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企业服务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企业服务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以紧紧围绕企业服务为支撑,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了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积极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机会。校、企两个不同的管理主体,存在种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加上政府监管的缺位,这种沟通机制还不健全,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甚至使校企合作半途夭折。在这种态势下企业服务成为学校积极突破重重障碍、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为深度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企业服务

中职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以紧紧围绕企业服务为支撑,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了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积极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机会。扎实有效的企业服务工作,使得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双赢,为中职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奠定了良好的企业基础。

一、企业服务的现实背景

1.缺乏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处于自发状态

我国校企合作的立法发展过程,除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对合作企业进行了适当的利益保障外,企业利益并未在细节上得以普遍体现。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开始启动了对师资的培养,而对企业的利益保护也还是无实施细则出台。所以,校企合作还是缺乏微观层面的法律、政策、制度对合作企业利益的保障,影响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带上了一些形式主义色彩。多数情况下校企双方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从当前利益出发,各取所需,双方无法建立起长期、稳定、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持续和健康发展。

2.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层次低下

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付出不对等,企业得不到预期的经济利益,逐渐失去合作的动力,从而失去积极性,合作的层次较低。企业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实践的场地、设施设备和管理的机会,学校受益较为明显,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本身资源有限,在财力和人力方面基础较差、积累不多,能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的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加上政策的缺陷,企业的切身利益难以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支付的额外教育成本需要自己承担,并且存在“牵涉精力多而回报少和要求高、责任重而风险大的客观现实,特别是学生的实习安全问题,导致企业感到校企合作是负担,尤其是在当前‘买方市场’的环境下,企业在用人方面可挑选的余地较大,用人成本较低,一般的企业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培养学生而增加企业成本。所以,在实际合作中,企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可能把校企合作列入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和工作实施之中。”(方桐清,2009)

3.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校、企两个不同的管理主体,存在种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加上政府监管的缺位,这种沟通机制还不健全,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甚至使校企合作半途夭折。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缺位,使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在运行中,只有学校和企业的参与,因此导致校企合作的主体不健全,使校企合作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管,包括对合作计划、合作实施、合作评价等方面的监督,双方的合作以短期经济利益为目的,合作的随意性增大。学校想借助企业做大做强专业,企业想借助学校发展壮大,但中职学校对市场和企业不了解,企业对职业院校也很陌生,双方关注的都是各自内部的发展状况,而围绕校企合作,双方的沟通很少,这就是在校企合作中政府缺位所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校企合作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方面,政府要发挥主体参与作用,保证校企双方有沟通、有交流,促使双方对所提出的实质性合作内容有深入地研究,如合作调研的进行、合作课程的开发、师资的培养细则、实习生的管理、科研课题的合作申报等。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有政府的参与,也能很好地保障学生的权益,使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训中能按照教学计划和方案进行学习,能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一定的安全保障,这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现实中,校企合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制约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也使得企业用工难,学校的学生难就业。在这种态势下企业服务成为学校积极突破重重障碍、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为深度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服务的基本形式

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是当前学校实施企业服务的基本形式,中等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企业服务的理念,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

1.职业培训

企业职业培训,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的一种提高员工思想认识、文化知识、技术能力、工作绩效以及所作贡献等的培养和训练活动,侧重于职后培训。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对员工进行最具实效的培训,使员工素质得到提高并发挥出极大的潜力,从而提高个人和企业的业绩,在个人和企业的不断进步中实现共同发展,实质是企业的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是通过自身“人力资本”的升值来改善业绩获得投资收益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将面临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挑战和机遇,能否战胜困难、抓住机遇,最具决定性的是人力资源。员工的素质是制约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培训则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企业试图通过内部或外送培训的方式,逐步让员工熟悉企业文化、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等,从而提升竞争力、增强凝聚力和提高战斗力。现代企业的培训理念体现在以人为本、实践和创新、企业文化与团队,以及自主、终身学习等几个方面,而企业培训的真正目的是要让企业利润最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只是过程,增值才是结果。这就导致了企业职业培训必定会存在种种缺失。部分企业往往在实际需要的时候才组织培训,培训缺乏系统性、持续性,没有健全的培训计划、制度、评估机制等,仓促的培训很难达到预设的效果;多数企业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但重视程度不高,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有些企业甚至忽视自身实际的需要,也不去了解哪种培训会对员工未来的工作有本质性的帮助,盲目地跟随培训市场的发展组织培训,反而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此类培训都不能真正发挥出培训的潜力和作用,也导致员工对企业培训工作满意度不高。

现代企业培训工作的不完善,为学校进行培训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做好企业的职业培训,将出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

