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听力课堂互动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究

对听力课堂互动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听力课堂互动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究周 颖[1]摘 要:听力作为一种非常复杂、易出偏差、稍纵即逝的动态过程,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

对听力课堂互动教学活动模式的探究

周 颖[1]

摘 要:听力作为一种非常复杂、易出偏差、稍纵即逝的动态过程,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授课方式和听力本身难度较大且缺乏趣味性的特点,极大地制约了课堂互动的实现。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英语专业大二的听力课为例,旨在探讨设计听力课中的多项活动,将单调的听力课程变得多样化,以期最大化地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听力课堂;互动;活动设计

一、引言

在语言学习听说读写的四项技能中,听名列首位。有实验研究表明:听力理解能力越强,口头表达能力和整体语言能力亦越强。由此不难看出,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当前外语教学改革中,英语专业的听力课的课时普遍被挤压,一般在2—3节/周。在这么少的课时里,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进行高效率的听力教学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互动教学的角度,针对听力课堂其固有的独特性,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加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从而使听力教学在短课时中产生高效率。

二、何谓互动

语言学家Allwright(1984)曾提出: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的因素,同时,成功的教学包含了对课堂互动的成功管理的要求。旧金山大学语言学院院长Brown(1994)则进一步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法的含义。他认为,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式教学的动态过程,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教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互动。将互动式教学放入课堂,则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调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借助各要素之间积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学习集体”,并在“学习集体”的人际关系之中产生认知活动的竞技状态(钟启泉2010)。

三、听力课堂的特点及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

外语教学中听力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准确无误地接受和理解由声音输入的外语信息的能力。然而,听力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听力课堂的局限性都大大影响了课堂互动的实现。

第一,几十年来,国内听力教学一直徘徊在“放音—对答案—讲解—再放音”的简单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笔者在今年参加的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等主办的全国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研讨会上发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内各院校听力教师都在努力地从传统听力教学中走出来,尝试进行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因课时限制或教材内容限制,困难重重。于是,更多的情况是,教师在课外对学生的网络化的自主学习进行辅导,而课内依旧遵循着听力教学老模式。在这个课堂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听什么、什么时候听、听多少、听几遍,大都由教师操控。而学生在回答问题上同样只能被动地接受,何人、何时、回答何问题都依赖教师实时控制。因此,这种机械化、程式化的单调模式只是将听力材料机械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而实现听力课堂的效率。

第二,听力属于“解码”能力,是被动的,无法创造和变通(刘长青,陈静2004)。听力又不同于阅读,虽然都是语言的输入,但是听力材料一般只能听一次,学生在听的时候无法控制听力材料的语速,也不能像阅读时可以随时停下来琢磨某一句话的含义。而且,听力材料中往往包含大量的文化背景常识,当信息表达不清楚或者听话者注意力不集中时都可能造成信息中断。信息一旦中断,学生就会出现焦虑和恐慌情绪。因此,焦虑感以及缺乏信心在听力课堂上相当普遍。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尝试提问、小游戏等互动活动,学生却没有信心参与的情况。

另外,许多其他的因素,如教师本身的资质,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各自语言水平,都对听力课堂的互动实现产生影响。

四、听力课堂上互动教学活动的设计

笔者以浙江工商大学英语专业大二的一次听力课(三节课)为例,具体阐述对听力课堂加强互动教学活动的尝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一)学生新闻报道

根据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要求——能听懂英语国家正常语速的新闻报道,笔者要求每个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平台自主收听内容不受限制的国外时事新闻,如VOA、BBC、CNN等。每次上课按照学号顺序,安排两位学生分别到讲台上复述课前收听过的新闻。每位学生复述5—10分钟。在复述新闻内容之前,学生需要解释一些有可能对其他同学造成理解困难的单词或者背景知识,并对同学预先提出3个左右的问题。这两项内容都需要学生课前准备好文档,在复述新闻前打开讲台电脑存入,使文档显示在学生电脑屏幕上。讲台上学生进行复述时,台下同学可适当笔记。结束后,台上同学对台下学生进行之前三个问题的提问。教师全程坐在学生位置,对整个过程进行整体协调。整个活动由两位学生逐一完成,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这个活动的设计最为鲜明的是体现了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台上的学生无论是在解释词汇或背景知识时,还是在具体复述新闻内容时,都需要时刻关注台下同学的反应,适当对语速或者对词汇的选择进行自我调整;而台下学生因为台上的是自己的同学,情绪放松,更是积极去听,积极回答问题。整个活动中,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在质和量上都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该活动中也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当台上同学的词汇解释或背景解释中出现明显错误时,教师通过纠正、补充等方式进行协助;而当台下同学对台上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出现冷场时,教师需要适当进行新闻内容的解释补充,帮助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当学生完成整个过程后,教师又可以适当对新闻语言内容或是新闻听力技巧方面进行总结。可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再是领导者或者指挥者,而是非常重要的协调和帮助的作用。

