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改进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改进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要进一步营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氛围,全面推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工作。完善的绩效测量系统是非营利组织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绩效评价前期阶段主要评价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准备情况,包括对社区公共品需求相关信息的了解,风险防范机制是否建立或完善等。这种过程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及时处理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改进_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

1.进一步营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氛围

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工作刚起步。虽然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社会对其认识并不统一,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所以,要进一步营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氛围,全面推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工作。首先,我们要加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我们有必要尽快制定《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法》《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及标准选择》《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及工作程序》《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计分办法》《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从立法上规定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绩效评价的相关标准进行统一规定,使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1]。其次,要加大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将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和规范化。再次,要通过多种宣传方式使社会各界深刻认识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培养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意识,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和普及创造良好氛围。

2.加强绩效评价主体的能力建设

(1)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绩效评价能力建设。非营利组织自我绩效评价是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类型之一。在我国,很大一部分非营利组织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这类非营利组织平时运转都存在问题,根本就没有评价自身绩效的意识和能力,甚至有些组织本身的合法性尚待求证,而非营利组织创造高绩效的能力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非营利组织必须加强自身绩效评价能力建设。

怎样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绩效评价能力建设?Dennis L. Poole等人认为[2],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绩效评价能力建设,首先就要设计一个完善的绩效测量系统。一个完善的绩效测量系统非常复杂。它应包括“非营利组织使命的理解能力,非营利组织目标设定能力、融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吸引高素质员工包括志愿工作者的能力、提高公共品供给服务质量的能力、服务对象满意度以及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等等”[3]。完善的绩效测量系统是非营利组织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非营利组织必须定期依照绩效测量系统,加强对自身的绩效评价,以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社区提供公共品和服务。

(2)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从根本上说,第三方评价机制是有别于非营利组织内部监督机制的一种外部监督制衡机制,对于完善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1996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委托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对希望工程进行第一次第三方绩效评估后,为了提高自身绩效和公信力,各类非营利社会组织纷纷仿效。

在这一背景下,要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首先,就要健全第三方评价的制度。虽然目前第三方评价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和积极推动,但缺乏制度保障仍是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当为第三方机构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并出台扶持政策,以培育第三方机构,使其发展壮大。如杭州市政府制定的《杭州市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以及东莞市政府制定的《东莞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等相应的地方性管理条例都明文规定要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进行考核评估。此外,还要在具体的程序上设置第三方参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入口”,使第三方评价成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基本环节,允许并创造条件推动第三方机构进入更多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领域,规范非营利组织行为[4]

其次,要提升第三方评价主体的独立性与公信力。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实质上是承接了以往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评价的职能。评估机构的独立性是其评估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政府过多地干预和介入第三方机构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过程,则会使第三方评估机构沦为政府部门的附庸,使第三方评估机构无法公正独立地进行评估。所以,第三方评价机构必须厘清与政府之间的界限,使政府部门不干涉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具体过程,从而增加绩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5]

再次,要提高第三方评价主体的专业化水平。绩效评价主体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推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化发展。要提高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化水平,首先就要聘请对非营利组织有了解和研究的专业人士做顾问,如委托高校专家担任第三方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加快评估的专门人才培养。针对目前我国评估人才紧缺的现状,鼓励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利用自身平台,造就一大批评估专业人才。国家也可以通过科研政策加大对各级科研院所进行非营利组织评估理论、评估方法和评估技术研究的科研投入,如增加每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方面项目的立项数量。

3.注重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

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行为的过程与行为的结果[6]。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不仅是对结果进行评价,而且注重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近年来,在对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时越来越重视对过程(流程)的管理,但在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领域对过程绩效研究还很少涉及。要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机制,就必须注重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分成绩效评价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绩效评价前期阶段主要评价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准备情况,包括对社区公共品需求相关信息的了解,风险防范机制是否建立或完善等。绩效评价中期阶段主要评价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组织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提供的公共品质量和服务是否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等。绩效评价后期阶段主要评价非营利组织提供相关公共品和服务后,社区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是否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是否树立自身形象等内容。这种过程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及时处理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建立敏捷的反应机制。

4.建立绩效评价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重要资源。只有在获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绩效评价才能有效进行。要获得信息,就必须建立绩效评价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很多西方国家虽然没有建立绩效评价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但大都要求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披露组织信息。如在加拿大,公众可以在加拿大慈善董事会的网站上轻松地找到非营利组织在国内外开展活动的信息以及当年财务信息。在美国,只要相关部门需要,非营利组织就必须提供3年内组织的财务情况报表。

在我国,要建立绩效评价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改进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机制,就要首先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建立起一个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综合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库内容包括非营利组织的登记证书、组织章程、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财务信息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为绩效评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其次,要建立一个绩效评价专家信息库,收录相关领域评价专家的信息,而一旦开展绩效评价,就可以迅速从信息库中找到与此次评价相关领域的专家。

5.推广评价结果的应用,强化绩效评价的权威性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的权威性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原动力。如果绩效评价没有权威性评价结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开展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就会降低,甚至有些非营利组织会有抵触情绪。因此,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效力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予以明确。如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好旳非营利组织和相关的责任人应得到奖励,公共品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差的应得到相应的约束和处罚,使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6.实行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

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忽视效率,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也必须像企业一样注重效率。在西方国家,很多非营利组织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和质量都开始了市场化运作,通过在市场竞争中经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很多人担心我国非营利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运作会改变组织的性质和宗旨,其实企业化管理模式运作只是为了通过更为高效的管理方式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效率及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不会改变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本质,营利所得也不会被分配给组织成员。而且,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创办的,诸如慈善基金会之类的非营利组织,为了提高自身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有的聘请了专门的经理人对组织进行管理。这实际上是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运作的探索。

我国非营利组织实行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树立更明确的服务意识,使非营利组织意识到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组织能否生存和发展。二是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由过去单纯的行政隶属或依附关系转变为经济契约关系、委托—代理关系,即由政府出资,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双方在功能上互补,共同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三是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非营利组织要认清自己的组织性质、类别以及在公共品供给市场中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企业化运作,探索管理模式改革路径。其次,要对非营利组织员工实施有效激励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民众由于共同的使命感而加入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非营利组织的各项志愿活动。他们不是为了报酬而工作,因此就这些志愿者而言,物质激励的激励作用效果不明显,他们更注重精神激励。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非营利组织成员,很多都是专业工作者,而志愿者人数并不是很多。简单仿效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采取的激励机制是不妥当的。应该对非营利组织员工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现代企业适用的激励机制和方法。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兼顾,强调组织的工作人员提倡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不可忽视员工的薪酬激励。再次,要进行营销管理[7]。非营利组织可以向企业学习,从选择目标市场,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以及有效控制营销活动3个方面运用企业管理的营销理念。首先,非营利组织根据自身的服务项目、组织规模和组织资源确定目标市场;其次,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最后,为了确保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目标的实现,管理者要对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1] 杨锡春.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2] Dennis L. Poole, Joan Nelson, Sharon Carnahan, Nancy G. Chepenik,and Christine Tubiak. Evaluat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in nonprofit agencies:the program accountability quality scale (PAQ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1(1), 2000:15-26.

[3] 王锐兰.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基于民主政治视野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 潘旦,向德彩.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5] 石国亮.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塑过程中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 (09).

[6] 陈立泰,姚树荣.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集成决定论[J].云南社会科学,2004(01):45-49.

[7] 蔡兰芳,何伟强.论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J].社会工作,2011(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