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新闻传媒体系的分类及其分析介绍

当代新闻传媒体系的分类及其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报纸的雏形是中国古代的“邸报”,但“邸报”与新闻传媒意义上的报纸相去甚远。作为一种新闻传媒,其优势特别明显。

第二节 当代新闻传媒体系

按新闻传媒采用的技术手段划分,纵观传媒发展的历程,当代传媒可以分为传统传媒和新兴传媒两大系列。

一、传统新闻传媒

传统新闻传媒主要包括报纸、新闻期刊、广播、电视,它们一直被称为新闻传播的“四大台柱”,是当代社会最主要的新闻传媒。其中,报纸和新闻期刊同属于印刷媒体,新闻期刊的数量又不是很多,故常常被合称为“报刊”。

1.报纸

报纸又称“新闻纸”,属于印刷媒体,通过文字、图片及其空间因素传播新闻,以散页形式定期出版连续发行,其读者对象大都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

报纸是最早产生的新闻传媒,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城市的产物。报纸的雏形是中国古代的“邸报”,但“邸报”与新闻传媒意义上的报纸相去甚远。新闻传媒意义上的报纸,外国产生于15世纪以后,起始为“手抄新闻”,后成为印刷报纸。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报道与新闻报》,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周报;1660年德国出版的《莱比锡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1702年,伦敦出版的《英国每日新闻》,四开小张,两面印刷,按日出版,成为现代日报的始祖。中国真正的“新闻纸”直到19世纪才出现,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

报纸从来是传播新闻的重要传媒,发展到今天,它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以内容论,有综合性报纸与专业性报纸;以出版发行时间论,有日报、晚报、周报;以版面论,有大报、小报;以发行范围论,有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以社会职能论,有机关报、非机关报;在外国,还分为严肃的高级报纸与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报纸传播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选择性强。报纸以文字语言和图片语言报道新闻,既能够做到迅速及时,又可以做到深入细致,速度、深度和广度兼具。这对于传者和受众都很方便。传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新闻形式进行报道,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主动地获取信息,而不是被动地由媒介支配。可以全看,也可以选看;可以精读,也可以浏览;可以当时看,也可以过后看。二是持久性强。报纸白纸黑字,克服了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可以反复看,可以剪贴、摘录、复印,也便于保存,相对于广播、电视的“一次过”,其持久性要高得多。三是低廉简便。报纸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廉,重量小,便于随身携带,可以随机阅读。

报纸也有明显的弱点。一是它定期出版,且出版发行环节多,其时效性受制约。二是缺乏直观的现场感、亲切感,感染力稍欠。三是读者受文化程度的限制。

2.新闻期刊

期刊亦称杂志,有新闻性与非新闻性之分,这里专指新闻期刊。期刊也是印刷传媒,有定期和不定期之别,每期版式相同,顺序编写出版。

从出版史考察,报纸是从期刊发展而来的,期刊是从书籍中分化出来的。起初,报纸和期刊是不分的,对报纸和期刊进行明确区分,在我国是20世纪初的事。报纸周期短,期刊周期长;报纸快,期刊慢;报纸以报告新闻为主,期刊以登载评论为主。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两者的分工更加精细。至现当代,期刊乃是报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产物。新闻期刊的内容主要是时事性专稿和言论,以“深”和“广”取胜。

新闻期刊也具有选择性强、持久性强、低廉简便的特点。与报纸相比,它更便于保存,因而“生命”更长,是生命最长的;更简便,一册在手,任凭摆布;由于其内容较报纸更深入细致,报道详尽完整并有系统,因而往往获得范围广泛的读者和相对稳定的读者群。

期刊的主要弱点是时效性不强,不能迅速及时报道新闻,尤其对于突发性新闻,可以说简直束手无策。报纸的其他弱点,期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3.广播

广播利用电波传播新闻,分有线与无线两种,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体,广播向受众提供的是声音而不是文字,是节目而不是版面,受众是“听”新闻。电台每天顺时连续播出成套节目,新闻广播是电台成套节目的子系统,其形式多样,大体可归为单纯播讲和音响报道两大类。

广播的优点一是报道迅速及时。电波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公里,广播节目制作比较简单,并且随时可以对播放内容进行撤换、修改,因此,广播的新闻报道可以随时播出,它报告的往往是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甚至可以现场直播。在所有新闻传媒中,广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时效性最强。二是声情并茂。广播以声音语言和音响作为传播的主要手段,口语化的语言,加上其他辅助性语言,具备感情色彩,具有传真性,容易感染人。三是适应性强。广播“无孔不入,无远不至”,且能够一竿子插到底,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只要置备收音机,可走到哪里听到哪里。因此,广播是所有新闻传媒中渗透力最强的。

