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研究分析

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研究分析

时间:2022-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泽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把增强包括党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研究

贾 岚[1]

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党,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党内关怀思想。[2]

一、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的形成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他的党内关怀思想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是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追求,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未来社会所确立的理想目标,就是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论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如1835年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还是成熟时期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还是晚年的《人类说笔记》,都包含着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深切关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视为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性。马克思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列宁在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中,提出要将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在个人对物质利益的关心的基础上,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要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正确结合,这也是列宁人文关怀思想的生动体现。毛泽东提出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文化环境,还指出全体人民都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自身的潜力,从各个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江泽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把增强包括党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5]从这里可以看出,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的。

(二)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思想的创始人,他继承了马列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党内关怀主张,创立了党内关怀思想。毛泽东的党内关怀思想是其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它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强调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精神上等各个方面关心和爱护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高度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打下良好的基础。邓小平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又亲自安排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和核心。他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又是我党70多年奋斗历程的重要见证人和指导者。如果从1922年邓小平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算起,到邓小平南行讲话的1992年止,他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已经整整工作了70年,可以说为了党的事业奋斗了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因此而“熟悉我们党从开头到现在的历史,对许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过程都比较了解”。[6]正是由于邓小平长期处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使他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地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能够高屋建瓴地总结中国共产党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理论和思想。作为卓越的领导人,邓小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爱护党员干部,形成了自己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江泽民受命于危难之间,他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总结实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他的党内关怀思想。就因为他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所以他的党内关怀思想既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的全面继承,又是对他们党内关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三)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是在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党员队伍状况中形成的

江泽民十分注意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任务的要求,对党员队伍和党员的先进性、模范作用作出最新的概括,用鲜明的时代要求、明确的目标引导广大党员,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1992年6月,他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不仅讲明了新时期衡量党员标准与过去的区别极其复杂性,还阐述了衡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把这个标准确定好的重要意义。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又一次比较集中而规范地谈到这个问题。1993年6月,他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2周年座谈会上,用“五个模范”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做出了全新的概括。1997年9月,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再一次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做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2000年2月以后,他多次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对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行了阐述。同时,新的时期,党员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从成立时全国仅有53名党员、几个共产主义小组,发展到近七千多万党员、近四百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党员个体情况千差万别,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党员确实存在着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有的因本人或亲属患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陷入困境,有的因企业停产、关闭、破产而下岗失业,有的因缺乏技能而致富无门,有的因思想郁闷而无处诉苦,甚至精神压力过大不能释放而导致自杀,等等。江泽民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关心党员思想、政治、生活、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党内关怀思想。

二、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的主要内容

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认识。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主要观点都体现在《江泽民文选》(三卷本)中,概括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思想关怀放在首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思想关怀,就是要对党员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强调从思想上关怀党员,是我们党一个鲜明特点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成立90多年来,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党中央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江泽民曾经指出,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强,这样的大国,这样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以正确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那么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将是不可想象的,那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谈不上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1.思想关怀直接的目的是解决党员思想入党问题

江泽民开始主持党中央工作的时候,针对社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有些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分不清是非,甚至同情、支持动乱的状况忧心忡忡,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首先就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江泽民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直接而现实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7]许多党员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入党或没有完全入党。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决不能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有丝毫动摇。而解决党员的思想入党问题,对当时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全体党员进行“三基本”教育,即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并重申党的历来主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倡导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用妥善解决党内正确思想斗争的公式:“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来解决党的思想关怀问题。

2.高举思想关怀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旗帜问题事关党员思想关怀的方向。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的悼词中和在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8]这一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要求全体党员必须不断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1998年7月,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要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尤其要着重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十五精神上下工夫,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五大确定的任务上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还必须使全党同志把改造主观世界摆到重要位置,同改造客观世界更好地统一起来。

3.加强思想关怀的针对性,创立“三个代表”思想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员思想不断发展变化的状况,意识到必须用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来关怀全体党员,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加深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提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兴起一个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并指出了贯彻这一思想的根本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4.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对全体党员进行思想关怀的根本所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并把这一思想路线作为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努力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这一思想路线,还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但在继承的基础上,又要创新、发展。江泽民指出:“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写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诊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5.创造出新时期党内思想关怀的主要形式:“三讲”学习教育活动

