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简介

《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简介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郑永廷主持的“人的哲学与人的现代化”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项目,最终成果为《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专著,由郑永廷等合作完成,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2009年该专著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专著的学术价值,是研究了我国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人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丰富了人学理论。
《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郑永廷主持的“人的哲学与人的现代化”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度重大项目,最终成果为《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专著,由郑永廷等合作完成,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一、篇章结构

全书四篇十六章,第一篇人的现代化概述包括第一至三章,分别阐述人的现代化内涵与外延、追溯历史演进、研究维度与向度以及人的现代化特征、指标体系。第二篇发达国家人的现代化理论包括第四、五章,介绍、评析西方发达国家人的现代化理论与方法,为研究我国人的现代化提供参照与借鉴。第三篇我国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包括第六至第十二章,重点研究我国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矛盾、主要特点、指导理论和人的现代化面临的时代性课题;系统分析了现代科技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的互动、异动以及当代社会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的机遇与风险。第四篇人的现代化实现方式包括第十三至十六章,着重从观念、能力、制度层面,研究了人的现代化的前提、核心、保证等思路与举措。

二、基本内容

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系统与多变的时间系统。研究人的现代化,必须全面把握人的关系要素及其结构方式,把握人的全面本质。

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研究人的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人的现代化的本质和核心。人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发展状态与发展过程。

我国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矛盾,是人的现代发展需求、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与人的现代化实际水平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片面性与全面性、主体性与社会化的矛盾。我国人的现代化理论,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理论、价值理论和人学理论。我国人的现代化实践,主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提供的历史际遇,科技运用、创新提出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人的现代化存在的机遇和风险。

我国人的现代化经历了由外源、自发向内生、自觉的转化。要以人的全面发引导人的现代化取向;以制度建设为人的现代化提供规范化保证;用观念现代化培育人的现代意识和心理;用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作为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三、主要创新

(1)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明确了中国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根本方向;从不同维度和向度对人的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比较研究与深入研究,阐述了人的现代化的理论蕴涵与价值取向。

(2)从社会与个体两个层面,综合分析了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为人们认识、把握人的发展规律提供指导。

(3)概述了中国人的现代化的主要理论并初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人的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了当代社会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的时代课题、突出问题、机遇与风险,对人的现代化复杂过程进行了提炼与概括。

(4)立足于我国实际,探究了人的现代化由“内隐”向“外显”的转化,从观念、制度、能力层面,提出了人的现代化实现的路径和方式。

四、社会影响

该专著经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组织专家鉴定为优秀成果。《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报刊,分别发表5篇书评高度评价其理论与实践价值,向读者推荐。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将该专著作为研究生教材、列为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2009年该专著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该专著的主要应用价值,是为人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所以有些高校以该专著为教材为研究生开设专门课程。该专著的学术价值,是研究了我国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人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丰富了人学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