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序教学模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斯金纳把实验室对动物的研究结果扩大到人类日常的生活。在斯金纳提倡的程序教学中,尤其体现出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人学习或改变其行为的方式是根据他观察自己行动的结果而获得的。

第二节 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是当代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著名代表。他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行为可以运用逐步强化的方法,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把这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引入人的学习行为,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过程是作用于学习者的刺激和学习者对它作出的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形成过程。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一、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

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这种理论把人类学习活动视为一种有序的行为过程,通过有序地选择教学信息,把教学活动按一定程序有步骤地进行强化,从而有效地控制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主张把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看作反射,而一切行为都由反射所构成。他把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行为;另一是操作性行为,这是由有机体自身发生的反应行为。他认为,条件反射也有两类:一是刺激型条件反射,适用于应答性行为;另一是反应型条件反射,适用于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把实验室对动物的研究结果扩大到人类日常的生活。他指出,人的一切行为差不多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通过有强化作用的影响,有经常改变别人反应的可能性。

操作性条件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与教育的联系也最为密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教师可将学习目标分成很多细小的任务,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学,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使用适当的强化程序,一个一个给予强化,最终学生都学会学习,达到学习的目标。

因此,斯金纳得出操作条件作用的规律是: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强化要紧随着反应进行。

(二)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体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大多数人类的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而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因此,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斯金纳在对许多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强化这一过程,提出了一些有关强化的新概念。他确定了一套强化程序,区分了不同的强化活动,在促进所希望的行为和抑制不期望的行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从而构成了他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斯金纳提倡的程序教学中,尤其体现出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人学习或改变其行为的方式是根据他观察自己行动的结果而获得的。(2)对所要求的作业强化越快,行为和重复就越有可能。(3)强化次数越多,学生重复行动的可能性也越大。(4)在一个行动之后没有给予强化,或者延缓强化,就会减少这一行动重复的可能性。(5)对一个行动的间断性强化,会增加学生坚持其学习的时间长度而无须更进一步地进行强化。(6)用积极强化的手段来促使学生的行为变化,尽量避免使用惩罚的手段。(7)运用适当的强化物,使用适宜的强化序列,可以达到希望的行为的出现和避免不希望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二、程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与原则

(一)程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程序教学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通过编好程序的教材或特制的教学机器,逐步地提出问题(刺激),学生选择答案,回答问题(反应),回答问题后立即就知道学习结果,确认自己回答的正确或错误。如果解答正确,得到鼓舞(强化)就进入下一程序学习。如果不正确,就采取补充程序,再学习同一内容,直到掌握为止。其基本操作程序是:

img16

(二)程序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则

1.小步子原则。把学习内容按内在联系分成许多具体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不费力,少犯错误,能连续正确地解答问题。

2.积极反应原则。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积极的外显反应,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3.及时确认原则。学生对每个问题作出反应后,立即提供关于结果的知识,使他们确认自己反应的正误,提高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效果。

4.自定步调原则。学生用适合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

5.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反应。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地学习,能适应个别差异,由于采用小步子的方法,复杂的课题可以化难为易。它的缺陷在于,只管学生学习的结果,不能判断学生理解的深浅和是否进行创造性思维;不适用于技能训练和艺术学科;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人际交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