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育人的教学模式

服务育人的教学模式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企业等“育人主体”介入合作的程度不同,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众多的校企合作方式大体上可归为“双元联合培养”和“企业配合培养”两种模式。在“双元联合培养”模式中,企业以主人翁的身份全方位地参与办学过程,人才培养成为它的一部分工作。这一模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确定课程与教材、教学与实训以及参与管理等,行业、企业参与度较深,是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最重要形式。

第二节 服务育人的教学模式

学校先后与实力雄厚的“中海物流”等几十家知名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双元联合培养”模式是校企联合育人的一大亮点。如“东莞宾馆”班,企业作为育人主体,全方位参与计划、课程、教学、实训,将原有的“订单培养”推向校企联合培养的纵深、长效合作。

一、服务育人的教学模式的过程

学校全面推行“2+1”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每学年都有1 000多名学生顶岗实习。学校还把“企业”引进校园,组建生产流水线,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入车间轮流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学校以五大骨干专业为主导,各专业深入开展渐进式全程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验,让学生在全真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专家进学校,师傅进课堂,教师下企业,学生上岗位”,以岗导学,成为各专业课教学的主导模式。

企业赞助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技能节”,并派员参与现场指导,在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中选拔人才,为学生展示技能、选择就业搭建了舞台。

根据企业等“育人主体”介入合作的程度不同,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众多的校企合作方式大体上可归为“双元联合培养”和“企业配合培养”两种模式。在“双元联合培养”模式中,企业以主人翁的身份全方位地参与办学过程,人才培养成为它的一部分工作。这一模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确定课程与教材、教学与实训以及参与管理等,行业、企业参与度较深,是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最重要形式。如与东莞宾馆合作开办的“东莞宾馆”班,共同培养酒店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人才;与东莞权众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培养网络技术人才等,都是这种模式。

二、服务育人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也叫示范教育,它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宣扬学习班长的乐于奉献精神,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这就是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的依据是,一是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思想也是如此,有进步、有一般,也有落后,一般来说,进步和落后都只占少数,一般占大多数。通过树立典型,可以激励先进更先进、带动一般、鞭策落后。二是人的需要和社会从众心理。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的心理需要,我国社会的从众心理也比较强,例如喜欢围观。因此典型教育法具有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以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的作用。

典型教育法的类型按照典型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和负面典型。所谓正面典型即体现或代表先进、正确的思想,在人民群众中能够起榜样示范作用的典型;而负面典型则是反映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消极影响和对社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的典型。

典型教育法的要求包括树立典型要注重客观性、层次性和时代性。

(二)双向引导法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运用得当,能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但是,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感情影响上,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想正确运用爱的力量教育学生,培养健康的情绪情感,需要注意的是:首先,爱要全面。爱学生,不仅意味着保证其学习新知识,更要紧的是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具有聪慧的大脑、良好的行为习惯、稳定乐观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感。有些教师只顾给学生传授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要却很少过问。这种做法是片面的,没有完全尽到教师的责任。其次,寓教于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要爱,但不能溺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对合理的要求要予以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和越轨行为丝毫不能迁就。

(三)陶冶影响法

陶冶教育法也称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陶冶法的分类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人格感化是教育者以自身的人格威望及其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期望来对学生进行陶冶的方式;环境陶冶是利用美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和班风、美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陶冶情景、培养品德、净化灵魂的目的;文艺熏陶是借助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手段进行陶冶的方式。

(四)感化法

用行动影响或言语规劝,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教育方法。通常用于教育思想问题较多或犯有过失的学生。教育、改造后进生或犯有过失的学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使他们受到感染和教育。动之以情,就是以情感人。这种感情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的。晓之以理是感化人的深化。如果只凭深厚感情而讲不出道理,就达不到感化人的目的。为此,教育者必须具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了解被教育者关心的实际问题,以及存在思想问题的症结所在。此外,还要巧譬善喻,寓理于例,增强晓理的感染力,努力打动对方的心。导之以行就要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的行为,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身教重于言教,是感化法的原则,因此,运用感化法必须牢记“己不正,焉能正人”的古训。此外,对后进者还必须真诚相见,给予关心体贴,尊重其人格和自尊心,并善于发挥其一技之长,激发其上进心。这也是感化法的必然要求。

(五)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法是指在劳动竞赛中,坚持服务育人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理。竞赛就其本质来讲就是一种广泛的激励,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不甘落后、力求上进、争得好评价的精神需求,而且它能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相联系,体现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劳动态度。十分重视和科学运用劳动竞赛激励原理,鼓励学生勇于争先、争创一流,是组织好劳动竞赛的关键所在。

当前,运用激励原理指导竞赛,要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要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竞赛。在竞赛中大显身手,就必须研究学生对竞赛活动的态度,了解学生的心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二是搞好目标激励。主要是在设置目标时,使企业的车间、学生个人的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实现目标的期望,并创造条件保证期望目标的实现。三是强化效果刺激。竞赛成绩、效益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当学生看到自己或他们中的先进人物创造了较高的竞赛成绩时会强烈地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应该搞好竞赛成绩的评比工作,及时统计、公布竞赛成果,表彰先进人物和创造性劳动,形成一种人人争先、不甘落后的良好局面。

