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往教学理论简评

交往教学理论简评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往真正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交往的视角看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在本章开头的案例中,面对那位面红耳赤的小男孩,董老师给我们展现出的是充满温情的笑容,她没有让这种尴尬继续下去,反而话锋一转,轻声地询问孩子的想法,不仅舒缓了孩子的紧张情绪,更让男孩从容不迫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看到董老师人文性的一面。

四、交往教学理论简评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交往教学应该被视为20世纪初兴起的活动教学、互动教学的延伸,是20世纪解放学生主体的教育改革中迈出的新的一步。通过交往的视角看教学,我们会赋予课堂新的意义。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一起探索知识、寻求真理、相互理解,发现内心的真情实感,彼此合作、学会相处的规则与责任。交往真正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交往的视角看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第一,教师的独占。课堂里大部分的时间成为教师的表演,即使冠以知识传授的名义,也只是重视教学认知过程。第二,教师的独白。课堂里出现为数不多的问答机会,教师也是极力把学生的思路引向预定的答案,学生缺乏深层的感受和的思考,师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倾听和对话。第三,教师的独断。课堂里的活动都是教师预设好的,缺乏动态的变化和学生的参与,更因为教师的偏见而把部分学生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师没有真正的平等意识。

从未来的教学改革看交往和对话的教学价值,我们确信师生都是以主体的身份在课堂里探索、感受与合作,表达的时候对方在倾听,敞开心扉的时候对方在感受,在宽松的氛围里自由地探索和表现,知识与真理、品行与认知都是教学交往过程的自然结果。

在本章开头的案例中,面对那位面红耳赤的小男孩,董老师给我们展现出的是充满温情的笑容,她没有让这种尴尬继续下去,反而话锋一转,轻声地询问孩子的想法,不仅舒缓了孩子的紧张情绪,更让男孩从容不迫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看到董老师人文性的一面。真诚倾听学生的声音,哪怕是幼稚的,甚至是错的,她给予学生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不是压制而是期待。董老师即兴为孩子们朗读的香港诗人西西的《可不可以说》,那充满智慧的语言不仅浸染了孩子们的心灵,也给执著于“标准答案”的教学带去别样的追求,它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建构起孩子们的新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