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医疗气象预报

医疗气象预报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医疗气象预报涉及到的学科有天气预报分析学、气象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传染病学及临床医学等。医疗气象预报的主要任务有三方面:①研究天气、气候对正常健康人生理过程的影响机理。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自1952年起至今,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发布全国医疗气象预报,匈牙利于1958年也开始了这方面工作,日本在1961 、澳大利亚在1987、美国在1994先后开始发布医疗气象预报。
医疗气象预报_气象与健康

二、医疗气象预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产生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先后出现了卫星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畜牧气象学、林业气象学、航空气象学、生物气象学等相应各交叉学科,又从天气预报派生出了各种专业气象预报,医疗气象预报就是生物气象学与天气预报相结合出现的一门预报新领域。

(一)医疗气象预报的涵义

医疗气象预报是预报大气环境变化对人体影响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预报流程是分析各种天气预报资料,制作出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预报,依据病理生物气象学理论制作出医疗气象预报。医疗气象预报涉及到的学科有天气预报分析学、气象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传染病学及临床医学等。

(二)医疗气象预报的任务

医疗气象预报的任务是预测自然大气和人工环境是否适合人类活动的气象条件,通过预报使人类在日常活动中避开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利用有利的大气环境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合理开展生产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气象预报的主要任务有三方面:①研究天气、气候对正常健康人生理过程的影响机理。②研究制作短期、中期及长期医疗气象预报的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③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气象要素与疾病的关系。

(三)医疗气象预报的重要性

人类的进化及文明的发展过程都与气候的变迁有关,不管世界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都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大地、大气、水及动植物环境,人类没有这些外界环境的支持就不可能存在。人体与外界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外界环境作用于人体,不是简单的改变它的一般状态,而是在机体内引起各种复杂的反应,以便使人类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的气温条件下,会根据冷热产生适应与调节,例如,在寒冷时肌肉会颤抖以产生热量,炎热时出汗,通过汗液的蒸发以散热,气象还能影响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反应时间,从而与工伤、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天气变化还可以使人类致病,诱发某种疾病或使某种疾病恶化或加重,另外,病毒、细菌等疾病传媒的繁殖都与气象条件有关。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影响,人类在自然情况下利用适宜的气象条件,进行健身治病已有数千年历史了。根据不同的自然气候区建立疗养院就是一个先例。

根据上述情况,制作医疗气象预报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就是根据大气变化规律,预报未来大气环境条件给人们带来疾病和倾向,提醒人们着装或调节人工环境小气候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四)医疗气象预报发展

医疗气象预报是伴随人类生物气象学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人类开始观察天气与健康,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我国《黄帝内经素问》就阐述了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关人类生物气象方面的研究才逐渐多了起来。20世纪初,在德国的一些医师发表了较多的报告,提出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天气有关,但这些报告多半是以统计方法阐明的一些现象,缺乏生理学的基础研究。

20世纪30年代医疗气象学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病理科主任,内科教授Petersen系统地进行了气象对疾病及疗养等方面的研究,在方法上主要用单一气象要素为研究的气象指标。随着气象学、统计学和实验方法的发展、研究,一方面从天气角度出发,以锋面为主要指标,用现代统计方法探讨天气、气象和疾病的关系,另一方面在人工气象室进行了大量生理常数研究,观察不同气温、气候、湿度对人体出现的影响。

20世纪中期,1955年Tromp博士在荷兰建立了生物气象研究中心,同年Tromp博士发起成立国际生物气象学会,并获得国际上从事这门学科的100多位科学家的支持,1957年在维也纳召开了第一次生物气象研讨会,主要研讨了生物气候人才培训方法;生物气候学、生物气象学的实验与研究方法;人对热的适应及气象医疗等方面的问题。1960年在伦敦召开了第二次医疗气象研讨会,主要讨论了高山生物气候学,高山对人体的影响,热带生物气候学,皮肤、血管及心脏对热的反应;世界疾病的流行分布与生物气候分类的关系;人类生物气候区划及医疗气象预报等。第三次医疗气象研讨会是1963年在法国举行的,中心议题是医疗气象学的近代进展及将来的研究方向;生物节奏和周期分析方法的探讨;第四次会议是1966年在美国召开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大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包括空气负离子,大气电磁及磁场对人类的生物效应;1969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五次会议,会议讨论了特殊气象条件的防护;气象条件对生殖的影响,人类对气象应激反应耐受的种族差异;老年人对气象的应激反应等;第六次会议1972年在荷兰召开,在会上报告了环境舒适度的改善对工作能力的影响,城市大气气候、大气污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重力场及地球外电磁和微粒辐射对人类生物效应的影响,自然及人工负离子的生物作用等;第七次会议于1975年在美国举行,讨论了热浪与死亡及发病的关系;生物气象学的系统分析;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及药物反应的关系;干热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第八次会议于1978年在以色列召开,讨论了未来天气气候变迁对人的影响,干热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等;1981年在联邦德国召开了第九次会议,内容有疗养地及气象治疗,离子及带电颗粒的生物效应,城市生物气象学等等;1984年在日本召开了第十次会议,研讨了医疗气象预报、进展及将来的业务开展形式等问题。

地区性讨论会在英国、美国、联邦德国、荷兰、罗马尼亚、捷克、意大利、波兰等国家都先后举行过。一些国家也举行定期学术会议,如德国自1953年起,每三年举行一次,日本自1961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美国自1969年开始,每三年召开一次,随后瑞典、澳大利亚也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在美国19所大学设有医疗气象课程,其中十所可授予硕士学位。有些国家还成立了独立的研究所,这些极大地推动了医疗气象这门学科的迅速发展。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自1952年起至今,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发布全国医疗气象预报,匈牙利于1958年也开始了这方面工作,日本在1961 、澳大利亚在1987、美国在1994先后开始发布医疗气象预报。

20世纪70年代来,国外医疗气象学主要的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气象与生理。研究气象对人体的影响,关键是研究气象要素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化,目前研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观察对人体的影响,另一个是以动物进行实验研究,随着科学的发展,实验方法的进步,在研究中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着重研究了气象要素对人的内分泌、血液理化状态、大脑皮层活动、心血管、电解质平衡、生殖及肝、脾、胰脏生理功能的影响,还研究了气象要素与免疫学的关系,老年人对气象的适应等。②气象与疾病。近年来气象病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哮喘、感冒、冠心病、关节炎、传染病、眼病、高山病、牙病、糖尿病、胃溃疡、老年病等等,初步建立了医疗气象预报方法。

我国的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北京、南京、上海先后开展花粉、紫外线强度、舒适度预报,但与国际水平还相差很大,需要全国气象部门齐心协力,认真开展研究,尽快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