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理论基础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多么专业化的教育,都不能忽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加强学习普通文化课,为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职业教育终身化打好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应把“人”的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职业教育的服务育人教育理念最关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三节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理论基础

在2000年《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到: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中职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方面去探讨。

1.哲学基础——以人为本

无论多么专业化的教育,都不能忽视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加强学习普通文化课,为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职业教育终身化打好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应把“人”的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的服务育人教育理念最关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学习,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劳动的审美情操和专注工作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社会交流能力,能在与人和谐相处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需要人文关怀,很多学生学习基础打得不好,学习上困难较多,学校应当提供相应的补习和辅导教育,教师对他们应当更有耐心、更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有的学生个性发展不健全,学校要营造一种充满亲情和关爱的教育环境,感化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情感,激活他们的良知。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应当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完成学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2.社会学基础——和谐沟通的群体意识

所谓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是群体实践活动的产物。所谓“和谐”,是指师生之间融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最终达到一种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既有创造,更有交往,二者相互促进,实现各自的人生目标。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围绕认识活动而展开的一种关系,可以说通过创造,产生互动、合作、创新等能力,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得到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并得到情感体验。

3.心理学基础——相融相通、公平平等

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渡过的。学生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基本定型的时期。这期间,尤其是青少年时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至关重要,因为他们会把在学校所接受的思想带入社会,从而影响社会。如果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歧视教育、平均主义教育、恶性竞争的教育,那么,步入社会后,他们也必然推行这种思想,即整个社会能否公平、公正、有序?改善民生、提高全民素质能否实现?相反,如果他们接受的是公平教育、平等教育、合作教育、良性竞争的教育,那么他们步入社会后,也会把这种思想推之社会,由己推人,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提高,这对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大有裨益的。

从教育实践主体来看,教育公平可分为学生公平与教师公平。学生公平是指对待和评价学生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教师公平则是指对待和评价教师公平与否的问题。

从教育活动过程来看,可分为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是指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结果公平即教育质量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