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一件事原则”

坚持“一件事原则”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就能突破人生困境。  曾经有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李四光恍然大悟,原来小姑娘就是自己的女儿。李四光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无旁骛,以至于他无法认识自己的女儿。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会同一时间做两件事。专注和效率并不矛盾,如果两件事都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做好,那就不能将这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来做,否则,效率只会降低而不会提高。专注于一件事,不被别的事物干扰,不但能将事情做得很好,而且还可提高效率。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就能突破人生困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因为一下想做太多的事,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结果两手空空。

  曾经有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听完此话,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这可以说是法布尔的经验之谈,也是我们该注意的地方,只有选择某个适合于自己的领域专心致志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莎士比亚说:“一棵质地坚硬的橡树,即使用一柄小斧去砍,那斧子虽小,但若砍个不停,终将把树砍倒。”很多成功的科学家都是非常专注的人。他们的精力全部集中于他们的科学研究中,外界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视若未见,听若未闻。专注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专注使他们像一把锥子集中于一点——直指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穿透力特别强。

  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常工作到很晚。一天,夜已经深了,他正在办公室写论文,突然发现面前站着一个小女孩。李四光停下来,看见小女孩瞪着眼睛看着自己,他感到很奇怪,便和蔼地问道:“小姑娘,这么晚了你还不回家,你妈妈不想你吗?”小姑娘听他这么一问,大声叫起来:“爸爸,妈妈等你都等急了!”李四光恍然大悟,原来小姑娘就是自己的女儿。他不由得笑出声来,忙说:“这就回家!这就回家!”李四光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无旁骛,以至于他无法认识自己的女儿。

  牛顿每次做实验时,注意力非常集中,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实验做完为止。有一天,他请一个朋友吃饭。朋友来了,牛顿还在实验室里工作。朋友等了很长时间,肚子很饿,还不见牛顿从实验室里出来,于是就自己到餐厅里把煮好的鸡吃了。过了一会,牛顿出来了,他看到碗里有很多鸡骨头,不觉惊奇地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于是,牛顿又回到了实验室工作。

  歌德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的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痴迷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有许多庸人,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学无所长,碌碌无为?他们的突出特性就是难以专心致志。一个花很多时间去凿很多口浅井的人,又怎能挖出深井的甘饮?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的,任何一件事完成起来都要花费相当的精力,人心无法一分为二,只有痴迷才是解决问题最好最快的途径。

  哪里有专注,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专注是认知和智力活动的门户。没有专注,我们可能一事无成。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专注力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功课学不好,可能与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以及分配不合理有关。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被试者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背课文,只需要读9遍就能达到背诵的程度;而同样的课文,在注意力涣散时,竟然读了100遍才能记住。可见,注意力与人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可是,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源,比如,身边有几个同学不停地讲话干扰你学习,这时候,怎么样才能排除干扰呢?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说:“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让我们把专注作为一种习惯,坚持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情,都把它们当作锻炼注意力的机会和场合,久而久之,良好的注意习惯就逐步形成了。

  当阳光散落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只会感到温暖;而当它穿过透镜迎面而来时,却变得犀利不可逼视。一个用心不专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当一个人把他所有的精力凝缩成一点时,他则会成为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战无不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