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教育应坚持疏导与灌输相统一原则

高校思想教育应坚持疏导与灌输相统一原则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90后”大学生灌输革命理论,说明社会客观形势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引导他们积极向更高的实践目标发展。因此,必须在高校思想教育实践中认真贯彻疏导与灌输的原则。闵某与叶某沟通,两人一拍即合,对方承诺能更改考试成绩,但收取费用。上述沈阳高校发现教管系统被入侵后报警。法院判处闵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判处叶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没收两人非法所得。

第三节 坚持疏导与灌输相统一原则

疏导与灌输原则是传统的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原则。疏导,就是疏通、引导。所谓疏通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所谓引导,就是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帮助大学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疏通和引导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过程。疏通是前提,是为了正确引导,引导是继续,是疏通的目的。坚持疏导原则,就必须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唯有如此,才不会失去其实际意义。灌输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输送到大学生中去,用以武装他们的头脑,提高他们思想觉悟。“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从外面进行灌输,不进行革命理论的灌输,就不能使他们认识真理,提高思想觉悟,从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自觉行动。目前,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90后”大学生灌输革命理论,说明社会客观形势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引导他们积极向更高的实践目标发展。当然,在今天的网络社会强调灌输并不是把共产主义思想硬塞进“90后”大学生的头脑,而主要是创造和提供一种合适的理论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这种环境中运用自己的切身经验理解、掌握和发展革命理论。

在网络社会,“90后”大学生的思想出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西方意识形态利用网络优势大肆渗透、抢占思想阵地,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要“正本清源”,使“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对共产主义的信心,更必须加强引导和灌输。对一些思想问题要即时疏导,把疏导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把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充分运用一切现代手段,尤其是互联网络,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灌输给广大“90后”大学生并为其所真正理解和接受,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牢牢占领网络阵地。因此,必须在高校思想教育实践中认真贯彻疏导与灌输的原则。

一、培养和提高“90后”大学生的网络自制能力

网络打破传统的传播媒介中受众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传授双方居于平等的地位,它让每一个个体在使用中得到极大满足,更是深受“90后”大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网络传递信息的多样化、复杂化,尤其是网络传递的不良信息,给思想不成熟的“90后”大学生的行为、意识、心理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使他们出现社会化障碍甚至出现障碍性人格。因此,通过疏导,培养和提高“90后”大学生上网的自制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网络社会“90后”大学生的不良人格

1.行为动向自由化

在网络传播的空间中,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绝对”的自由和民主。没有政府的管理,没有领导的监督,任何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发表言论。由于网上的言论发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不承担责任,使用者可以轻易地就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不考虑后果,有的甚至恶意制造混乱。比如,有些大学生就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个细微的不快就发表极端情绪化的意见,力图引发他人的关注,迅速制造弥漫于网络中的一种舆论,并以此来对校方施加压力。

2.思维发展片面

网络传输的突出特点是高度的综合性,超越了简单文字和静态图像的局限。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必然会使“90后”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放弃追问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网络信息的庞杂无序,干扰了“90后”大学生对有用信息的选择和吸收,也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向深度的发展。

3.道德意识弱化

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其中有不少信息垃圾,也不乏色情信息、暴力信息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将其登载上网。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自制力较弱的“90后”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吸引,而刻意去寻找有关色情和暴力信息,并在行为上进行模仿。“据有关部门统计,接触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主要表现为责任心缺乏,冒名顶替,虚假欺骗和粗言恶语等”[6]。由于大量不良信息的刺激和影响,一些“90后”大学生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减弱、道德水准下降,缺乏自我控制力,出现如电脑黑客、信息垄断等严重的网络道德行为问题。如22岁的闵某是沈阳某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见学校校友录和聊天室里经常有同学抱怨考试不过,遂产生“通过修改成绩赚钱”的想法。可是光靠他一人之力那是无法完成的,于是闵某回忆起通过QQ认识的福建省泉州市一所大学的学生叶某是计算机高手。闵某与叶某沟通,两人一拍即合,对方承诺能更改考试成绩,但收取费用。商量过后,闵某便决定做中间人,让叶某提供“技术支持”,一起赚钱。从去年3月初开学起,闵某在网上贴吧发布了能办自己所在高校“挂科”的帖子并留下联系电话。很快有学生通过网上所留电话联系到闵某。2011年3月至8月间,闵某共收到15名学生的“改分费”共13.8万元。随后,叶某根据闵某所提供的信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先后多次非法侵入沈阳某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对该校16名学生(包括闵某)的20门学科考试补考成绩进行修改,将不及格分数改为及格分数。叶某从中获取违法所得1.3万元。上述沈阳高校发现教管系统被入侵后报警。闵某、叶某相继落网。法院判处闵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判处叶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没收两人非法所得。[7]

