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基本内容较为丰富。以民为本和执政为民是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和根本落足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追求民富国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政治文明需要社会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的支撑。

二、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基本内容较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以民为本与执政为民”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伦理核心;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三是将爱国主义作为新时期政治伦理的精神动力;四是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并举,探索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如何实现;五是在新时期对政治伦理的实践主体——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道德修养的要求。

(一)执政为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伦理核心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认为,政治伦理价值的目的性指向,应该是维护和保证社会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和人民性得到真正实现,而社会公共权力所应有的公共性和人民性的真正实现可具体化为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真正实现。因此,政治伦理价值核心就应该落实在广大人民共同利益的真正实现上。

以民为本和执政为民是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和根本落足点。他认为:“抓党的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12]坚持以民为本,这是党的宗旨和党的执政本质所在。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为民谋利,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以民为本就是一句假话。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13]。“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讲政治,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不是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头,是不是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14]

以民为本和执政为民的政治伦理核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相适应的一致性。以民为本的实质内容就是广大人民多方面、多层次利益的获得,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以民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要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增长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目标。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它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服从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目标取向而言,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伦理核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伦理意蕴

早在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及参加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发表讲话时指出: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战斗力和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2000年5月,江泽民在华东地区考察时,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在此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使之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形态。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密切相关、辩证统一,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是判别我们一切行动标准和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

首先,“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特色主义政治伦理价值的基础要求和基本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追求民富国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政治文明需要社会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的支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一直是中国经济政治生活的主题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作为首要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江泽民等第三代领导集体更是注重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生产力发展越快,综合国力越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实现,政治民主才能有充分的保障。

其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价值得到实现的精神导向和文化保障。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而言,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世界和谐发展而言,主要就是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心灵自由、身体健康、财富自由等方面获得最大满足,最终实现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尊重、共荣繁荣。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再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主义政治伦理价值得到实现的根本体现和最终归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因此,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政治伦理价值充分实现的根本和关键。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实现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伦理追求的目标,并具体体现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党的根本宗旨当中,——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党的基本组织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强调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爱国主义:新时期政治伦理的精神之魂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起了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精神动力。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15]

新时期,如何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指引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事业取得更大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精神动力的最重要表现。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基本内涵是什么呢?江泽民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16]

首先,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统一的,凝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使中华民族摆脱了贫困、落后、屈辱的地位,开辟了走向富强繁荣的正确道路。新时期,爱国主义已经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发展方向,爱国主义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把社会主义理想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其次,爱国主义与人民民主本质上也是统一的,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本质特征。人民当家做主,共同参与国家社会管理,共享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当前,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最大化,是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因此成为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精神导引。

再次,爱国主义必须有国际视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宽广眼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江泽民指出:“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17]

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我国各民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8]。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融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推向前进提供长足的精神动力。

(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如何实现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

关于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十六大报告作出了解释:“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基本关系的最简要概括。

1.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的坚强核心和主体保障

在党的领导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全体人民作为主人管理自己的国家,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根本原因就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江泽民强调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八十年的实践还启示我们,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要结合形势的发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江泽民在谈到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也强调了改善党的领导,努力做到“三个必须”:

其一,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央提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更好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党要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使党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其二,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党必须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完善领导制度、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我们党必须胜任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全体人民觉得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把中国的事情办得越来越好。

其三,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保持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实行领导和执政的根本基础。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诚恳恳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必须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从严治党,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消极腐败现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就有了坚强核心和主体保障。

2.人民当家做主是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价值原则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

人民当家做主,不仅体现在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进程不断发展;人民当家做主,也体现在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展;人民当家做主,还体现在公民的民主参与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途径不断拓展,当家做主权利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公民的民主参与已经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民当家做主是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价值原则:

第一,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才能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当家做主在中国政治组织制度而言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而且有权对代表进行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

第二,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

第三,坚持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和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主要形式,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根本价值原则体现的是人民性,人民当家做主思想在新时代的重新肯定和阐发,是政治民主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政治伦理价值的时代凝炼。

