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蒙对现代管理决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西蒙对现代管理决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时间:2022-09-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都为现代管理决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的管理决策。在这种情况下,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无疑将是我们丰富管理决策经验、发展管理科学的有益借鉴。西蒙在其《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一书中,对理性的概念、理性决策的普遍特征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西蒙对决策理论的贡献

赫伯特·A.西蒙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管理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在于对管理决策理论的研究、探索,为管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西蒙著有《管理行为》、《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管理决策新科学》等多部管理决策的理论著作。

概括说来,西蒙的研究成果是在分析、批判“理性决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论”和“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决策过程理论。在他的著作中,对管理与决策的关系、管理决策的组织系统、决策的过程和准则、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计算机技术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为现代管理决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西蒙的研究对象虽然是以企业为代表的经济组织,但是从其决策过程理论来看,任何管理过程都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任何管理决策都是一定组织机构的工作过程。因此,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的管理决策。由于政府部门的绝大部分工作都与管理决策有关,所以西蒙的理论尤其适用于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决策。从这一点说来,西蒙的理论贡献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时间不长,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设、完善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壮大发展,政府机构也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不论是从企业来讲,还是从政府机构来讲,都需要针对组织管理决策进行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无疑将是我们丰富管理决策经验、发展管理科学的有益借鉴。

(一)西蒙对理性决策论的批判

理性决策论是以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经边沁、密尔等功利主义者发展,以及现代管理科学家概括、总结出来的一种管理决策理论。这种理论将管理决策者视为一种“经济人”。这种“经济人”在行动过程中既有经济特征,又有理性特征。其经济特征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利益和最好的活动效果;其理性特征是指能通过思考去排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并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因此,管理决策者作为“经济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掌握其所处环境各有关方面的知识;②了解所有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③掌握所有可能的决策方案,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能掌握每一决策方案的后果,能计算出最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从“经济人”的具备条件中可以推断出,要想实现理性决策,那整个社会的价值偏好是可以被掌握和权衡的,所有可能的决策方案是可以掌握的,方案的后果和成本效益都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因为“经济人”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达不到这些标准就不能称为“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模式可用图5.1来表示:

img1

图5.1 理性决策模式

这种以“经济人”为主体的理性决策模式及其基础理论,在管理决策理论的发展中,遭到了激烈的批评。西蒙也正是在批判理性决策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有限理性决策论”,从而为其以后的研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西蒙在其《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一书中,对理性的概念、理性决策的普遍特征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理性决策所需要的条件都是一些特定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他指出,“合理的适应行为必然发生在那些‘给定条件’或约束下”,而“在最优化问题中必须取为给定条件的某些约束,可能就是生物自身的生理、心理限度……与此类似,计算能力的局限性,对于具体场合下的理性选择来说,可能也是一种重要的约束”。“由于生物本身受到心理限度的制约(尤以计算、预见能力限度为甚),因此,真实的人对理性的追求,至多只能是对完美理性的极其粗略的、简化的近似而已。”(2)因此,生物实际使用的这种近似理性的选择显然不是最佳的,即使从其有能力处理的计算复杂性水平上看,也不是最佳的。生物包括人类在现实中的决策选择,号称“理性”,达到最佳,而实际上只是一种对理想状态的追求。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决策选择与人的欲望水平有关。在决策选择过程中,满意方案的欲望水平是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的一个比较含糊的原则是:一个人如果在探索备选方案时感到容易发现满意方案,其欲望水平便会提高;反之,如果感到发现满意方案是比较困难的,其欲望水平就会下降。”(3)因此,满意的决策方案将由决策者的欲望水平所决定。

通过对理性决策论的批判、分析,西蒙提出,古典理性决策论提倡一种全面理性,而现实中的决策行为又是一种“意向性”的理性追求,这种矛盾只有当我们用具有有限知识和有限能力的生物去取代全知理性的“经济人”时,才能消除。

(二)有限理性与满意原则

在批判、分析理性决策论的基础上,西蒙进一步提出了有限理性论和管理决策的满意原则,从而取代了理性决策论和管理决策的最优原则。

西蒙在论证这一理论原则时,列举了对弈思考过程、工程设计、管理决策等不同决策过程中的“理性特点”,从而证明决策者的理性都是“有限”的。从国际象棋的对弈思考过程来看,棋手在比赛时若按对策论的理性规定去寻找策略,那么搜索量将达到“不切实际”的地步。一般说来,一盘棋的平均步数为40步,而每一步走法及对方的反应,平均有103种不同的接续走法。完全掌握这些对弈策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从现实来说,棋手搜索策略的不完全性,才构成了所谓“高招”的出现。如果双方都具备了“全知理性”,那对弈也就失去了意义,无法区分智力的高低。在现实对弈过程中,一般遵守两个法则:第一,一旦出现了可作静态评价的僵局便停止对对策的搜索;第二,一旦找到了一个满意对策便终止全部搜索,并选定该对策。在工程设计上,设计空间是高度简化的现实空间,无法引进全部细节,只有将粗略的总体设计计划确定后,才能按总体计划去搜索、确定细节。因此,在总体计划和设计细节这两个方面就不能同时都符合“最优化”的理性原则。二者之中,如果一方采用了线性规划或动态规划的方法符合了“最优化”的“理性”原则,则另一方便通过“寻求满意”来确定结果。从这二者的矛盾来看,工程设计决策也是一种有限理性的选择。在管理决策上,不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高等院校,决策者都借助于计算工具和分析模型来进行管理决策的搜索,也都将理想的“最优化”准则换成了“满意性”准则。因为决策者不可能搜索到全部备选的对策方案,无法全部把握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也无力全部计算出行为后果。这些充分地体现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确定、雇佣关系的相对性、组织内部的系统平衡性、有关信息的不完备性等方面。因此,管理决策也是一种有限理性的选择,其理性思考选择过程是一种“缺乏全智全能的理性,就是受限制的理性”(4)