(六)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通过实际锻炼,可以加深道德认识,锻炼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为习惯,使优良的思想品德日益巩固起来。

首先,实际锻炼法包括执行制度。让学生按照学生守则、课堂纪律、作息制度等必要的规章制度进行锻炼,特别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和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对缺少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少年学生来说,尤其要加强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的锻炼。其次,实际锻炼法包括委托任务。教育者委托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完成委托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集体主义品质和提高了思想水平。再次,实际锻炼法包括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的活动,是实际锻炼的最主要的形式。这些活动包括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劳动以及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让学生去加深认识、丰富体验、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七)品德评价法

1.品德评价法的内涵

品德评价法,即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的方法。

2.品德评价法的方式

品德评价的类型和方式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品德评价方式。从评价的形式看,品德评价法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如口头表扬、书面评定等;从评价的性质看,品德评价法包括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如奖励、惩罚等;从评价的时间看,有即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如课前课余的表扬、批评与学期学年的操行评定等;从评价的程度看,品德评价法又可分为不同的等级,肯定的评定有赞许、表扬、奖励等;否定的评定有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3.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

品德评价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有力的教育方法,也是班主任实现其工作目标常用的工作方法。班主任运用这一方法必须密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目的,以理服人。无论采用何种评价,班主任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并在尊重、信任中职学生的基础上,以说明道理、辨明是非为前提。不能随心所欲、随意滥用,更不能把评价当做发泄个人好恶情感的机会。其次,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在品德评价中,中职学生最不信服的就是班主任的偏袒和偏信。因此,班主任要深入中职学生实际,全面了解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坚持是非面前人人平等,该奖该罚以事实为重,不徇私情,不讲情面,使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再次,重在发展,贵在辩证。中职阶段,青少年生理变化急剧,心理处于“断乳期”。因此,对他们的优点与错误均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在评价时,必须防止简单的非好即坏的两值判断,要做到奖其功而不护其短,惩其过而不折其长。同时,评价要有弹性、有分寸,恰如其分,留有余地。最后,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为了实现班级的整体目标,班主任在掌握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原则的基础上,要善于对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提出相应的不同要求,并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努力。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过于频繁地表扬,对后进生,则要努力挖掘其潜在能力、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关心。另外,还要发扬民主、激发参与。品德评价的对象是中职学生,如何评价、评价是否准确、评价后达到何种效果,与评价是否民主、中职学生是否参与其过程直接相关。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让中职学生参与品德评价,重视发挥集体舆论的作用。尤其是阶段性评价,或典型性的奖惩,教师要事先充分征求中职学生的意见,与他们共同讨论决定。值得肯定的是,实际运用中要多加肯定、少作批评。从班级工作的实际看,品德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属于肯定性评定的表扬、奖励和属于否定性评定的批评、惩罚。其中,对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具有普遍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的是表扬和批评。通过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通过批评,可以促使中职学生反省,使其认清自己的错误与原因,唤起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力量。但是,在具体运用批评与表扬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中职学生多加鼓励、少作批评,不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显然,这里的多加肯定、少加批评不是对中职学生无原则的迁就,而是要求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多地调动中职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尽可能地避免对中职学生的心理伤害,努力促使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八)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这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自我教育法与一般的教育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特点。首先,自我教育法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觉接受、亲身体验、实际应用,并转化为内在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其次,自我教育法具有个体性,总是与个体的观念体系和心理活动密不可分。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把社会性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再次,在自我教育活动中,个体一分为二,主体的自我作用于客体的自我,主、客体统一于自我的矛盾发展中。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使处于客体地位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主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教育不但是一种方法,更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自我教育法,首先是自我认识。这是受教育者对自己的思想、言行的对与错,优点与缺点的判断,是自我教育的前提。要帮助学生通过认识别人来认识自己,通过认识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认识自己,通过道德评价活动学会自我评价。只有能够正确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个人,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别人、与社会、与教育要求的差距,并产生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和态度,激起了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要求与愿望。其次是自我体验。这是伴随自我道德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对自己思想、言论、行为作出价值判断时所产生的道德情感。要引导学生在品德践行中检测自己的道德情感,通过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感情;要注意通过审视和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放纵的痛苦和战胜自我的愉悦。最后是自我控制。这是学生在道德意志行为中自觉地掌握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自我控制是最重要的调节机制,也是心理成熟的标志。要创设困难情境,磨炼自己的意志,指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等。

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要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也就是教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其次,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再者,要指导学生制定并推动学生执行自我教育目标,将自我教育落实到行动中,达到自我实现。

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的施教和学习者的自教这种双向活动共同组成的。这种分类方法是相对的,有些具体的方法可能相互交叉影响,但无论哪种方法,都以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为宗旨,达到德育上“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即从教师的施教过渡到学生自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