3.依法治国是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取得胜利的制度保障

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政体之下,公民保护自尊、防止受到侮辱性伤害几乎是毫无保障的,如封建集权的中国历代王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各种严刑酷法对公民虎视眈眈,个体作为人的权利得不到捍卫,——而人恰恰是因为他是人、拥有人的地位才赢得尊重。在一个法制不健全的社会,私人领域常常受到公共权力的管制或侵犯,而群体(公共)领域,包括“公共权力”本身,又常被个人意志和小集团利益所支配,一个私域无自由,公域无民主的社会,无法确保公民的精神和心灵免遭侮辱。中国传统社会“人治”在很大程度上代替“法治”,其根本原因就是法制不健全。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基本制度保障。

第一,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从而积极地促进政治伦理主体建设的制度完善。依法治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升政治伦理主体的素质,需要纳入制度的保障范围。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从物质经济基础作用方面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必将促进政治伦理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四,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是社会主义政治伦理追求的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使社会稳定,政治昌明,国家长治久安。

值得一提的是,江泽民在提出坚持“依法治国”的时候,强调必须与“以德治国”相结合。2001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讲话中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江泽民说:“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尽管“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当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正是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特色体现。江泽民在政治伦理制度建设方面强调法治与德治的结合,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法制健全应该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

(五)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新时期政党伦理的主体要求

在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中,提出了新时期政治伦理的更高的主体要求,就是强调从严治党、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

江泽民强调从严治党、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而且根据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创造性地提出要从“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的高度看待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政治伦理主张。

1.从严治党:新时期政党伦理主体的更高要求

2000年1月15日,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就要使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成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成为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有力推动者,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政治伦理建设的必然要求。江泽民政党伦理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提出了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

首先,要认清从严治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严治党是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难题,当前,党和国家正处在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仍然繁重而艰巨,如何认清历史责任,不断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果取信于民,这是新时期政党伦理建设的关键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再次警告:“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其次,从严治党要“严字当头”。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说:“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19]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尤其对领导干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

再次,从严治党要以各项纪律和制度规定作保障。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从严治党的制度、纪律和规定,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探索和建立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我们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

从严治党,用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这是新时期政党伦理主体的迫切要求,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20]

2.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权力道德修养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以“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来约束权力者。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是人民的,但权力具体运作过程与掌权者个体的能力、学识、修养和品格密切相关,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为了保证权力运用的正当合理,对权力主体的约束手段一要靠健全法纪和规章制度,使权力运作达到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要不断提高官员的个人素养,树立正确的权力道德观。权力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而且成为影响社会道德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影响着老百姓对道德建设的信心。所谓权力道德是指掌握权力的官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是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其实质就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权力道德观是“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民观——权力道德的基石。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权力的实施一定要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说:“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树立正确的人民观,就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人民的思想,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最高标准,把“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作为权力实施的准则。党员干部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民观,才能建构良好的权力道德,才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去树立典范,影响群众,感召群众,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带领群众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2)价值观——权力道德的核心。权力价值观是与权力责任观相统一的,是对权力来源、权力运行规程、权与利的关系、权与责的关系的认识的一种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权力价值观的核心。加强党员干部权力道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树立并强化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权力价值观指导着权力运作的方向,决定权力道德行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必须要解决好两个重要问题。其一,为谁掌权、为谁用权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权力的主体,是权力委托者,领导干部是受人民之委托而行使权力,是受托者。因此,准确把握群众意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切记的,这是为官之前提,如果不能清醒认识这一问题,是难以弃绝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的。当前,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主要体现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社会繁荣进步、国家安全稳定、政治上当家做主等各方面,它包括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包括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仅是党员干部执政行政的行动纲领,也是权力道德的基本准则。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能否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取决于权力运行的好坏。“三个代表”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和新时期党员干部的道德标准:代表先进生产力,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历史尺度和现实基础;代表先进文化,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文化驱动的理论基础;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共产主义道德的价值取向,是我们进行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养廉”是新时期政党伦理建设的重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