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中心城区到郊区就业

从中心城区到郊区就业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心城区到郊区就业——你做好应变准备了吗张 锋现为上海职业介绍浦东分中心航头职业介绍所所长助理、职业指导师。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真正帮助大家,了解在郊区求职与在中心城区求职之间存在的差别,帮助大家学会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顺利平稳地度过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转变。其实很多动迁求职人员,就是从中心城区动迁到新城和中心镇。

从中心城区到郊区就业——你做好应变准备了吗

张 锋

现为上海职业介绍浦东分中心航头职业介绍所所长助理、职业指导师。曾获上海“十佳在线指导师”提名奖,擅长青年人的指导,特别对青年求职者在职业规划、求职心理和求职技巧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img3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到这里参加活动。首先,我要感谢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你们辛勤的工作让我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其次,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在这炎热的下午,大家不惧酷暑前来与我进行交流、支持我,我很感动!也希望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时,大家继续积极参加,并继续支持我。

img4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大量中心城区的居民动迁至郊区,随之而来,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也面临着工作岗位的变化。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中心城区的动迁居民,如何在郊区进行求职这一话题所展开。我相信大家在郊区求职时,也一定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真正帮助大家,了解在郊区求职与在中心城区求职之间存在的差别,帮助大家学会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顺利平稳地度过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转变。

我请大家看这一张图片。这是2004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规划图。

本图中最大的红圈所在地区就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也叫中心城,以外环线以内的范围为主,规划面积6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0万。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段,也是主体。再看旁边这些较大的红圈所在区域,这些是规划的新城,新城是以区县政府所在地或是依托重大产业结构和重要基础设施而建成的中等规模的城市,规划人口20万—30万。规划中的新城共有11个,像松江、嘉定等。大家再来看这些星星点点的小红点,这就是规划中的中心镇。中心镇是以经济发展较快,区位条件较好的镇级建立起来的小城镇,规划人口5万—10万。规划中的中心镇共有22个,像南翔、泗泾、周浦等。所以我们说从现在到2020年,上海总体的城镇规划体系,就是中心城、新城、中心镇、镇级组成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见图1)。

img5

图1 上海总体的城镇规划体系

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其实很多动迁求职人员,就是从中心城区动迁到新城和中心镇。请大家一起看这张图,相信大家不陌生,这就是中心城区,老城区的居民生活区。以前大家虽然是居住在核心地段,但是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很多人都盼望着动迁,可以住上宽敞的大房子。上海城市新一轮建设的发展给大家带来了机遇。这是动迁小区的效果图,图中为大家展示了一个高楼错落有致、周边环境优美的场景,看了之后大家一定非常向往。

“旧房变新房,小房变大房,我现在过的是‘沐浴阳光下、垂钓小河边’的新生活!”这段话是由一位动迁居民张老伯所说的。为建设轨道交通12号线杨浦段,张老伯也加入了动迁大军,现在已经搬迁至浦东新区周浦镇。张老伯的心声,大家一定也感同身受,毕竟动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的东西,所以我想我们现在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来面对当下的生活。

虽然在郊区生活可能有一些不适应和不方便,但是城市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现在我们毕竟面临着一个新的环境,原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被打破,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居住区,基本上都是建在外环以外。许多动迁人员被动迁到郊区后,都反映去原来中心城区上班,路途很远,面临着要更换工作的局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曾经碰到许多求职者,因为不能忍受上下班长时间的奔波,而想放弃原来的工作,在郊区重新找一份工作。由于这都是一些客观原因所造成的,所以我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工作“被更换”。许多求职者在面对这些客观的情况时,出现了很多求职方面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在郊区应该到哪里去找工作、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应该要好哪些准备和转变?下面我就为大家一一分析这些问题。