2.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是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技术经验为另一方解决某项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服务。技术服务是现代工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用户提高使用机械产品的技术经济效果,也有利于企业本身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产品结构,并为扩大市场销售等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其作用是充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解决科研和生产建设中的技术难题,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般而言,技术服务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①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应与有代表性的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及时取得用户对产品的各种意见和要求,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和保养产品。②安装调试服务。根据用户要求在现场(或指导用户)进行产品的安装调试工作。③维修服务。维修服务一般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类:定期技术维修是按产品维修计划和服务项目所规定的维修类别进行的服务工作;不定期维修是指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偶然事故而需要提供的维修服务。④供应服务。向用户提供产品的有关备品配件和易损件。⑤检测服务。为使产品能按设计规定有效运转所进行的测试、检查、监控工作以及所需要的专用仪器仪表装置。由于检测服务的工作量日益繁重,各种专用仪表也日益增多,检测服务趋向于建立各种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测试中心。⑥技术文献服务。向用户提供产品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以及易损件、备件设计资料等有关技术文件。⑦培训服务。为用户培训操作和维修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是讲解产品工作原理,帮助用户掌握操作技术和维护保养常识等,有时还可在产品的模拟器或实物上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

技术服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提供技术服务的被委托方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科技人员,他们掌握专门科技知识和专门技艺,可同时或先后为多家委托方提供技术服务;二是技术服务确立的一种特殊的知识型劳务关系,受托方提供的是一种可重复性的智力劳务,不具有科技开发、技术专利所要求的保密性,受托方为委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收取一定报酬。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服务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在企业和第三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以互惠互利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三、企业服务的实践工作

1.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职业培训的实践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面向企业和社会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拥有完善的开展职业培训的设施设备。学校实训中心建有比较充足和先进的技能训练基地:有相对独立的符合技能实训要求的专业实训楼11栋,其中主校区6栋,莞城校区5栋。实训室布局合理,根据职业岗位培训配备设备,实训设备较齐全、先进。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根据东莞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建立了集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训和培训体系。除满足校内正常的教学和实训需要外,还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类培训。三年来为社会培训了近万人,其中,新员工入职培训544人,物流员职业资格考前培训574人,报检员职业资格考前培训232人,南方物流公司业务委托培训35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前培训2 543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3 194人,计算机网络调试员培训180人,收银员培训901人。经过培训,学员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均达到97%以上。此外,还承担了东莞市村干部岗位暨“绿色证书”培训,深受学员们的好评。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发挥人才优势,积极为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送知识到企业”活动。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展“企业内训”,给一线工人上课。如学校与黄江太子酒店、国美电器、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协议,开设了计算机操作技术、现代饭店业的经营与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职业素养、英语基础知识等短期培训班。这一做法,加强了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为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基础。同时缓解了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状况。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以职业培训为切入点,与各个企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学校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技术服务的实践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企业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充分发挥会计、物流、计算机网络等骨干专业的技术优势,顺应东莞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急需技术支持的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学校多种教育教学资源,为企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近三年来学校组织了60多位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服务,如会计专业的孔丽丽、刘道元等教师定期到德正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进行指导和会计账务培训工作,为东莞会计学会等单位培训了3 000多名会计从业人员;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担任东莞市炬龙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顾问,对公司的岗位招聘要求等进行调研、指导并取得重大成果;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师到东莞市宇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服务,指导企业员工进行4D电影院控制系统的相关调试与维护,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评价;旅游专业的教师为东莞康辉国际旅行社进行导游业务培训;幼师专业的教师为东莞市万江区新村幼儿园、万江区水蛇涌幼儿园指导幼教工作。

学校教师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又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密切了校企关系,促进了校企联合办学,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企业服务的发展趋势——集团化办学

在相关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在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关系日渐紧密的促进下,集团化办学成为学校服务企业以及学校自身发展的关键举措。

2002年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重视集团化发展,大力介入了对集团化办学的宏观指导,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新时期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教育战略。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式发展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进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提到了政府的政策议程上。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集团化办学实践蓬勃发展,目前已建立了一大批职教集团,覆盖了全国各个省份,基本形成了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或产业转型升级的多种类型与模式,推动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集团院校招生数量与在校生数量呈快速递增态势,毕业生就业率普遍高于当年全国的平均水平;整合了职业院校及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加快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加强了中职与高职、职前与职后之间的有机协调,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如2011年11月,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牵头组建成立了东莞经贸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包括东莞市物流协会、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权众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10家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制定了《东莞经贸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章程》,规定了集团性质,确立了集团宗旨,明确了集团目标和任务以及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制定了《东莞经贸职业教育集团办学制度》,为集团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集团将通过利益纽带,加强联系,在成员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创新集团运行机制,强化集团办学内涵,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在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训、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方面共同投入、共同运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共担风险,成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支撑和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