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培训服务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培训服务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莞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了多元开放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但在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方面,未能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快速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缺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有待完善。

第三节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培训服务

培训是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关键举措。当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社会作用更加突出时,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了职业教育。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社会、关注民生、提高社会群众的生活质量就是职业教育培训所应承担的责任。本章从培训的现实需求、职业教育培训的原则与方法、培训特色等方面探讨了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培训服务。

一、培训的现实需求

东莞市一方面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其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对素质提高和再就业的需要,极大地激发了培训市场的存在。

(一)东莞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市场需求

2009年,东莞市在《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提出,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发展,2011年,东莞市生产总值(GDP)为4 7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71亿元,下降了0.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 377.40亿元,增长了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 340.28亿元,增长了9.3%。三大产业的比例依次为0.4∶50.2∶49.4。产业经济结构呈现新的格局,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加、第三产业占到GDP将近一半的产业结构格局。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 171.94亿元,增长了4.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7%;民营经济增加值为1 773.48亿元,增长了10.8%,占37.5%;外资经济增加值为1 789.98亿元,增长了7.9%,占37.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莞市经济结构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东莞的主导产业。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大量的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然而,就当前东莞市的劳动力结构来说,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缺乏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如技工、高级技工。迄今,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几乎占到了劳动力总数的70%以上,而这部分人大多未受过专门的职业培训,文化水平偏低,给本来就严重的技工荒“雪上结霜”,极大地制约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

近几年来,东莞市中等职业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承担着大量的职业培训任务,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面对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大量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了更为迫切的任务。

(二)东莞市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对素质提高和再就业的需要

东莞市当前经济结构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能适应由此所带来的变化,面临失业的境地,迫切需要再培训,以应对再就业或转业的挑战。

面对东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东莞市的人力资源开发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高端人才和中高级技术人才缺乏,人才结构有待改善

2008年,在《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指出,在综合竞争力靠前的47个城市中,东莞市的人才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高端人才和中高级技术人才缺乏,东莞市的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完全匹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学历层次偏低。博士生及研究生只占全市人才总量的1.49%,本科生也只占20.47%,而中专及以下学历占到38.1%。二是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全市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之比为1∶3.14∶6.41;同时,高级技能人才数量偏少,全市高级技工以上的技能人才只占技能人才的17.17%,与东莞市未来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协调。三是人力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部分经济发展落后镇的人力资源匮乏,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力资源的行业分布不均,全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党政机关,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

2.结构性劳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经济发展创造的数百万就业岗位,虽然为市外、省外的劳动力和农民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市内也出现了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不充分、就业稳定性差、就业层次不高等问题。在市内流动就业的整体状况还未改变的情况下,外来劳动力的地区分流、就业期望未得到有效对接,一些行业企业出现季节性、周期性用工困难。而初级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比例过大,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数量偏少的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越来越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更为迫切,需要加快东莞市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逐步改变东莞市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进展较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水平。

3.人力资源研究开发存在不足

与东莞市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要求相比,东莞市的人力资源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研究投入明显不足,以致对东莞市的人力资源的发展机制、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竞争性比较研究严重缺乏,使得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思维不完善,人力资源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期化、实用化,也影响东莞市经济的高水平发展。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东莞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了多元开放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但在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方面,未能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快速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缺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有待完善。东莞市在人才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尤其是对新东莞人的培训力度较大,但对企业管理人才、重点行业、高科技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基金还有待进一步地加大投入。

面对东莞市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缺失、结构性劳动就业压力、人力资源研究力量薄弱等问题,加强培训和特色培训无疑是解决东莞市人力资源困境的有力措施,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对素质提高和再就业的需要,是促进东莞市健康发展的有利选择。

二、培训的原则和方法

(一)培训的原则

职业培训的开展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一项科学的事业,在实际的职业培训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里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服务育人的中职培训原则进行整体分析。

1.宏观培训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培训以教材理论为主导,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受训者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好知识,并运用于实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加强职工培训教材的教学,使受训者了解教材与实际的关系;结合本单位各岗位、工种的实际,组织多种方式的培训实践,使受训者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因材施教原则。受训者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加上水平参差不齐,不能采用普通教育齐步走的模式,只能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即要针对每个受训者实际水平和所处岗位的要求开展培训。因此,培训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要灵活,对不同需求的受训者,采用差异化的培训措施。

(3)前瞻性与持续性原则。人员培训周期不一,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参加培训的人要等上几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似乎对企业来说得不偿失。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原则。要调动受训者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贯彻培训的主动参与原则,还要求较多地采用相互认识、自我总结的形式,例如可采用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会、敏感性训练等形式。