中心城区中部分动迁求职人员在郊区求职的现状

我把这些人员的特点归纳为“一高二低”。什么是“一高”?“一高”就是年龄偏高。根据我的统计,到我们职介所来求职的人员中,“4050者”居多,而且这类人员学历又较低,缺乏与年轻人竞争的优势。他们希望找的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保障基本生活。而年纪轻的求职者,除了学历也不是太高以外,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技能较低,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多。基本上他们想从事的工作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岗位,比如说行政文员、销售、仓管、驾驶员等。许多求职者反映,在郊区求职比在中心城区求职困难了。到职介所来咨询,不是适合自己的岗位很少,就是我们为他们推荐的岗位不想去做。他们心里的想法是郊区就是不能和中心城区相比。

那么上真的是郊区的岗位很少吗?事实当然不是这样。近些年,郊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很快,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郊区的岗位如雨后春笋般在增长,因此郊区的岗位是不少的。但大家又为什么觉得少呢?与其说是岗位总量少,不如说是适合大家的岗位少。适合是很重要的。

就这个问题我给大家分析一下,除了自身条件的限制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让大家面临这样一个困难。大家一方面觉得岗位少,另一方面我们职介所推荐的岗位又觉得这个不好、那个待遇差、这个自己又不能做。岗位为什么会这么少。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们觉得岗位少了,找工作难了。

img6

图2 上海总体的城镇规划体系

第一个原因是竞争者多。郊区求职群体种类比中心城区更多,除了城镇居民失业人员需要求职以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征地离土人员,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进入企业从事非农劳动、据统计,估计到本世纪末,市郊每年都有2万人左右加入就业大军中。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土地。没有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离土不离乡”。这些人实际上没有转移出去。现在又加上了中心城区的动迁居民加入郊区,加入求职队伍中去,这就使得原有的郊区农民和中心城区的市民之间的利益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在就业问题上显得更加突出。

第二个原因是心态还没有调整好。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困难时,许多求职者往往出现不知所措,情绪焦虑,或者是缺乏信心等心态问题。一时出现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长期有这样的一种心态,没有把这种心态调整过来,那么对我们求职会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

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也了解,相同的岗位在郊区和在中心城区存在一个地区差价。在面对这样一种现象时,很多动迁求职者一下子没有办法接受,因此我们发现有时给他们推荐的岗位中,其实岗位的本身是很适合他们的,但仅仅是因为这个岗位的工资收入没有办法达到他们心里的期望值或者比以前低,因此他们往往就选择放弃了。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是岗位少,还不如说很多岗位是被大家自己所放弃了。

第三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以前大家在中心城区求职,到街镇、到职业所的交通比较方便,可能每天去、经常去,因此信息自然就获得比较多。现在搬到郊区后,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一些人甚至还不知道郊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哪里?街镇保障事务所在哪里?职介所在哪里?他们不知道。还有一部分人虽然知道这些服务机构哪里,但是路途比较远,从自己的居住地到职介所、到街镇去求职,可能要坐公交车,下车后可能还要走一段路。这样一来就势必造成他们不可能经常去这些服务机构咨询,获得的信息自然就相对少一些,岗位的时效性也就差一点。

第四个原因是技能不匹配。根据我的了解,基本上到我们职介所来登记求职的动迁求职者,他们以前从事的都是一些服务行业或者说是服务业的一些岗位,现在到郊区之后就面临着一个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转化。也就是说在面对我们职介在为他们提供很多岗位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的技能不匹配、不适合,或者说自己根本就不具备这些技能,这样一来当然就与很多岗位失之交臂了。

下面我给大家举两个实际案例,以这两个案例来了解动迁居民是怎么求职的。

第一个案例。案例中有两个主人公,分别是袁先生与朱先生,他们分别到职介所来求职,应聘的都是驾驶员岗位。他们的基本条件几乎一致,年龄相当,驾龄也比较丰富,唯一区别的就是工资薪金的期望值不同。其实他们之前的期望值都是在2500元左右,但为什么这里朱先生的期望值是2000元呢?这是因为经过我耐心的解释,也为他分析了郊区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现状,我告诉他郊区的企业在招聘驾驶员时,一般起薪都是2000元左右。袁先生听了之后不以为然,他觉得不能不低于自己的心理价位,一定要2500元。而朱先生听完之后,经过考虑后,觉得还是应该要适应郊区的现实情况,因此他的期望值降到了2000元。