由于管理决策是一种“有限理性”的行为方式,所以管理决策过程不是一种寻求“最优化”的过程,而是一种寻求“满意”的过程。“寻求满意”是管理决策过程中的现实原则。寻求“最优”是决策者不能实际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而寻求“满意”则是具有现实操作可行性的更有用的方法。从前面列举的对弈思考、工程设计和管理决策等决策行为来看,实际上都是采用了寻求“满意”这样一个原则。这种决策过程可以得到这样的概括: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首先得到的是有限的决策资源和决策信息,然后进行对策搜索,对搜索出的每一对策方案进行比较,找出满意的对策,然后停止搜索,输出满意的对策。如果找不到满意对策,便降低满意标准,直到标准与对策统一而形成满意对策,然后停止搜索与比较,输出满意对策。这样,便构成了有限理性的决策过程。

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式可用图5.2来表示:

img2

图5.2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论从现实角度为现代管理决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基础理论。绝大多数的人类决策,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组织机构的,都基本上属于寻找满意对策的选择过程。因此,这一理论不仅是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能为企业、政府机构的决策实践提供参照。对于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指出:“西蒙有关组织机构决策的理论和意见,应用到现代企业和公共管理所采用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和控制等系统中及其技术方面,效果良好……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理论大部分都建筑在西蒙的思想之上。”(5)

(三)决策过程理论

西蒙认为,管理与决策密不可分,紧密相联。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就是决策。所谓决策组织就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一个系统。从以决策系统为主体的管理和决策出发,西蒙形成了他的决策过程理论。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包括探查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亦可称之为情报活动;第二阶段是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包括行动方案的创意、制定和分析,亦可称之为设计活动;第三阶段是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以选出可行的特别方案,亦可称之为抉择活动;第四阶段是对已进行的决策选择进行评价,亦称之为审查活动。(6)

西蒙认为,决策组织机构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其内部活动可以分为经常性的和非经常性的两类,经常性的决策活动可以称之为程序化决策,非经常性的决策活动可以称之为非程序化决策。(7)因为管理决策在日常活动中会多次重复出现,所以可以发展到按一定程序重复决策的状况。在遇到重复情况时,就可以按规定程序来进行决策。日常的管理活动不管如何复杂,都可以分解为简单的行动步骤和要求,从而加以程序化。例如普通商品的标价、员工的奖惩、办公用品消费供应记录、标准化生产工序等,都是可以程序化的管理决策行为。西蒙认为,程序化决策的作用,一是形成组织控制系统,一是形成组织协调系统,从而从管理角度保证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转。

由于决策组织经常遇到从未有过的、无重复性、无规律性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无法形成固定程序,所以就又出现了非程序化的决策问题。对待这类问题没有既定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完全取决于决策者的应变能力。从决策程序上来说,这种决策要重复从情报活动到审查活动的整个决策过程,即重新作出决策。在现实中,决策者为了节省决策成本,一般来说,能够进行程序化决策的问题,都要将决策过程程序化。工作高度程序化之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个人或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同时也就增强了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协调性。在现实中,一些决策组织为了摆脱相互制约而获得独立性,便会牺牲专门化而形成自身的“大而全”,成为越来越庞大的官僚机构。

西蒙在阐释决策过程理论的时候,也重点论述了电子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西蒙指出,:“只要仔细看看工厂与科室的自动化,就可以看出有两点可说明我对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上的应用的初步分析:第一点,企业组织正在变成并不断在变成高度自动化的人—机系统,而管理的性质当然受被管理的人—机系统的特征所限制;第二点,比之于乍出现在几个领域中的——蓝领工人、公务员和管理工作的——潜在自动化,这也许有更大的相似性。”(8)

西蒙认为,电子计算机在现代管理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程序制定及程序化管理、长期平衡预测、信息处理和管理自动化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了现代化的效率要求和规范要求。所谓“程序”这一概念正是从计算机行业进入管理决策领域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反应程序远比其他控制组织的反应程序要详尽和精确。在程序化决策过程中,运筹学的一系列分析技术,例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库存分析、排队规划等都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程序来快速运作,从而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西蒙认为,由于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才产生了程序化决策的革命。这种革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电子计算机使常规决策和信息处理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第二,在组织中层管理决策中,运筹程序的使用使决策判断力得到提高;第三,计算机将数学技术的适用能力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第四,计算机技术将变量决策和数据处理结合起来,展示出更广阔的前景。

关于电子计算机进入管理办公系统所引起的“人际关系疏远”和“非人道化”问题,西蒙也在其著作中进行了探索、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观点。西蒙认为,“疏远不是我们时代和世纪的特殊产物”(9)。自工业革命以来,早期的人际关系是否比现在更亲密,无法得到有力的证明。由于找不到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远现象增多的证据,似乎就不需要去追问计算机和自动化是否导致了工作的非人道化。不过西蒙在承认工作非人道化的发展趋势之后,他指出一方面人们正在适应这种变化,另一方面非人道化的工作状况也在改变。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描绘的非人道工作现象已经逐渐消失。随着工作日益全面自动化,工人已经不再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环节,只要自动系统正常运转,机械就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操作工的职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管理工作。

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是一种开创性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内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我们从以上分析的三个方面来把握西蒙的理论,可以从主旨和概貌上接触到西蒙理论的实质。从当前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决策的现实情况来看,西蒙的理论与实践相当吻合。以满意原则为主的有限理性决策、管理过程中的决策、管理过程中的计算机作用,都被实践所证实。因此可以说,西蒙的理论导致的不仅是经济部门管理决策的革命,同时也是整个管理决策领域的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