(二)听材料—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不同于简单的“放录音—对答案—讲解”三部曲,笔者将对教材内容的听解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根据难易程度,听完1—2遍后,教师对所听内容进行主旨和细节的提问,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提问或者由学生主动回答,学生间可以互相补充。待学生回答完所有问题后,教师以问题为纲,总结出整个听力材料的内容主旨。这一部分过程初步实现了对材料的泛听。第二步,针对听力材料,由学生来对自己尚有疑问的细节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将录音回放到该细节处,让学生再次精听,并结合相关的具体的语音语调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了解造成听力理解困难的原因。这一部分过程旨在通过适当的精听,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

这个两步走的活动模式不同于教师完全占据控制权的传统模式。教师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互动的主体、合作者,而不是被灌输、被挟持者。在第一步中,由老师通过问题引导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气氛下,寻找答案。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笔者不主张在听力课上直接给学生否定的评价。因为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或者不完整,往往因为获得信息不全面造成。因此,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教师可以重复他答案的方式进行肯定评价,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则采取忽略的方法,通过给出正确的答案使学生间接接受否定的评价,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在第二步中,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和话语权。他们由教师引导去寻疑、质疑,他们成了师生互动中的反馈者。在这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估,逐步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建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影视作品内容的小组讨论

因为听力材料相对枯燥的特点,加上3个课时的长度,往往令一些学生在课堂后半段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感加重等现象。于是,笔者适当加入小组讨论的活动。先由教师播放一段课前准备好的5分钟左右的视频,内容往往取自受学生喜爱的英语影视作品,且和本课教材相关,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视频内容以对话或个人独白为主,语速略快于课堂听力教材。教师要求在15分钟内每个小组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填出对话或独白台词,并进行模仿。活动以不超过4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15分钟以后,选择小组进行比赛。

这项活动同时体现了学生和学生间的合作性互动和竞争性互动。在小组内的观看视频、填词、模仿一系列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多方面刺激学生大脑,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小组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以及各种沟通策略来完成任务。因此,学生也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交际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在传统模式的课堂上所无法得到的。而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互动更是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另外,这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学生和听力信息资源的互动。

五、结语

上述三项是笔者在听力教学课堂上为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而进行的课堂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课堂交际互动活动在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积累、提供语言运用机会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互动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当然,在活动中也浮现出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师生互动时,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分布不均。虽然每个教师都表示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但研究者发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与一些学生交流较多,而与另一些学生交流较少。另外,学生的互动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师生互动的结果往往是一些学生统治了课堂,另一些学生则参与很少,形成学生参与不均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师生互动时对于安静、缺乏自信的学生多加关注。

第二,生生互动时,学生对活动的把控能力差距较大。如在新闻报道活动中,语言水平较高、交际策略掌握较好的学生能镇定应对台下各种同学的反应。而对于语言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相对不理想的学生,在互动中会出现紧张焦虑,导致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这个时候则需要教师适当参与,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生生互动往往无法避免学生爱用母语的习惯。这同样需要教师在安排互动活动时,不仅考虑到任务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和趣味性,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任务的难度。

总之,课堂交际互动活动是英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使学生在语言使用中逐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ALLWRINHT 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4(5):156—171.

[2]BROWN H 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London: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3]刘长青,陈静.网络英语听力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4):73—75.

[4]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4):73—80.

【注释】

[1]周颖,浙江绍兴人,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