结果怎么样呢?我为袁先生连续推荐了三次,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原因很明显,就是薪水的问题,因为我每次能提供的岗位薪资就是2000元,可他一听到是2000元,第一时间就拒绝。而我仅仅为朱先生推荐了一次,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先试一试,他觉得毕竟先找到一份工作是最主要的。结果很显然,朱先生第一次就成功了,而且朱先生工作至今。据企业的反映,朱先生因为工作经验丰富,而且踏实、能干,企业对他的印象也很好,正在考虑为他加薪。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袁先生身上反映出了很多动迁人员的一种心态,就是不能面对现实。之前我已经提到过地区差价的问题,就此问题再为大家分析一下。大家知道在郊区和在市区同样的岗位肯定是存在地区差价的。就拿营业员的岗位来说,据我了解,郊区营业员的工资收入基本上都是在最低工资至2000元左右的范围内;而在市区中,一般大商场内的营业员底薪是在2000元左右,一线品牌的营业员拿四五千元的都有。

我从上海公共招聘网上摘录了一组数据。我列举了四个比较基础性的岗位(见表1):

表1 部分岗位的工资对比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img7

行政文员、财务出纳、仓管、营业员,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心城区和郊区相同的岗位差价基本上在500—1000(元)左右,介于这一幅度内。因此,很多求职者面对这样的问题,心里失衡了,心态不平衡,但这却是一个现实问题,你不得不去面对它。

第二个案例。案例的主人公是周先生,52岁,动迁之前在一家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目前搬移到郊区后,他原先所在的企业也已经倒闭关门了,他就想在郊区重新找一份工作。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和我们本地区就业形势的特点,我为他推荐了一份保安工作,但是他一口回绝。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觉得以前是做管理的,现在去做保安,面子上过不去。很多动迁人员像周先生一样,都存在着这样一种心态,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过分讲求面子。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大家也应该可以看清楚,为什么有人求职成功,却有人求职失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所举的两个例子主要是为了告诉大家,求职成功与失败是与自己的心态大有关系的。所以我想说的是,面对当下的就业形势,大家首先要做到的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冷静地面对现实的就业情况,才能在机会面前得以把握和利用。

除了心态之外,当然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原因会影响到我们求职的顺利,影响到我们是不是能够在短期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郊区成功求职的对策

接下来我就针对这些原因来为大家一一分析对策。既然有这么多的原因、这么多的困难,那我们在郊区求职到底应该怎么办?到底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我个人觉得大家应该要做好以下这四项准备:一是了解岗位;二是调整心态;三是选对途径;四是培养技能。

我们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招用在求职就业上也很有用。“己”是什么呢?就是求职者自己。“知己”是什么呢?就是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性、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竞争力。“彼”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彼”就是我们要从事的工作和行业。“知彼”就是要了解你在这个地方求职,这个地方、这个区域有什么岗位?自己能从事的岗位在哪里?或者说自己想要做的一些岗位在哪里?再或者说企业所提供的这些岗位,自己能不能做?所以我们先要了解岗位,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工作的位置。

了解岗位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这是内环以内的区域,还是外环以内的区域。刚才我讲了外环以内就是我们规划的中心城,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就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整个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业,占到上海市现代服务业80%的比重,内环以内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现代服务业,占到了90%。那我们的位置在哪里?就是在外环以外的郊区。它的产业结构是什么呢?就是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我主要给大家分析现代工业。在郊区,现代工业行业有哪些具体的特点呢?