广播的最大弱点没有选择性和保留性。声音一次过,是完全“注入式”的,不按时收听就没有了,听众完全是被动的。广播声音转瞬即逝,除非及时录音,否则无法保存。广播新闻为听而写,务求通俗化口语化,人人能听懂,还需处理好同音字。因此,一般都比较简单,难得深刻。此外,广播只有声音,没有图象,其立体感远不及电视。

4.电视

电视是无线电通讯、广播、电子传真与照相、电影相结合的产物,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的电视台是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建立的。

电视是具有多种用途的传播媒体。作为一种新闻传媒,其优势特别明显。一是直观性和形象性。电视是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声象合一,同时诉诸人的视觉和听觉,有图象,有场景,直接作用于人的眼睛,使观众有如身临其境,最能感染受众。二是时效性强。和广播一样,电视信号是由电波载送的,传播速度快。电视可以随拍随播,可以现场直播,制作时间不长。因此,其时效性只是赶不上广播,比报纸要强许多。

选择性和保留性差,同样也是电视的弱点。电视另一个弱点是技术要求高,成本高。电视传播耗资巨大,受众接受电视新闻亦需有一定经济能力和技术设备,电视是所有新闻传媒中成本最昂贵的,是“拼消耗”的传播工具。

二、新兴传媒

1.互联网

互联网,全称计算机互联网,又称国际网、因特网。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它把全世界各个地方已有的各种通信网络,如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络,甚至电话网络等连接在一起,集合了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海洋”。

互联网诞生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互联网的使用一直限于军事、科研和学术领域。1992年,商用因特网协会成立,并宣布用户可以把他们的子网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互联网的商业应用使其通信、检索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互联网的使用范围和领域也随之逐渐扩大。互联网正在走向大众,走进百姓生活。无线电广播从问世到拥有5000万听众,经历了38年,电视从诞生到拥有同等数量的观众,用了13年时间,而互联网从1993年对公众开放到拥有5000万用户,只花了4年时间。这是因为,第一,网络传媒信息量巨大,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它上面有商业资讯、金融信息、科技信息、经济政治、新闻信息、娱乐信息等等,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得大量化的信息。第二,信息时效性强,能随时更新,新的信息滚动播出。技术原因使网络信息发布免去了印刷、出版环节,而且网页更新不受时间限制,所以,网上的信息总能给人强烈的新鲜感。有时,互联网还能进行实时传播,信息同步传播,时效性就更强了。第三,多媒体技术使网络信息更富于吸引力。网络发布的信息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象、声音等多位一体,甚至模拟三维动画效果,使受众得到全方位的感官享受,深深陶醉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第四,网络传媒真正实现了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网上的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方式,让传者和受众能及时沟通,传者和受众的角色界限模糊,即时反馈成为现实。互联网的受众不但对内容有更大的选择权,而且可以主动发送信息,有更大的发言权。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种种现象表明,互联网已经和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一样,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传媒,其发展前景乐观,有人甚至认为它已成为成熟的大众传播媒体。但新旧媒体的更替存在“一代人法则”,即新媒体超越传统媒体至少要经过一代人。依据美国学者的标准,一种媒体作用的人口达到全国人口的20%以上,才能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体。

2.其他新兴媒体

这里的新兴媒体主要指数字化形态的新闻传媒,是依托数字技术操作或通过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而来的传统媒体。

(1)新型广播电视

进入新世纪,广播领域将崛起两大新秀——数字音频广播和网络广播。数字音频广播(DAB)是广播媒介的第三代技术产品,它具有频道多、抗干扰力强、可提供CD级高质量立体声效果的优点。网络广播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数字音频广播,它具有远距离传播、随时重播、反复阅听、突破广播顺时播出限制等优点。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这些技术发展广播事业。