4.文化价值观迷失

网络传播的超时空性、开放性,使不同文化、价值观念都在此汇集,各种思想对立并存容易引发价值观尚未定型的“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错乱。更有甚者,由于发达国家有意地利用网络传播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引起“90后”大学生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一些“90后”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迷失在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里,不能正确抉择。

5.身心健康受损

由于“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不稳定及对网络的过分迷恋,他们醉心于网上信息、猎奇,导致个人身心受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有关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物质被认为与“病态赌博狂”有关,它令人呈现短时间的亢奋,但其后的颓丧感却更为严重,时间一长,会给人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甚至引发心脑疾病等。现在一些“90后”大学生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就是证明。以上这些问题都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与使命,需要思想教育以全新的姿态介入网络,积极引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提高自制能力。

(二)主要应对措施

1.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及其发展,使他们认识到网络只不过是人类发明的工具,它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它不能取代人类“万物之灵”的地位;人类也不能脱离现实的物质世界而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通过提升“90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网络生活与实践、现实生活与实践的关系,使他们把精神追求之域由虚拟的世界转回现实的世界。

2.培养“90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工具的多样化、现代化,不良信息无孔不入,无时无刻不在影响“90后”大学生。又由于技术和法规的不完善,在很多时候,人们对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还缺乏完全的监控力。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培养“90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依靠其内心的力量来消解网络的负面影响,所谓网络道德素质,就是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每个社会成员在利用网络获得处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都应遵循全社会共同的道德规范、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的素质。做到不在网上发布有损于国家、民族利益的信息,不在网上攻击他人,不浏览和发布不良信息,不利用网络从事违法活动等等。只有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的培养,才能增强他们在网络社会的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

3.开发网络的教育、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网络对“9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

一方面,制作各种电子教材和参考资料,这些材料应图文并茂、生动直观,便于“90后”大学生上网查阅、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在网上与“90后”大学生就人生观、价值观、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澄清“90后”大学生思想中某些模糊认识。

4.利用网络信息开展“90后”大学生心理研究

由于网络传递信息的隐蔽性,人们在利用网络交流时往往无所顾忌,表露出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需要、情感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来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发展水平及存在问题,分析“90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动机,针对“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问题,通过网络心理咨询等方式,给他们提供指导、帮助,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当然,这就对教育队伍的能力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及组织机构、体制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

灌输,是我党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方法,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曾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传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撑点。然而,随着时代的转换、环境的变更,这种原则方法也显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尤其在网络社会极大地释解了人的主体性的背景下,灌输的原则也必须实现与时俱进的同步发展与更新。我们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同时,要与时俱进,找到灌输原则的具体科学的运用方法。在网络化境遇中,这种具体方式一是体现为主动灌输,二是务须实现灌输与互动交流的有机统一。

(一)主动灌输就是要主动触网、占领思想舆论阵地

所谓主动灌输就是要彻底否定空洞说教型的灌输,变直接灌输为间接灌输,也即变硬灌输为软灌输,提倡环境灌输、形象灌输、行为灌输、媒体灌输、文化灌输与活动灌输等等。一句话,尽量减少居高临下,我讲你听的直接灌输,着重运用“90后”大学生喜欢的各种载体之中的方法,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达到教育和灌输的目的。

第一,知识的发展要求“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要主动灌输。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网络社会的知识创新和知识转换迅速非凡。“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对象是“90后”大学生,做以理服人的工作,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在掌握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学习、积累、攀登,在内容上、方式上、策略上不注意做及时的研究并经常推陈出新,就会被别的思想和知识取代,很快就落伍于时代的步伐,就将丧失思想教育必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知识的发展要求“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要主动灌输。