早在1995年11月,江泽民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就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在江泽民同志的推动下,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要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继续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1998年6月,中央决定要在两年内集中一段时间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三讲”为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要求通过“三讲”教育推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并对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要求、遵循原则、步骤和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随后,在全党范围内全面深入地开展了“三讲”教育,2000年底“三讲”教育活动圆满结束。在两年的“三讲”教育活动中,“全国参加‘三讲’教育的党政领导干部共70万人。直接参加听动员报告、填写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和帮助整改的干部群众有500万以上。[9]使全党同志普遍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了学习理论、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也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总之,“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党内思想关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二)政治关怀方面,强调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讲政治

江泽民同志在八九年那场严重的政治风波中走向历史前台,对党的政治斗争感受深刻,所以较为重视党员的政治关怀,在他任总书记期间的一系列讲话和发表的文章中阐述了自己对党员进行政治关怀的思想。

1.向全党重申党的政治属性:党不但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任何政党都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这是政党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一个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议就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重申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江泽民同志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在深刻分析党所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艰巨任务和面对各种风险教育基础上,对党在新形势下应该具有的性质提出的总要求,从而使全体党员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根本宗旨和执政使命,实现了党的阶级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表现了江泽民同志对全体党员深刻的政治关怀。

2.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江泽民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要求党员和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反复强调,可谓谆谆教诲、语重心长。早在1995年9月,他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就说:“我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个问题。我们的高级干部,首先是省委书记、省长和部长,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同年11月,他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又讲道:“讲政治,对共产党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坚持。”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的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再次专门谈到这个问题,认为讲政治既是个老问题,从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都重视这个问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认为讲政治问题又是新问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使政治同经济、政治同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地进行。他在这次谈话中,一连用了六个“只有讲政治,才能……”句式,来说明讲政治的重要的极端重要性,发前人所未发,充分表现江泽民同志对党内政治关怀的殷切之情。江泽民同志不但在思想上强调讲政治问题,而且就如何在实际工作如何贯彻讲政治问题有深刻的见解。他在给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并中央军委各同志的一封信中谈到:“讲政治要具体化,要落实到行动上,要贯彻到各行各业和各项工作中去,不能只喊空口号。清谈政治,误党误国。”“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者是紧密相连和相互统一的,核心是讲政治。”由于江泽民的一贯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随后在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使全党的政治性有了很大提高。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改革、发展、稳定从政治上、法律上提供保障,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共产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党员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遵从人民的意志,服从党的领导。所有的党组织、党员尤其是负责干部的言行,都不得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至关重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造就大批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党员和各级领导是否有充分的准备,是江泽民同志关心的问题。他号召全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对于怎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做到“五个必须”,这“五个必须”体现出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求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要勤于学习,认真实践,持续不断地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在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上,要大力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江泽民指出:“建设好我们的党,首先要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要努力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并强调这在个问题上一定要十分清醒、十分坚定,不仅要抓紧,而且要抓好。

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江泽民同志十分注意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任务的要求,对党员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出最新的概括,用鲜明的时代要求、明确的目标引导广大党员,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1992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不仅讲明了新时期衡量党员标准与过去的区别及其复杂性,还阐述了衡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把这个标准确定好的重要意义。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他又比较集中而规范地谈到这个问题。1993年6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2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用“五个模范”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做出了全新的概括。1997年9月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一次对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作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他特别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与党的先进性相对立的是党内腐败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他反复告诫全党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反腐倡说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他强调,如果不解决好反腐倡廉的问题,那么改革发展稳定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党和政府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就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三)注意生活关怀,为党员干部和专业人才创造必需的物质条件