首先为大家对比两个实际的例子,一个是黄浦区,上海的核心地段,它的产业定位就是商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另一个是奉贤区,它的产业定位就是机电、通信、精细化工等工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和生态旅游。

在郊区,工业产业的岗位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工业门类多。除了机械、电子、汽车还有一些耗能较低的新型制造业。我们的很多岗位就在这些工业企业中。

第二个特点是企业种类多。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国有企业和一些大企业,如目前已经落户临港地区的上汽集团、中国船舶等一些大企业之外,郊区现在还有很多联营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值得一提的是,郊区现在还有许多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的比重目前已经占到整个上海市的31.4%。大家的岗位也许就在这些企业中。

第三个特点是工业园区多。在郊区中,几乎每一个区都建立了市级、区级等很多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支柱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据统计,上海六大支柱行业中五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都是出自郊区,这些工业园区存在着大量的岗位。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的岗位,这是我根据历年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数据而统计出来的。这是在郊区排名前十位的岗位,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它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操作性岗位需求大。从这十个岗位中大家可以发现,1—7都是操作类岗位,只有30%是我们熟悉的基础性岗位。而在操作性岗位中,2—5这四个岗位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第二个特点是技术性岗位供给缺口大。如何来理解呢?技术性岗位的需求很大,但是能真正适合这类岗位的应聘者和应聘成功的人员却很少。不要说高新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在郊区哪怕你是一个中等技能的人才,其实已经很受欢迎了。但在实际应聘过程中和企业招聘过程中,大家会发现,要招聘中等技能的人才,现在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这类岗位现在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年轻人想从事或者能从事这些岗位的人越来越少,而年纪大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在退出这些行业和岗位。有一部分人由于个人身体的客观原因,也已经转岗,想从事保安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年轻人想应聘什么样的岗位?这就是第三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基础性岗位供需差距大。除了70%之外的那些岗位,我把它们归纳为基础性岗位。基础性岗位的需求是很有限的,但是想应聘这些岗位的人员却很多。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公共招聘网上发布一条行政文员的岗位,不出几秒钟,马上就应聘满额。但是如果我发布一条维修电工的岗位,可能几天也没有一位合适的应聘者。一家企业如果组织人事、行政等这些岗位的面试,企业招聘一个人,很可能有几十个人去参加面试。但是如果企业招聘机修工、维修电工等工种,可能只有几个人愿意去参加面试。近些年,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态势,我觉得值得我们去深思。

郊区企业的一些用工特点

除了一些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有的就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国企和外企我不多讲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企业条件好、待遇高,而且无论是在中心城区还是郊区,这些企业在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差距并不是很大。我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这张表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招聘的现实情况和求职人员之间的期望对比。

在郊区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比重很大,他们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多,但是大家更希望到国企、到外企去工作。民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小规模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比较重视控制成本,也就是说在用人时,对岗位提出的工资薪金、福利待遇,往往是结合成本控制的原则来制定。而且这些企业比较喜欢用熟练人才,拿来就能用的人才,他们最受欢迎。所以我经常听到一些求职者说:私人企业太小气,工资薪酬低,要求又很高。但是大家不要忽视,其实现在民企和私企提供的岗位已经占到了劳动力市场中岗位需求的“大头”,也许你的岗位就在这些企业中。如果你愿意降低自己的期望,在这些企业中找到一个适合的岗位并不是难事。

面对现实环境及时调整心态

以上给大家分析的是岗位,了解了岗位也就是明确了自己该去找什么样的工作。现在给大家总结一下适合大家的岗位哪里,其实就是集中在工业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区、集中在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了解了岗位之后,我们就应该进行自我调整,看看自己应该要做好哪些准备?大家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以不好的心态去面对就业的困难、就业的问题,那么你的求职之路就会更加不顺。所以我想说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求职就业的心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的环境。那如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呢?我给大家四个建议:

第一,停止抱怨。我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求职者,到职业所来求职,不是先咨询岗位,而是先抱怨说:这里就是不好,不能与中心城区相比,这里的岗位不是工资低,就是劳动强度大,反正就是一百个不好。对于他们的这些想法,对于他们面对的这些问题,他们一直无法适应,我当然表示理解。但是抱怨毫无用处,只会增加烦恼。因此我想说的是,停止抱怨、停止一些不必要的牢骚,把心思放在解决问题上才是明智之举。

第二,模糊焦距。模糊焦距是什么意思呢?此处的“焦距”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拍照时的焦距,而是指当你在面对一个企业提供的待遇时,我们的衡量标准。我为一些求职者推荐工作时,他们不是先问这个岗位做什么,不是先衡量自己能不能胜任,而是先查企业的“户口”,从工资薪金问到工作班时,只要其中有一项不满意的,就马上拒绝。他们的焦距也对得太精确了。