第二,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要求“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要主动灌输。网络社会思想政治领域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我们与那些落后的错误思想和消极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是随时随地的,同时也是相当激烈的。如果我们不主动灌输,那么就放弃了在思想政治领域进行的斗争,就会丧失战斗力。我们要主动出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90后”大学生,占领宣传媒体阵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90后”大学生,占领理论阵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90后”大学生,占领思想道德阵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90后”大学生,占领文学艺术阵地。这样就能做到领先一步,就会取得“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权,牢固占领网络思想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阵地。

(二)主动灌输要与互动交流相结合

互动交流是互联网的新特征。在网络社会里,“90后”大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入网络并进行平等的交流。这种平等的互动双向交流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和交流的环境。互动交流既可以塑造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形象,也可以开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因此,在网络社会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还应将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充分发扬二者的优势,要打破传统思想教育的观念,赋予网络社会“灌输”的新内涵。不要以为主动灌输就不能互动交流,或互动交流就不能实现主动灌输。实际上,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并不矛盾,而是协调发展的。两者之间实质上是思想教育方向上的主动权与方法上的灵活性的协调发展问题。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主动灌输指明了互动交流应遵循的方向性。互动交流不是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而是围绕主动灌输的主题而开展的,是为主动灌输的目的服务的。如果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便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主动灌输必须配合互动交流才能真正实现灌输的目的。主动灌输不应只考虑方向上的需要,而忽视了实现的可能和效果。应根据互联网的特殊需求,将方向性的内容加以整合和优化,使之更符合网络社会的要求。

第三,方向上的坚定与方法上的灵活相统一。把握方向是“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绝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在确定了主动灌输的大方向之后,要采用互动交流的方法,将方向性的内容细化落实,逐步实现,取得良好效果。

三、疏导与管理相结合

“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思想导向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多样性,价值取向出现多元性。电子网络中身份的隐匿性、自由选择性以及内容的公开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发扬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用针对性强的、坚强有力、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工作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但是,网络所拥有的多元性和交互性,使信息的个人化、分散化服务得以实现,这又决定了仅用狭义的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以大学生为本”,切忌死板、生硬和强迫,要尊重大学生,关心大学生,理解大学生,爱护大学生,同时注意疏导,潜移默化。此外,要从法律角度加强网络信息管理,还要善于把疏导和管理结合起来。

一方面,“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要求选配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到高校网络管理岗位,并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这些网络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要求加强对高校网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保密教育、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法制观念,切实履行职责,为“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把好信息的“入口关”和“出口关”;要求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90后”大学生的网上言行,把所提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融于各项管理之中,使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统一起来,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统—起来。

另一方面,疏导是一门艺术,疏导的成败取决于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者和“90后”大学生之间感情是否融洽,心理是否相容。要想做到情感心理相容就必须遵循相容原则。相容原则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情感相容。这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教育中主体间的一种正常的情感双向交流。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者要抓住“90后”大学生具有情感和意志的特点,在施行教育时就应给予他们以尊重、关怀、同情、体贴、帮助等,教育者要将感情外化在工作行为上,使“90后”大学生感到教育者的形象和蔼可亲,愿意与其交流,接受教育。这种情感的正常双向交流运载着思想信息反馈,便于教育者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情况,有目的地实施教育,也便于“90后”大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其二,是心理相容。它是指“90后”大学生对思想教育者施行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在心理上能够接受,即所说的心理沟通,彼此心心相印,产生思想共鸣。当然,这就对“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必须懂得现代传播技巧与规律以及人们的认知心理等等。只有实现网络思想教育者与“90后”大学生心理的相容相通,才能真正实现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灌输与交流互动的有机统一。

【注释】

[1]司马南,与BBC辩论“普世价值”,环球时报,2008年9月23日。

[2]跨国传播:信息侵略OR信息交流?如何增强“软实力”[DB/OL].http://www.ce.cn/culture/opinion/200710/23/t20071023 13338245 1.shtml.

[3]改造我们的学习[DB/OL].http://www.people.com.cn/item/sj/sdldr/mzd/c107.html.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5]王荣发.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6.

[6]夏晓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泰山出版社,2009:233.

[7]大学生当黑客入侵网络改成绩[DB/OL].http://www.hackbase.com/news/2012-04-13/112367.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