2.微观培训原则

(1)差异化原则。所谓差异化原则,是指针对不同受训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培训需求,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完成不同的培训任务的过程。它不仅照顾到了受训者相异的个性特征,而且有助于特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2)坚持启发性和激励的原则。指在培训中,教员要善于把培训的要求转化为受训者的内在需要,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受训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启发学员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探索和推断,提高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培训中,教师要启发受训者多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提供情况,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受训者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提高受训者的素质是针对全员而言,对那些想学、肯学、愿学的职工,要尽量地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学有所长,以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多作贡献。

(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原则。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学习者容易记住最先和最后呈现的学习材料,对中间的材料容易遗忘。因此,在职业培训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及时地强化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学习内容,并有效地练习,巩固记忆。

(4)积极反馈原则。反馈理论认为,知道学习结果并得到及时改进的学习者,比不知道学习结果而改进的学习者学习效果更好。反馈的信息越及时、越准确,培训的效果越好。教师在培训中应及时对学习者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反馈,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

(5)练习和迁移原则。实践证明,练习是一种有效的巩固学习效果的方法,它能促进知识或技能的迁移。培训不仅要注意巩固,更要注重提供多种变式、多种情境,以提高学生更广泛的迁移能力。

(6)情感原则。罗杰斯认为,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情感的教学更能从内心激发学生,促进学生个人潜能的实现。培训的对象参差不齐、个性各异,教师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愉快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真正热爱培训学习。

(7)灵活性原则。受训者很多是在职的,闲暇时间不固定,这要求培训时间和管理更加灵活,适应不同受训者的需求。

(8)循序渐进原则。受训者一般基础较差,未受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和文化学习,因此,教学设计应由简到繁、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力使每一位受训者都能听得懂、学得会。

(9)注重学习效率原则。受训者一般学习时间有限、培训课程较多,这就要求培训者注重教学效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力图以有限的时间使受训者学到尽可能多的内容。

培训原则是保证培训顺利进行所必须坚持的规则,全面理解和把握培训原则,才能促进培训的顺利进行。

(二)培训的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要想搞好职业培训,其中必然会遇到“如何”培训的问题,这就是培训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职业培训的开展和成败。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具体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培训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受训者处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地位的一种培训方式。这种方法更能形象地表达你所培训的内容。针对受训者进行实物操作的演示,要进行分节操作,保证演示的细节都能让受训者注意到,通过多次重复加强受训者的记忆。演示可以采取互动的方式,重复演示可由受训者来完成,既纠正了个别受训者的错误操作,也加强了所有受训者的记忆。

2.讲解法

讲解是培训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一般是指培训者向一群受训者进行课堂讲授,在许多情况下,在讲授过程中还辅之以问答、讨论或者案例研究等传授形式。有效地培训讲解少,在受训者互动多、讲解多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受训者对讲解的内容能有效的理解和记忆,泛泛地讲解,也使整个培训显得乏味。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控制讲解的内容和时间的长短,保证培训的效果。为了杜绝讲解的乏味,在讲解的时候,语气尽量要生动。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尽量引用与工作相关的例子,多穿插练习以提高受训者参与的积极性,使受训者学会并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属于培训中集体互动的一种方式。小组讨论更能启发每位受训者的思维,使每位受训者参与到培训的课题中来。一般采取设定一个讨论的题目,受训者进行分组讨论,限定时间,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本小组讨论的观点和建议。培训者对于各组讨论的观点和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要提出表扬,从而激励各小组的讨论热情。

4.案例培训法

如果参与培训的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水平较高,培训的主要授课方式可以案例形式进行学习,其学习的效果会较好。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总结、展望,提出个人的见解,开拓受训者的思维,汇总受训者的观点,更有利于受训者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看问题。案例学习对于受训者的成长和开拓思维是非常有利的,使受训者站在战略家、企业家的角度看问题,跳出原有的思维逻辑,更能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案例学习还可以帮助受训者树立在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对情境的分析来从事冒险活动的意愿。为了使案例培训更为有效,培训环境必须为受训者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做准备并讨论自己对于案例所作的分析。此外,还必须安排受训者之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或者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沟通。由于受训者的参与对于案例培训法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受训者必须有愿意而且能够表达自己的立场并为之进行辩护。案例学习可以以小组讨论或提问的方式进行。

5.项目驱动培训法

受训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受训者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受训者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受训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职业培训最有利的一个方法就是以项目为载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使受训者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完成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6.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是一种模仿像生活中场景的培训方法,在这种场景下,受训者的决定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受训者如果在工作中作出同类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情景模拟培训法使得受训者可以看到他们的决策在一种人工的、没有风险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被用来向受训者传授生产和加工技能以及管理和沟通方面的技能。受训者既能发挥个人的表演天赋,也能从情景模拟的演练中获得实战经验和技巧。例如,培训者在讲解业务如何对终端客户拜访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受训者对客户和业务员的两个角色进行演练,模拟终端拜访的场景。通过演练对客户心理、拜访技巧、谈判技巧、推销技巧等业务知识进行讲解,更利于受训者对培训知识的消化吸收。情景模拟一方面发挥了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会发现存在哪些尚待挖掘的潜质,给予我们在人才培养的方向提供了参考。

