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把学校作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主阵地,抓住德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并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社会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大课堂,社会教育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_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一)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学校教育主导着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胡锦涛指出:“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5)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把学校作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主阵地,抓住德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并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1.把学校作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主阵地

纵观世界各国,都把学校作为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主阵地。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把学校作为主阵地,把民族精神培育纳入学校教育的目标体系,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贯穿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学校教育当中。要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深入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的特点,针对各教育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注重不同教育阶段的整体性衔接,把民族精神的培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案,把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分解贯彻和有机渗透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语言文字等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创新和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课堂教学效果。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涵育功能,在校园及时反映和传播民族精神在当代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依托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经常性地开展以民族精神培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民族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当代青少年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精神培育。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建设一支道德素养高、教学技能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教师队伍,确保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开展。

2.依托德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

德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在中小学,要不断改革德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充实民族精神的内容,在教材建设上突出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传统等重点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运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注重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体验和行为养成,使民族精神培育成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把民族精神培育纳入课程教学内容,深化国家意识、民族认同、优良传统、民族团结、公民人格等方面的教学,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材,增设供大学生选修的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模块化”课程或专题讲座,使民族精神培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发挥人文课程的引导作用和其他各门课程的渗透作用,把民族精神作为各类课程的精神之魂,把民族精神培育作为各类课程的教学所需,作为各位教师的职责使命。

3.坚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26)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构建校内外教育网络,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实现全面覆盖、横向渗透、内外衔接。一要与家庭教育融合。所谓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27)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赖以传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具有起始点意义。同时,在家庭内进行民族精神培育有其独特的优势,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感和亲和力有利于促进民族精神的代际传递,能够有效地保持民族精神的延续性,强化民族精神培育的效果。可见,家庭教育在民族精神培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启蒙和熏陶作用,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必须依托和整合的重要领域。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编写家长培训教材,办好家长学校,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民族精神培育的价值取向趋同,教育理念一致,教育过程同步,教育途径互补。二要与社会教育融合。社会教育的广义概念是指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的作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大课堂,社会教育是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在本质上也是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更是在社会的大熔炉和大环境中完成的。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把社会教育作为重要途径,高度重视和发挥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作用,依托社会主旋律的弘扬,借助大众传媒的宣传推动,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涵育,在全社会形成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实现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成效的倍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