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模式的生成

教学模式的生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模式的生成即教学模式的建构或形成,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必然受到教学理论的指导与影响。一种教学模式的形成、发展、完善和应用,是制约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趋于成熟的标志。显然是赫氏这种哲学观促使他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段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各科课堂教学中。而杜威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反映。

一、教学模式的生成

教学模式的生成即教学模式的建构或形成,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教学模式形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归纳式和演绎式[12]。前者是在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古代社会尤其突出。后者是指从一种科学教学理论或哲学观的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这种模式在近现代社会表现明显。

依据教学模式的形成、发展、完善、应用过程的规律,近现代社会制约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教学理论、哲学观、实践因素等三个部分。

1.教学理论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必然受到教学理论的指导与影响。教学理论是制约教学模式形成、发展、完善、应用的浅层因素。教学理论是通过教学模式的发明者或倡导者作为中介环节,以此来指导和影响教学模式的形成、发展、完善及应用。例如,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的指导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程序教学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原理演绎而成的。也就是说,一种教学模式的发明者或倡导者的教学思想,制约着该模式的设计、提出和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教学模式的差异,是各种教学模式的发明者或倡导者的教学思想上的差异。由此可见,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的形成、发展、完善和应用,是制约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趋于成熟的标志。教学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发展,而教学模式的发展又促进人们提出新的教学理论。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哲学观

教学模式的发明者或倡导者在设计、推广教学模式时,除受某种教学理论指导外,还受自己所持哲学观的影响。哲学观是影响和制约教学模式的深层因素。例如,赫尔巴特受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影响比较深。因此,赫氏在哲学上吸取了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基本观点,认为宇宙是由无数绝对的“实在”(精神实体)所构成。这些不变的“实在”,相互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关系,并相互发生影响。显然是赫氏这种哲学观促使他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段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各科课堂教学中。而杜威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反映。

3.实践因素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它必须随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实践条件的改变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某种教学理论所揭示的教学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学流程进行系统设计,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总结出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这些原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对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