顿,虽然是比较长期,即三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但是我们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到20世纪末还是要完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工农业总产值要翻两番,研究生的培养周期比较长,博士生培养要5到6年,他们毕业后没有几年就跨越世纪,要到下世纪去了,所以我觉得不能够由于目前的治理整顿就太多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要看到长期和短期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很快的,到21世纪如不迎头赶上,我们将面临是否被取消球籍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高层次的研究生,我觉得目前遇到一些困难并不能说研究生的培养要大量削减。当然,不能像前几年那样的发展速度,但也跟经济一样,就是要有一个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要跟我国的经济基础相协调。我们不是搞治理整顿的时候才说经济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而要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经济建设仍然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我觉得研究生的工作,培养人的工作,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学生的招生人数方面,也曾有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如果研究生的培养人数也大起大落,就更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希望这些问题通过大家的讨论,使得社会上能充分理解研究生培养的规律,尤其是目前导师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时候,研究生的培养更需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否则要出现人才的断层。

最后我还想讲一下长线和短线的问题。目前认为有些研究生的专业是长线,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因此就提出要集中力量培养一些短线的人,即急需的人。这里面我认为也要有个衡量,有个适当的比例。所谓研究生的长线,简单地说就是数、理、化、文、史、哲。它为什么成为长线?就是高等学校搞得很多,现在已达到比1 070所还多,每办一个学校,这些基础学科不能不要,而这些学校也努力争取要设这些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所以就造成长线专业的学位点太多,这不能怪这些学校、怪导师,首先是学校的数量上发展太快,而目前主要是要重视提高学校的质量。这次五中全会闭幕的时候,江泽民同志最后谈一点,要求大家要学哲学,要进行形势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最主要是了解爱什么国,要知道我们的历史。现在能教历史、把中学生历史教好、把大学生历史教好的教师不多。历史是一门非常生动的科学,讲不好,就会变得非常枯燥,目前出现这种情况和中学师资水平有关系。而历史,这次大学招生人数也是减得很厉害,有些学校是趋近于零。这就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将来要吃亏,等到想要发展这个学科时,就会感到人才短缺,再想来弥补就来不及了。研究生培养更是如此,所以我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和处理好长期、短期和长线、短线的关系。的确国家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文科、社会科学的人才也很需要,有些人犯错误,正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国国情,不懂中国历史,没有真正掌握哲学,没有真正掌握两点论的辩证法才会滑到反面。几个比较著名的反动“精英”都是如此。为了国家的前途、建设的需要,文、史、哲、数、理、化的研究生还是要培养的。削减人数要因单位而异,不要一刀切。总之,希望我们能够从国家的发展和长期利益的需要出发,重视研究生培养的稳定协调地发展。相信下一届理事会一定能够把各方面的工作搞得更好。我今天就谈这几方面。

(刊于1989年第2期)

【注释】

[1]本文系在“1989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2]谢希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校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