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现状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现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专业的非营利组织评估机构,其主要负责收集被评估非营利组织的信息,然后根据慈善信息局制定的9条标准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进行评价。Nolf将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绩效指标分为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3类。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仍是借鉴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价方法与标准,如平衡计分卡、3E评价法等。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现状_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

1.国外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对其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研究得到了多学科学者的关注。到20世纪90年代初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在公共品供给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其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建立起许多半官方、民间以及学术性评估机构,采用多种方法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的项目、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逐步形成了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的评价理论和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专业评价监督机构比较健全。美国1918年就成立了专业评估的机构——美国慈善信息局。作为专业的非营利组织评估机构,其主要负责收集被评估非营利组织的信息,然后根据慈善信息局制定的9条标准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进行评价。如果非营利组织对相关绩效评价结果存在疑问,则该机构还必须做出相关解释。由于慈善信息局在评价过程中一直秉承公开、公正的宗旨,在美国公众和慈善机构中其有相当影响力和权威[1]

英国1854年就成立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委员会(Charity Committee Contact)。目前在该组织注册的非营利机构有18.9万个。1993年英国《慈善法案》规定,作为非政府性质的公共机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委员会是英国唯一对非营利机构进行绩效评价的组织,负责对英国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绩效进行评价。此外,评价委员会还要对英国非营利组织进行登记监管,并为非营利组织提供法律、财会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2]

(2)绩效评价研究内容和标准相对成熟。博尔曼(Boreman)认为[3],“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内容包含周边绩效和任务绩效两因素,即两因素论。其中周边绩效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团队与人员管理、组织协调等。这些因素影响非营利组织运行及职责任务的达成。任务绩效是对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品的质量、时效和数量进行绩效评价,与工作结果相联系”。Nolf将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绩效指标分为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3类。卡梅伦认为,只有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和效益指标才是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即“3E”理论[4]。德鲁克[5]认为,财务账面的盈亏不是衡量组织成功的唯一标准,还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创新能力、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完成情况、提供公共品的质量,以及被服务对象是否满意,而被服务对象是否满意是衡量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日趋成熟。在美国,除了慈善信息局制定的9条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准则外,一些州的非营利机构也相继建立了自己领域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如美国全国非营利机构董事会中心就制定了一个供董事自查自评的标准。马里兰州的非营利机构协会制定的标准就更为系统、详细。它历时两年,花费近25万美元制定了包括8个大类55个详细的非营利机构评估标准。

2.国内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现状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兴起,虽然在公共品供给领域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对其参与公共品供给的绩效评价还没有达到制度化。有的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评价仅仅是为了展示自身形象,以争取更多的资助,可以说是为了绩效评价而评价,而真正进行绩效评价的非营利组织比较少。可想而知,绩效评价的结果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运用。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绩效评价标准。这就表示我国已经在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领域迈出了关键的步伐。

(1)绩效评价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研究还不足。随着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领域越来越广泛,公众开始逐步意识到绩效评价对组织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些非营利组织也开始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或模型框架。尤其是一些自负盈亏或依托社会慈善捐赠的非营利组织非常重视绩效评价。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早在1996年就委托中国科技发展促进会对“希望工程”进行绩效评价。此外,还有一些涉及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公益性实体服务机构,比较重视个人、部门和组织整体的效率、效益、成本等,但由于成本问题,不可能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第三方——中国科技发展促进会对“希望工程”进行绩效评价那样,采取第三方评价方式,但大多也采取了自我评价方式对供给绩效进行评价。这些都表明我国非营利组织对公共品供给绩效进行评价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纵观整个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领域,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对其关注和研究还不足,并未引起政府部门、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从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进行研究,而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研究成果也多为介绍性内容,缺乏对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深层次的研究,尤其是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研究基本没有,还是一个研究空白。以国内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资助情况为例(见表5-3),我们可以看出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与此同时,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学术期刊或论坛也很少,非营利组织研究相关成果有时只能够借助于经济或管理类刊物面世。由此可见,我们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研究关注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研究。

表5-3 2010—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与非营利组织研究相关的项目统计[6]

(2)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渐趋成熟,但仍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仍是借鉴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价方法与标准,如平衡计分卡、3E评价法等。随着不断地实践,我们发现对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灵活性很大。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选取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由于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的不同,其评价标准和方法也有不同。是强调2E,3E,4E,还是只从投入(Input)、产出(Output)角度考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套用国外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邓国胜针对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评价传统的“3E”[所谓“3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与效果(Effectiveness)]、“3D”[诊断(Diagnosis)、设计(Design)与发展(Development)]以及“顾客满意度”评价标准和方法的不足,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品供给领域的实际,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更适合中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标准的APC评估理论。该评估理论除了对非营利组织传统绩效标准进行评价外,还包含对非营利组织问责,以及组织能力的全方位评估[7]。陈俊龙等[8]认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有6个标准,即使命完成度与社会接受度、效率、投入、满意度及配置平衡。唐跃军等[9]认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标准应涵盖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状况、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使用、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活动等,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罗文标等[10]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理论相结合,探索出全新的“六维棱柱”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针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将BSC 4维度绩效评估扩展至6维度,在财务绩效维度、管理运作难度、顾客维度、员工成长维度绩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竞争维度与政治维度绩效评价标准,使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标准更为全面和客观。从以上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日趋成熟,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以绩效评价方法为例,目前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方法,一般我们把它们分为3类:一是对非营利组织绩效相关要素的定性描述。如平衡计分卡法就是典型的定性描述方法。定性描述方法很多时候用打分的形式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进行评价,但这种简单的打分既不足以反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真实性,也不能动态体现战略的产生与演变。二是涉及非营利组织运作效率、效益与成本的大量数据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但一些非营利组织在投入后,其“产出”效率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被认定,而且非营利组织不同于企业,有些指标不适用于定量分析。一味追求定量分析,很有可能使非营利组织绩效偏离组织宗旨。三是定性定量综合评价。这是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亮点所在。因为非营利组织的绩效不但包括公共品供给效率,而且包括组织的形象、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虽然我国非营利组织近些年发展迅速,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非营利组织相关数据统计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相关数据的统计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的缺乏和数据统计的不统一使得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定量评价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研究“盲区”,直接导致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方法单一。

[1] 杨团.美国非营利组织管理[J].中国民政,1999(10):41-42.

[2] 周虹.浅议英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J].中国海事,2007(6).

[3]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7.

[4] Thomas Wolf,Barabara Carter.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3rd edition. New York:Fireside Press,2001(6):93-100.

[5] [美]詹姆斯·P·盖拉特(James P. Gelatt). 21 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M].邓国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140.

[6]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上公布数据整理.

[7]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APC”评估理论[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33-37.

[8] 陈俊龙,孙扬澄,金鑫.非营利组织绩效提升的策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 (2):54-59.

[9] 唐跃军,左晶晶.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指标体系[J].改革,2005(3):104-110.

[10] 罗文标,吴冲.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新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6(12):61-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