物质生活关怀就是关心党员、干部和专业人才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发展,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利益。就是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为党员、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无后顾之忧。江泽民同志早在1987年任上海市市长的时候,就对包括党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十分关注,他在一篇文章中动情地写道:“当我们在车站上、车厢里看到拥挤的人群时,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简陋甚至危险的教室里上课、数万名幼儿入托入园难使年轻父母愁眉不展时,当我们了解到有的怀孕女工因上班挤车造成流产、全市有两万名职工上下班路上要花四小时以上时,当我们看到一场暴雨使11万户居民家中进水时,心里就感到深深不安。”他任总书记后,多次讲到要关心党员干部的生活问题,认为党员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能像战争年代那样去要求党员干部,“现在大都有家小,有些实际问题需要考虑,这同战争年代不一样,不能那样去要求干部。”

1.关心基层党员干部的生活问题,反对拖欠工资

江泽民指出:“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重要力量和重要财富,肩负的任务很繁重、工作很辛苦,上级党组织一定要热忱关心和爱护他们。”“应该积极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对已经退下来的基层干部,要经常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关心爱护的办法就是既要严格要求,引导和帮助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反映情况,教育和鼓励他们克勤克俭、任劳任怨,公道正派地为群众办事情;又要加强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对于特别困难地方的基层干部,希望财政出面解决。他说:“对特困村,各级财政要尽可能挤出一些钱来,用于村级主要干部的补贴。”前几年,一些地方拖欠县一级公务员工资的问题十分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八百多个县存在程度不同的拖欠干部现象。作为总书记的江泽民对此忧心忡忡,他说:“基层公务员工资都得不到保障,其工作积极性必受到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基层政权的稳定,而且客观上会导致一些单位和公务员各想各的办法,包括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等,助长不正之风,引起干群关系紧张。”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研究解决的办法,使基层干部免去后顾之忧。“对党员、干部应该得到的合理利益,也应该予以保障。现在不少地方的党政干部工资没有按时足额发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强调不能干那种“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情。

2.关注专业人才的生活情况,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江泽民认为党委和政府要为知识分子做好服务工作,他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尽心尽力地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条件,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凡是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都必须认真去办,尽快解决,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在住房问题上,也要妥善安排,起码给专家们解决一个看书的地方,这个不能搞平均主义。”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振兴教育的事业中起关键作用。江泽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带头做到尊师重教,“按照规定保证和提高他们的待遇,为他们创造工作、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并希望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能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使我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对奋战在医疗卫生战线的“白衣天使”们,江泽民也给予了关注,他在一次讲话中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关心和切实改善广大卫生工作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从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做到老有所养

老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和党的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是在职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江泽民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完善干部离退休制度,更好地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4.对特殊情况下的党员群众的生活问题更要热情关怀

能否解决好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江泽民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满腔热情地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办好再就业工程,确保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顺利实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1998年更是遭受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江泽民同志不但亲临一线指挥,取得了抗洪抢险的胜利,而且十分关心灾区包括党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他指出:“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受灾群众的生活,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当前的紧迫任务是保证受灾群众能够安全过冬,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全力搞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疫,是取得救灾工作最后胜利的关键。”对于暂时遇到困难的党员群众也要特别注意关心,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尤其要为暂时遇到较大困难的那部分群众排忧解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江泽民同志的推动下,1996年,中央印发了关于解决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生活困难的意见。近年来,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那些在生产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党员解决实际问题,标志着党内生活关怀制度化日益完善,也受到了广大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热烈欢迎。

(四)强调精神关怀,把它当做激励党员的精神支柱

精神关怀实际上就是精神激励。实践证明革命精神非常宝贵,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精神关怀就是要注意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不断采取措施激励、鼓舞党员和干部时刻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党员“人人争上游、个个当先进”的良好局面。江泽民同志较为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他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特别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鲁迅精神、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等进行了深刻地阐述,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科学地揭示了党内精神关怀的实质,鲜明地提出了党内精神关怀是一种精神支柱的观点。

1.用理想信念铸就精神支柱

江泽民认为理念信念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1989年江泽民在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我们党成立8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能有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才能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2.用先进文化夯实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江泽民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我们的民族才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才能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3.用民族精神培植精神支柱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98年,江泽民在抗洪抢险表彰大会上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首提心理关怀,重视党员干部的身心健康问题