当前和今后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数字电视日益成为新宠。数字电视技术是伴随着电脑、多媒体、互联网、直播卫星等科技的推广和应用而出现的。它以高度压缩信息量和离散的方式快速处理信息,所以,可以数十倍地缩小图象信息的体积而保证信息量不变。[1]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高画质、高音质的特点,观众在收看节目时能感受到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的效果。数字电视还具有多频道、高性能的特点,它使得一个频道中不仅可以传送多套数字电视节目,还可以传送多路数字音频和各种数据业务,如电子节目指南、准视频点播、游戏、远距离购物等等。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在推进电视媒体的全数字化进程,美国政府计划到2006年全国实现电视广播数字化,英国政府已表示将考虑10到15年之后取消原有的模拟电视广播,全面转向数字电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中国的电视接收机也开始采用数字处理技术,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一些知名品牌如康佳、长虹、TCL、海尔等都以生产数字接收机为竞争的焦点,国家的计划是在2015年实现电视数字化。

(2)综合媒体

这是一种通过国际高速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并由个人电脑收传的新型传媒,又称“大媒体”。这种综合媒体将为人们提供可视电话、互动电视、图文声全功能信息服务、自选电影、远距离教学、医疗、会议、购物、金融等综合性服务。

目前,中国市场上已经出现运用综合媒体技术的办公系统——综合媒体交互系统,并有望被应用到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为其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该系统能支持普通电话、IP电话、移动电话、传真、E-mail、Web、短消息、视频等多种媒体服务,拥有工作流动功能、监控维护管理系统、自动语音(传真)应答、自动呼叫分配等多种功能,是信息化时代科研院所、电信、交通、党政、医疗卫生部门等行业所青睐的办公运营系统。

(3)手机短信

有人说手机已成为新世纪“握在手中的第五媒体”。这虽然有待论证,但手机短信悄然成为了新的信息传播载体。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手机短信息已成为目前人们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国移动通信行业2001年的短信运营收入已超过60亿元。据说,全国2005年春节期间发手机短信达100亿条。手机短信是一种以文字符号系统为主要信息负载者,以无线电波为传播渠道,以支持中英文显示的数字手机作为信息接受终端的现代传播方式。

手机短信的功能正从单一的人际交流中介迅速向大众传播领域扩展。短信服务商根据客户的需要,搜集整理一些重要信息,例如今日要闻、股市行情天气预报商业广告、供求信息等,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定时定向地发布出来;作为接收者,只要拥有手机,随时随地可以接收这些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摆脱了传统媒介对传播活动带来的限制。这种“随时随地传受信息”的方式是现代传媒追求的目标,它预示着将来手机完全有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共同决定社会的信息流向与流量

三、媒体整合与多媒体

当前媒体整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体互动,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作,根据各自的传播特点,优势互补,各取所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传播效果。比如,报纸媒体有电子版,广播电视纷纷开办“读报”栏目,各大传媒设立网站,网络媒体也用超文本链接形式模仿报纸做深度报道,等等。1993年,《杭州日报》率先尝试报纸电子版。1995年10月,国内第一家真正实现交互式阅读和系统排版的电子报纸——《对外贸易报》电子版上网。1997年1月、11月《人民日报》、新华社先后建立网站,1998年11月,中央电视台设立网站。更具有代表意义的是,2004年9月1日开始,南京的《扬子晚报》手机版在移动和联通两个平台正式开通,“手机报纸”诞生了。从这一天起,江苏省内开通GPRS功能的移动手机用户和联通CDMA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订阅《扬子晚报》当天的新闻了,读者随身带了手机,就等于随身带了份《扬子晚报》。二是在更深层次上的交融,包括技术的融合与内容的汇合,还有机构的兼并。技术的融合,据估计,今后10到20年间,传统传播技术将逐渐数字化和网络化,这将标志着人类信息传播活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一趋势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将广泛地被包容到网络化的大潮中,它们可能将普遍地转变为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内容的汇合,一旦传统媒体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就意味着多数信息将被数字化,变成“比特”文体,就能被任何多媒体机器所接受并传播,这样,每一家媒介机构的信息数据库都将极大地丰富起来,信息表现形式也将多样化。

媒体整合的直接结果必将导致融合各种传播技术于一身的多媒体出现。多媒体指用数字压缩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联成一体,对声音、文字、影象、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出现了“多媒体电视”和“多媒体报纸”。2003年,《成都商报》在全国平面媒体率先推出了点播互动,突破了平面媒体的局限,通过报纸、短信、语音电话和网络电子版4个平台,为读者传送信息。经过一年的运作和实验,平均每天有上万读者通过手机短信电子版点播新闻,这种形式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认可。2004年12月16日的《成都商报》除了传统的版面和内容,还有短小好看的新形式新闻——读者用手机、电话、网络点播的新闻。这表明,报纸媒体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纸张和文字,也可以像电子媒体那样有声音甚至图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