7.游戏

游戏的培训方式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许多培训课题都采取了穿插小游戏的方式,使受训者通过参与游戏来领悟内涵的道理。由于游戏能够模拟出商战的竞争性质,通过受训者积极参与商业游戏,可以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动力。游戏的培训方式还能缓解专业性过强的课题带来的紧张气氛,在放松受训者精神的同时,有机地将游戏和培训内容结合到一起。通过游戏能够帮助受训者迅速地构建信息框架以及培育起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群体。对于有些群体(比如高级管理人员)来说,游戏比其他像课堂讲解这样的演示技术要显得更有意义(因为游戏更为真实)。

三、培训服务的形式特色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方面都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一)学历培训特色

奥鹏学习中心、东莞市计算中心、中宇培训中心是与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合作的三个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远程学历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方便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和本校学生有选择性地提高学历层次,与该校的中专教育有一定的阶梯配套作用,并且在该校外围形成了一道教学育人的文化风景和氛围,他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和宣传。

1.面授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在学校内招生或与相关单位机构合作,开设相关的培训专业,培训学员到学校报到并在学校内以班级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授课培训。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外聘专家及能工巧匠35人,专任教师288人,有16位骨干教师是省市级导师、名师和专家,本科以上学历达99.3%,高级职称占25.7%。专业课教师15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30人,占83.8%;专职实习指导师18人,全部持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与此同时,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运动场、师生食堂,建有千兆校园网、网络信息中心、会计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所有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了校园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为开展培训、掌握技能、发挥特长提供了充分的硬件保障。结合自有资源,与莞城中宇培训中心合作,学校始终坚持高标准、超一流的办学方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立足于为城市经济建设服务,办学特色突出,办学效益显著。教学点主要从事成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层次学历教育培养工作。2010年,应社会各界学员朋友的要求,电子科技大学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设立在职研究生教学点,开设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点在东莞市享有良好声誉,先后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银行、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移动公司、南信集团等单位的委托,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受到各企事业单位的充分认可与肯定。

2.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是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职业培训,是国际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它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更多人的多样化需求,随时随地授课,灵活性较好。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素质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育卫星电视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基本建成全国电化教育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教育手段,已成为远程培训的常规手段。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68所重点大学举办现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面向全国各行各业社会在职人员提供高等教育学历。目前,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网络教育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对推进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教育部已明确要求“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68所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将函授教育过渡到现代远程教育”。这就意味着网络教育将逐步取代成人高考函授教育,成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得益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非常符合在职人员继续在职充电的需要。一方面,远程教育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重点高校举办的,学员能接受到全国一流的高等教育,坐在家中就可以“上名校”,实现了许多人的名牌大学梦,毕业后并有资格参加研究生、公务员、全国司法考试等等,与普通高等大学毕业生具有同等资格;另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决不会影响工作。

2008年7月,经中央电大批准和教育部备案,成立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奥鹏学习中心,为参加高校网络教育的学生提供招生、教学、考试等全程学习支持服务。目前,本中心排名东莞市前列,有近两千余名学生就读,已成为东莞地区办学层次最全、合作高校最多、办学规模最大、支持服务最好的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先后获得“东莞市优秀学历教育培训品牌”“全国优秀奥鹏学习中心”“南开大学重点学习中心”等称号。

(二)非学历培训

非学历培训侧重培训学员的职业能力,一般时间较短,培训内容和项目具有独立性。

1.面授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有其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完成限定时间内的学历教育后,就存在资源闲置的空当,充分利用其空当开展各项短期培训,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主要表现为企业员工培训、技能培训、新项目的推广培训等。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公办学校、省级示范学校,拥有一流的学习环境和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施,是东莞市不可多得的求学圣地。结合学校的专业资源优势,开展了如电信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国家理财规划师培训、电子计算机考证培训等,并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2.远程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非学历远程培训近几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汲取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融合和发展学校培训,做到学员学有所得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继续发展。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奥鹏学习中心的成立不但为社会提供了学历培训的机会,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非学历培训的发展。这一中心建立的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改变了办学机构资源与服务“自建自用”的模式,创建了为各类办学机构和学习需求方提供“共用”服务的模式,推动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它从学校概念下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拓展到社会化、第三方的学习支持服务,为构建数字化、网络化、开放式的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奠定了基础;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与提供服务,形成“供户群”和“用户群”的市场对接的教育服务运营系统,创新了远程教育社会化服务的体制与机制。尤其是近年来对社会化公共支持服务新模式、新机制和新领域的探索,都取得了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导向性的探索成果。服务对象逐步从高等教育的求学者拓展到各类社会人群,服务地域开始延伸到广大城乡社区和行业企业,并为逐步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中职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以学生成长服务为基点、企业服务为支撑、培训服务为重点的“三位一体”服务网络系统,使学校的服务工作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服务育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