我想说的是,在面对企业提供的工作时,要一分为二。面对岗位的待遇,我们应该要模糊一些焦距,不要像挑刺一样,一项一项地与自己心里的期望进行比对。如果有一项不符合就马上放弃,这不是聪明的做法。而是应该把目光集中在自己所应聘岗位内容和任职条件上。首先应该要看的是自己能不能去做这份工作、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毕竟找到一份工作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第三,懂得取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当我们在面临求职机会时,要学会取舍,抓住关键的部分即可。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求职者叫小罗,他原来也是在市区工作和居住,现在也动迁到了郊区,原来他一直从事的是销售工作,现在他仍然想做这份工作。但又因为原来的工作路途较远,因此想在就近找一份相应的工作。可是他找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一直没有合适的。他还是决定奔波一下,只要是岗位适合,只要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帮助。最后他把自己择业的区域范围扩大,最后还是在市区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

第四,减少比较。有很多求职者在求职时,喜欢参考别人,喜欢和周边的人对比。觉得找的工作比周边的人差,自己面子上就过不去。这样的一种攀比心理,其实是很有害的。在这些心态驱使下,求职者就不能够清醒地认识自身条件,不能清醒地看待自身情况,选择岗位时就比较盲目,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肯定比较低。

当然我想说的是,你一点也不与别人去比较,这也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不可能是一点都不存在的。但特别在工作就业这个问题上,希望大家能够减少比较,减少不必要的攀比,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郊区成功求职的渠道和途径

我们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也知道了我们的岗位在哪里。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通过什么渠道、什么途径去寻找自己的岗位呢?前面也提到过由于一些距离等客观原因,使大家在找工作时,出现了信息延迟、信息实效等一些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途径,供大家参考,看一看自己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更有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第一个途径是网络应聘。网络应聘以信息量大、应聘简便等特点,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受到单位和求职者的青睐。这里我重点想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上海公共招聘网。作为上海人力资源劳动服务网下面的一个子网,上海公共招聘网运行至今,越来越深入人心。它的公益、免费、专业、权威的服务宗旨,也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公共招聘网上提供的信息,不仅信息量大、信息准确,而且更有针对性。

在上海公共招聘网上应聘时,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

1.在输入应聘资料时,一定要准确完整,特别是你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我经常发现一些求职者因为打字等一些困难,会忽视了这个问题,仅仅只填写了带“*”的一些必选项目。其实这样一份接近空白的简历,如果应聘单位看到后,试问他们又如何会选择你呢?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个人资料输入完整。

2.应聘时要避免盲目。上海公共招聘网一次最多点击应聘的是6个岗位。当然随着面试结束、不录用的岗位退出,你可以重新再点击应聘其他的岗位。很多求职者在点击时,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只是盲目地去点击,结果造成应聘效率很差。

3.及时查看回复。很多企业会选择网上回复面试通知。如果你不及时查看回复,可能面试机会就会一一被错过。如果你操作公共招聘网有困难,那么我建议大家可以选择第二个途径。

第二个途径是大家可以到自己居住地附近的街镇保障事务所去求职。那里也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会为大家提供求职登记的服务项目。而且如果你存在就业困难或者其他的一些问题,专门的就业援助员会帮助大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你对街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提供的岗位也不满意,那么我建议大家再选择第三个途径。

第三个途径是大家可以到区域内的职介所进行求职。大家不要怕坐公交车麻烦,很多岗位都是在职介所直接公布出来,并且同时在公共招聘网上公布。职介所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员和职业工作介绍人员,他们会为大家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专业服务。他们不仅为大家介绍具体的岗位,而且还会为大家提供就业政策的咨询和就业形势的分析。特别是帮助大家了解本区域内的岗位特点和行业特点,帮助大家确立求职方向。如果在公共就业机构内或者说是在公共就业机构开设的网络平台上找工作,你觉得岗位还不够,那么我推荐大家参加招聘会,也就是第四个途径。