心理关怀就是时刻关注党员和干部心理的发展变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的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人就会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党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员心理健康所呈现出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以烦躁、冲动、偏执为特征的非健康心理,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严重的事端。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指出:“关心和爱护干部,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不仅要关心干部的思想和工作,而且要关心干部的生活和生理、心理健康。现在工作都很繁重,不少干部超负荷工作,有的还带病工作。这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的精神,令人感佩。干部越是这样工作、奋斗,党的各级组织越要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的生活、健康、医疗保健等问题都要注意。有什么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都要高度重视,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加以落实。”特别是对青年的身心健康更要注意,他强调:“要尊重青年的思想和性格特点,尊重青年个性的健康发挥,促进青年思想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及其领导和工作人员如果对党员的心理变化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并对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心理求助,就会严重影响党内和谐,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三、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的特点

总结江泽民同志的党内关怀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同时又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一条红线;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通过十多年来加强党内关怀实践的建设,使其在改进中加强,在转变中适应,在发展中提高的清晰脉络。概括说来,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前瞻性的特点。

(一)继承性

江泽民同志的党内关怀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的党内关怀思想一脉相承,在许多方面坚持和完善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党内关怀思想,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继承性。如关于党内思想关怀方面,都比较重视把思想关怀放在各种关怀的首位。江泽民指出:“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我们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抓好了这一条,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加强党的建设,首先就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江泽民强调用开展“三讲”教育的形式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思想关怀,以及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阐述的关于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关系的理论都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关怀放在首位的思想的继承。再如政治关怀方面,江泽民同志一再向党内强调毛泽东、邓小平同志都比较重视从政治上看问题,关心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他说:“邓小平同志是无产阶级大政治家,他最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在社会阶级、阶层新变动的情况下仍然要永远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社会利益格局新变动的情况下仍然要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多元的情况下共产党人仍然要坚持和发展完善民主集中制等论述,都是对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有关理论的继承。

(二)创新性

江泽民同志的党内关怀思想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他最具创新性的思想当数提出了指导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根据我们党已经成为长期执政并且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努力探索执政党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善于思考和解答现实问题,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来改进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江泽民不但是这样向党内要求的,而且身体力行去做,在政治关怀、思想关怀、生活关怀、精神关怀、心理关怀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他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方法,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党内关怀思想。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的创新性表现在是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创新,是根植于现实政治、经济和文化实践活动的创新,是在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党内关怀思想基础上的创新。如在精神关怀方面,他不但把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鲁迅精神发扬光大,予以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创造了改革开放的龙头——浦东精神、军民干群团结的凯歌——九八抗洪精神、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航天精神等,充分说明了江泽民党内关怀思想的创新性。

(三)前瞻性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毫无疑问,我们党经过近90年的锤炼和考验,已经壮大和成熟起来。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党是健康的,也是有战斗力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估计。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不仅如此,形势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澡的建设因此也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尤其在党内关怀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江泽民同志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去,但他留给我们的党内关怀思想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辉,特别是心理关怀方面,是他最早提出要注意关心党员干部的心理问题。从前几年的人大的博导跳楼自杀事件,到北川的党员干部接两连三自杀报道,再到富士康的连跳事件,无不印证了江泽民同志早些年提出的要注意关心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广大群众的心理健康的前瞻性。江泽民同志的许多关于党内关怀思想的论述,正是立足于现在正在做成的事情,着眼于解决在实践中党内存在的新课题而作的重大战略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是今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注释】

[1]贾岚,男,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副研究员。

[2]关于党内关怀思想的概念及内涵,可参见贾岚:《党内关怀思想及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初探》,《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彭大成、贾岚:《党内关怀的内涵、机制及其优化》,《深圳大学学报》,2008(5)。

[3]关于毛泽东党内关怀思想,参见贾岚、张建城:《毛泽东党内关怀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关于邓小平党内关怀思想,参见贾岚、杨荣国:《论邓小平的党内关怀思想》,《河南社会科学》,2009(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4。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