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社会价值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社会价值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职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教育理念。中等职业学校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培养目标是与教育方针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形成了特色,引领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彰显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东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

第一节 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社会价值

中职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教育理念。服务育人的至高境界,在于全面推进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中职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对东莞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彰显东莞中等职业学校的魅力,增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丰富了示范校的建设内涵,显示了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

一、引领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彰显东莞中等职业学校的魅力

职业教育新理念的引领,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具有办学特色的标志,它能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中职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内涵提升,凸显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领培养目标形成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培养目标是与教育方针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它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能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服务东莞经济的转型发展,注重为区域经济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形成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是引领专业形成特色。要使专业形成特色,一方面学校要在专业设置上将传统的“供给驱动”模式变为“需求驱动”模式,即不以学校学科水平和师资力量、设备状况为依据来设置专业,而是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变化为出发点、立足点设置专业;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在一定领域内有领先和示范作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专业设置正是遵循上述两方面而进行改造的。

三是引领教学模式形成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又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为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探索以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模式。

四是引领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特色。“双师型”教师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技能化、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化。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区别于其他类型学校的一个显著特征。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一方面通过选派部分教师到相关高职学校对口专业深造;另一方面让教师到对口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采用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法,引进来自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聘用行业专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等方法来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形成了学校的特色。

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形成了特色,引领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彰显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东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培养了东莞市急需的技能人才,推动东莞现代服务性新城市的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推行,提高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东莞市培养当前社会所急需的技能人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东莞现代服务性新城市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东莞市的人才资源在总量、结构、学历上的状况如下。到2010年底,东莞市人才总量达到121.28万人,较2005年的83.89万人净增37.39万人,年均增长7.65%。全市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1人,市级拔尖人才27人。从结构上来看,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分别占人才总数的1.66%、8.70%、30.34%、57.76%以及1.48%。2009年起开始组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至2010年底已达到700多人;从学历结构上来看,博士生786人,硕士研究生17 266人,二者共占人才总数的1.49%;本科学历248 229人,占人才总数的20.47%;大专学历484 359人,占人才总数的39.94%;中专及以下学历462 155人,占人才总数的38.1%。[1]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在结构人才中的比例高达88.1%,是“十一五”期间东莞市经济发展的主体推动力,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总数占东莞市人才总数的38.1%,是推动东莞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但是《东莞市人力资源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简称《规划》)也指出,东莞市高端人才和中级技术人才缺乏十分明显,2008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在综合竞争力靠前的47个城市中,东莞市人才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东莞市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完全匹配。因此,为适应东莞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形成适应东莞市产业结构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将摆在重要位置。《规划》要求,到2015年,东莞市技能人才将达到92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16.3万人,其中高级技工达到14.44万人,技师达到1.49万人,高级技师达到0.37万人。

总之,技能人才是推进东莞市现代服务性新城市建设的关键,而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则是“关键”的关键。东莞职业学校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指引下,优化专业设置,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

如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所设专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服务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学校现有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与事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美术设计与制作、动漫与游戏制作、学前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电子信息技术、软件蓝领和文秘共16个专业。按教育部2010年3月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分类,分别属于财经商贸类(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事务和商务英语)、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产品营销方向和软件蓝领)、旅游服务类(旅游服务与管理)、文化艺术类(动漫游戏和美术设计与制作)、教育类(学前教育)和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工商行政管理事务、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文秘)六大专业种类。按国发[2007]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划分,学校专业全部属于面向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和面向民生性现代服务业的理工科专业。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专业设置清晰地反映出学校专业设置的优势。

学校的专业建设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社会就业。紧跟东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步伐,专业调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淘汰了软件蓝领和文秘两个办学优势不大的专业,从2012年秋季开始,这两个专业不再招收新生;针对东莞快速城市化、急需基层服务管理人才的特点,2012年,新增社区公共管理事务专业和金融事务两个发展前景好的新专业,因此,2012年实际招生的专业为14个;针对东莞外向型产业众多、涉外商务活动频繁的特点,商务英语专业在原来一个班的基础上2012年扩招为两个班;针对东莞市物流业绝大部分是以运输服务为主的特点,把学校的物流专业定位为仓储与配送和物流营销两个大方向;抓住漫博会落户东莞这一契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原有的平面设计方向的基础上,新增动漫设计方向。建成了一批在省、市都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被东莞市教育局确定为骨干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抓住时机,调整专业设置,以育人为宗旨,以服务为目标,为东莞市培养了一大批中等技能型人才,推动了东莞现代服务性城市的建设。

三、丰富了示范校建设的内涵,增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

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下,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学生素质等方面作了探索,这些有益的探索刺激了学校更加积极改革创新、拓宽办学思路、整合办学资源、敢于先行先试、努力办出特色,进而提升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引导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一方面,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促进传统教学的改造提升,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下,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革新人才评价模式,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评价模式,为学生的素质提升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同时为职业教育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按照企业用人标准会同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并将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促进下,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一支学历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建设注重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完善、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加强专业教师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建立机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应用、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教师晋升制度,凡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应具有一定行业、企业的实践经历;建立健全企业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的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措施。

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推动下,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推进职教集团的建设,推动产教无缝对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引导和鼓励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

在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促进学生人人成才、顺利就业之目的。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形成了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材。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依据职业教育自身的教学规律和培养模式,用职业教育的理念来指导学生就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实用型技能人才,体现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的就业能力越强,学生的就业率就越高。

中等职业学校服务育人教育新理念的推行,丰富了示范校建设的内涵,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