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经验研究的方式

教育经验研究的方式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经验概念化的实质是从经验事实中“提炼”出观点和理论。“概念化”是对大量经验事实的概括,但在许多情况下,教育经验的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往往只呈现概念和范畴本身,而恰恰忽略了这些概念和范畴所依托的经验事实和具体情境,造成教育研究越是精确,其与人类经验的联系越少。教育经验的叙事研究就是由教师本人叙述和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探索中所遭遇到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第三节 教育经验研究的方式

教师的教育经验研究通常开始于教育实践,在实践中积累一定的事实材料和初步认识以后,经过反思或交流,以文字、音像等物化形式记录、整理、保存下来,进一步在群体中传播、澄清和完善。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研究方式是和教育经验总结或教育经验表述的方式难以分割的。

一、教育经验的概念化

所谓教育经验的概念化,就是以概念或概念系统来表述我们的实践经验,或者说是以理论表述的形式去概括实际经验。这是教育经验研究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教育经验的概念化作为教育经验走向教育理论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简约化的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问题的范围和核心所在,以“缩小包围圈”的形式,在思想和行为上从复杂和繁乱中寻找到简单,建立起秩序,从而使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成为可能。

教育经验概念化的实质是从经验事实中“提炼”出观点和理论。按照我国学者吴刚平的研究,概念化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寻找核心概念。当我们敏感地捕捉到一些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去努力寻找一个或几个相应的核心概念来标识和表达我们的教育经验,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这样的教育概念既可以从已有的概念中移植和改造,也可以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概念。

②树起概念框架。这是对已经找到的概念进行陈述,告诉人们概念所指教育事实的主要属性以及相关概念间的联系。当一个或几个核心概念不足以完整地表达教育经验时,往往还需要运用一些子概念和相应的范畴来构筑概念系统或概念框架,因为单个概念只有在与其相关的概念框架体系内才能获得其准确的意义。

③解释教育现象。构筑概念框架实质上是建立起一个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它是帮助我们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支架,而不是限制和束缚我们思想认识的枷锁。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一个合理的概念框架来解释我们经历的教育现象、教育事实和教育行为,让这个概念框架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放大,把问题的症结、要害或本质、原理、要领看得更加清楚和明白,澄清误解、消除曲解,加深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探索正确的行动策略。正是在这种解释教育现象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积累、澄清和表达着我们自己的教育经验,从而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经验。

④改善教育实践。教育经验概念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概念化而概念化。而是最终为了改善教育实践。实际上,真正建立在原理水平上的认识蕴涵着巨大的丰富性。惟有原理,才具有认识实践的穿透力,成为创建新实践的理论基石。

二、教育经验的叙事化

“概念化”是对大量经验事实的概括,但在许多情况下,教育经验的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往往只呈现概念和范畴本身,而恰恰忽略了这些概念和范畴所依托的经验事实和具体情境,造成教育研究越是精确,其与人类经验的联系越少。因此,需要重视经验研究的另一种方式——叙事化方式。叙事的研究其实就是要回归各种各样的教育经验,或者说教育经验的活水源头,关注的是教育实践经验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在研究者和读者之间开放教育理论的思考空间,引申出教育理论视域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多样性。

教育经验的叙事研究就是由教师本人叙述和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探索中所遭遇到的一系列教育事件。透过对教育事件的反思和叙述,教师积累、保存和公开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修养和水平。这种表达方式改变以往抽象的议论式和说明式的理论陈述或逻辑推导,转向记叙文式、散文式、手记式的表达方式,运用口语化的讲故事的形式,谈体会。这种方式可以指向课堂教学叙事、学校生活叙事和教师自传叙事。对此我们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不再赘述。

三、教育经验序列化

这其实是以一种列举的方式去组织各种经验事实。特别是当实践经验主要体现为各种具体“做法”,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的时候,经验是以某种序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当然,这种序列化了的经验也须有一个中心,须围绕一定的主题,须依据内在的叙述逻辑,但它的重点或意图并不仅在于抽象和概括出理论的认识,而在于记述各种具体化操作样式。许多经验研究都是循着这种发散、具体化的思维方式而进行的。

案例点击

北京市牌坊小学,针对主体教育刚刚开始时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要求。通过教师的实践,这一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最后,学校将这些做法归类为“六不”:不要简单否定孩子的想法,不要丑化孩子的形象,不要说孩子“不可救药”的话,不要动不动就揭示孩子的短处,不要强制孩子一定照大人的意见做事,不要让孩子在公众面前难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