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干部交流功能探讨

干部交流功能探讨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干部交流功能探讨干部交流是加强干部多岗位培养锻炼、激发干部内在活力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人适其事、事得其人的重要途径。公务员相关法规对编制和干部职数作出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干部交流应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职数的有关规定,不得超职数配备。”在推进干部交流过程中,坚决摒弃那种把干部交流

干部交流功能探讨

干部交流是加强干部多岗位培养锻炼、激发干部内在活力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人适其事、事得其人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对干部交流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于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干部交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编制指数制约了干部交流。公务员相关法规对编制和干部职数作出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干部交流应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职数的有关规定,不得超职数配备。”在干部交流时,往往受制于部门的编制和职数,使本来一个比较好的交流方案不得不再行调整。

2.专业业务能力因素制约了干部交流。业务性、政策性较强的部门,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而这些专业知识又是长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实施完善,需要及时地消化吸收。所以,单位培养选拔一个专业人才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若交流进一个业务不大熟悉的同志,到新的岗位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才能适应,可能会对单位工作不利。

3.短期行为问题影响了干部交流效果。少数“异地任职”的干部热衷于早出政绩快出政绩,热衷于“形象工程”,作风漂浮,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干部交流。有的人认为,轮岗交流是输出表现“差”的干部的好机会,极力把不满意的干部推出来,这不仅给交流干部造成了心理阴影,背上了“包袱”,也会给交流工作带来不良的氛围。有的人对交流的干部,不是看交流的位置是否有利于干部的全面成长,而是看交流的干部愿不愿去,能不能安下心来。

5.部门利益影响了干部交流。部门和单位之间实质上存在的待遇差异,干部在交流时往往对此方面有所考虑,若仅仅是平级调整的话,可能会有干部拒绝进行交流,若强制实施,对干部的成长和工作都会带来不利。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干部总是寻找各种借口,不愿到那些条件艰苦、待遇不高、权力不大的岗位去任职。

6.干部教育培训滞后影响了干部交流。干部的教育培训对于干部的使用和管理非常重要,干部交流也不例外。如果“一专多能”的干部多了,受专业业务影响的因素就会较少,干部交流调配的空间就会扩大。此外,通过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帮助广大干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绩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7.滋生新的腐败问题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领导干部交流是异地调动,促使一些地方形成了交流前突击提拔干部的现象。交流干部一般夫妻两地分居,少数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走读生”,少了成长地邻里乡亲的监督,少了家庭、道德方面的约束,出现新的监督“真空”。

二、拓展干部交流的功能

1.激发干部活力。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某项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但另一方面,认知、阅历和经验受到限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受到固有模式的影响,容易“坐井观天”,产生惰性,导致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开创新局面。工作实践中,大多数干部跨部门轮岗交流后,随着工作环境改变,原有的人际关系改变了,心情舒畅了,焕发了工作激情,克服了经验主义和工作惰性,在新岗位上注意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扬长避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表现较出色。

2.规范权力运行。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岗位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老上级、老同事等既有工作圈的困扰,难以放手大胆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立足于倡廉,可以实施“回避性”交流。对地方党政正职实行了避籍交流;对部门主要负责人实行避亲交流;对管人、管钱、管物和执法部门的中层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可以使干部免受人际关系的困扰,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

3.优化班子结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对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气质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干部轮岗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各单位干部的年龄、知识、专业、气质等搭配不尽合理的问题,有效地改善领导班子的结构,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合力和效能。一是专业结构。在工作中,把一些工业、农业、城市规划建设、法律等专业的骨干交流到专业力量较弱的县区、部门,担任领导干部,强化专业领导。二是知识结构。有意识地把一些有理论知识的干部与有实践经验的干部组合在一起,较好地实现“知识杂交”,优势互补,较快地提高工作水平。三是气质结构。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与人之间不同气质的组合。气质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形成不协调因素。因此,要注意班子成员之间气质的互补性,及时适当地对那些气质差异大而导致矛盾的进行交流。四是年龄结构。一方面有意识地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交流到平均年龄偏大的班子;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将一些平均年龄较大且领导成员都在同一年龄段的班子,进行适当的交流,努力使班子成员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4.培养锻炼干部。近年来,一大批学历较高的年轻干部进入领导岗位,既给干部队伍增添了活力,又带来了干部来源和经历相对单一的新问题。干部轮岗交流为干部提供了多岗位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干部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熟悉多方面知识,增强了能力素质,更快地促进干部成长。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把干部交流工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选拔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到艰苦的地方和岗位去磨练,促其砥砺品质、磨练意志、锤炼作风、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5.树立竞争导向。干部交流有助于强化干部的竞争观念,增强干部的危机意识,打破传统观念,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干部任用中实质上存在的论资排辈现象,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

三、干部交流应把握好的原则

一是连续性。干部交流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整体稳定与有序流动的关系,增强计划性,注意适当掌握干部交流的数量,充分考虑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既要使应该交流的人员及时得到交流,又要注意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适当控制交流的范围和人数,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二是实效性。干部交流不是简单的交换使用,而应把它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干部交流过程中,坚决摒弃那种把干部交流简单地理解为异地“交换使用”的观念,坚持从事业需要出发,着眼于优化干部整体结构和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立足于发挥干部的专长和保护干部的健康成长。让不胜任、不适合或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的干部通过调换工作环境充分挖掘潜力。

三是规范性。干部交流必须严格履行干部交流的程序,严格按照《宪法》《党章》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法规执行。

四、干部交流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教育,告诫干部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克服“功利主义”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建立完善科学评价干部政绩的机制。一是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相结合,有效遏制一些干部追求虚假政绩的现象。二是联系本地的历史基础,联系干部的现实努力程度,对不同的基础条件采取不同的评判标准,从而提高考核的准确度,防止挫伤在艰苦环境下工作干部的积极性。三是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要注意从政绩中减去行政成本,防止出现得不偿失的“负政绩”。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异地任职干部管理。对交流干部实行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对不执行制度且教育不改者要严肃处理,同时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或群众代表当监督员,对那些交流后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干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罢免。要建立交流干部生活地与工作地监督部门的联系制度,形成有效的交流干部监督网络。

4.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工作的配套措施。制定干部交流试用期制度,明确试用期限,使人民群众对其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选举充分体现民意;建立交流干部跟踪培养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及时将干部交流的时间、学习和工作情况、职务变动情况以及交流后的现实表现记入档案,使被交流干部的情况明了,便于组织上了解掌握。当工作取得成绩时要予以鼓励,当工作出现失误时,要及时打招呼,促使交流干部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