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往的教学模式

交往的教学模式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生的思维和情绪围绕知识点或问题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时不同形式的对话依据教学的需要而得到适当、合理的运用,教师会采取有效的策略调节教学的进程、内容以及对话的形式,师生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动和自主的地位,寻求知识点或问题的解答。反馈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师本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其持有的成见为前提而对文本的理解;生本对话,是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

三、交往的教学模式

对话教学

它是指在民主、平等的环境条件下,师生通过不同的对话形式进行共同学习活动的过程。没有民主、平等为核心的氛围,对话是徒有形式的或者说是假对话。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问答等多种对话方式体现出对话形式的丰富性,不拘于某一种形式。对话的内涵也是丰富的,代表了教学的先进意识或理念,也代表了教学方法的最新发展动向,就是说,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李镇西,2004)。

与交往教学理论一致的,对话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从教学的直接目的看,它需要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批判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你”的视角和态度看世界的方式。虽然对话形式有多种,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学生与客体(客观世界)的对话,学生面对教学内容构建客体的意义;第二,学生与自己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关系,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进行反思性学习;第三,学生与他人的对话,因为课堂学习是在师生对话和伙伴对话中实现的。这三种对话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媒介的融合关系。(佐藤学著,钟启泉译,2004)

对话教学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激发阶段。教师设法采用有效的策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情绪开始振奋,产生交流的愿望。

(2)对话展开阶段。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激发起来之后,思想的兴奋点转向了教师设计好的知识点或问题,试图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这过程中教师会采取有效的策略主动引导学生有效地思考知识点或问题,一旦与学生的知识背景或结构产生互动,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3)对话深化阶段。师生的思维和情绪围绕知识点或问题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时不同形式的对话依据教学的需要而得到适当、合理的运用,教师会采取有效的策略调节教学的进程、内容以及对话的形式,师生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动和自主的地位,寻求知识点或问题的解答。

(4)反馈阶段。反馈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是回答学生对知识点的疑问、问题的困惑,试图帮助学生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反思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遗漏与失误,找到改进的办法,看到学生的对话方面的进步,寻求完善的办法。(朱德全等,2003)

热点聚焦9-2   对话教学的不同形式

目前,对话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的形式也有了极大的分化,通过下述的一些对话形式,不难从中看到一些相似的地方。

第一种教学对话的形式包括:(1)“以教师为中心”的“问答”式对话教学;(2)“以学生为中心”的“愤悱”式对话教学;(3)“师生关系平等”的“交际”式对话教学;(4)“突出问题焦点”的“辩论”式对话教学。

第二种教学对话的形式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2)学生之间的对话;(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4)学生与自我对话;(5)“人—机”对话。

第三种教学对话的形式包括:(1)自我对话;(2)生本对话;(3)生生对话;(4)师生对话。

第四种教学对话的形式包括:(1)言语型对话,表现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主要是指师生之间蕴涵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生生对话,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某一共同话题所展开的讨论与交流。(2)理解型对话,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师本对话)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其持有的成见为前提而对文本的理解;生本对话,是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3)反思型对话,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在世界的咀嚼和回味、认识和探究。教师的自我对话常常表现为:我是否尊重了学生?我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我是否很好地阐释了课程内容?学生能否在我的阐释中走向敞亮?等等。学生也常与自我对话:我真正理解课程内容了吗?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我和他们的看法不同?我的观点有哪些需要进一步修正?我该用何种方法去探究?等等。

(朱德全等,2003;李宝庆,2003;王玮,2004;张增田,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