第四个途径是区域内定期的招聘会。这个招聘会并不是上海一些非常大型的招聘会,而是本区域内的定期招聘会。据我所知,现在基本上每一个区域都会定期召开一些招聘会,比如像原南汇区,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由就业促进中心牵头,由街镇保障事务所主办镇级招聘会。区域职介所还会定期举办一些专项活动,比如说“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就业困难人员专项招聘会”等。大家如果想参加招聘会,可以向保障事务所或者职业介绍所咨询招聘会举办的时间和地点。

前面我们谈到由于技能的不对称,造成很多人在求职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我希望大家做好的最后一个准备就是培养技能。在郊区求职,大家会发现,如果自己拥有一技之长,那么自己的求职道路就会平坦许多。

这里有两层意思:

1.如果你还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你可以参加上海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开设的职业技能培训。我给大家归纳了一小部分项目,让大家参考,更多的项目和宣传资料在职介所和在上海职业技能培训网上公布,大家可以去参考。

2.如果你有一技之长,但在具体招聘时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和企业招聘岗位需要的一技之长有差别时,那么你就应该选择技能转型。技能转型也可以参考培训目录

表2 2010年部分补贴培训目录

img8

上的项目,从而进行重新培训(见表 2)。

大家可以在职业培训网上查询自己想要培训的项目,同时查询培训这些项目的培训学校有哪些?在哪里?选择一个自己去上课比较方便的培训学校。可以自己打电话或上门咨询,到职介所来得及咨询也可以。总之在你选好项目和学校之后,就请大家到职介所办理就业培训卡。培训完毕后,并且考核合格,那么上海市技能鉴定中心会为大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并且相关的就业服务机构,根据相应的补贴标准进行补贴。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复合型人才,那么你在求职就业的道路上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以上就是我今天介绍的主要内容。我很高兴为大家回答问题。最后我想祝福大家在不久的将来找到自己理想的岗位。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讲座互动

听众:我原来是上海第二食品公司的员工,现在合同期已经满了,目前失业在家。我想问像我目前这样的年龄,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让我最快地找到工作?

张锋:刚才我所讲的四个途径,你选择过吗?

听众:我选择过。第一,自己对电脑不太熟悉,所以网上招聘不是很成功。第二,自己对到社区服务保障中心和到职介所的路程都不是很熟悉。

张锋: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这是我们职介所的地址和我的联系电话。我希望你还是按照这四个途径来进行求职。我建议你还是要经常去保障所。如果你没有去过职介所,那么你就可以按这个地址直接来找我或者找我们的工作人员咨询。

不会操作电脑不是问题,我们会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职业所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会为大家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也就是说介绍工作不用你亲自在电脑上操作,我们会帮你推荐工作的。希望您能尽快过来。

听众:我从事导游员的工作,因为动迁原因到原来单位上班路程太远了,想就近找一份类似的工作,请问怎么找?

张锋:刚才我也分析过了,总的来说,我们的岗位基本上需求量大的是在工业企业。像你一直是从事服务业的,在本地区找,岗位确实比较少,但是你也不要着急。可能你也知道,在我们周浦镇去年已经引入万达广场。周浦镇作为22个中心镇之一的镇级,它现在的定位慢慢在转向服务业。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周浦镇的康桥职业所登记找工作,当然到我这里来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的资源都是共享的。

听众:我是一名纺织工人,目前处于待业状态,自己也没有一技之长,有人介绍我去做保洁员,可自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所以没有去工作,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张锋:这个问题我刚才也提到过,就是我们的心态问题和面子问题。其实现在大可不必有这样的一些顾虑,现在“4050者”从事后勤保洁工作的队伍也是越来越庞大,而且我们政府现在也提供了一些公益性的岗位,就是照顾到大家这样的一种心理。你可以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去咨询一下有没有这一类的岗位。我还是希望你自己能调整一下心态,不要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无论是马路上的绿化工,还是在工厂企业或者在居民小区做保洁员,其实都是为了美化我们城市环境而做的一件事,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你这样想,可能就不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了。希望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