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状腺术后替代及抑制剂量

甲状腺术后替代及抑制剂量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老年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引起的一组内分泌疾病。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约占90%以上,系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TSH不敏感综合征是由于甲状腺对TSH有抵抗而引起的一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性甲减伴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型糖尿病,称为Schmidt综合征。原发性甲减在治疗后血催乳素恢复正常,而垂体瘤者无效。

老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lderly hypothyroidism),简称老年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引起的一组内分泌疾病。病情严重时各型均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myxedema)。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较为复杂,以原发性(甲状腺性)者为多见,其次为继发性(垂体性),第3性(下丘脑性)及末梢抵抗性其他原因少见,发病机制随病因和类型不同而不同。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约占90%以上,系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大多为获得性甲状腺组织被破坏的后果。大多数老年人甲减属原发性,其病因是炎症,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或病毒感染等所致,尤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隐袭发病者较多。

2.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由于垂体或下丘脑疾病致促甲状腺激素(TSH)不足而发生继发性甲减。常因肿瘤、手术、放疗或产后垂体缺血性坏死所致。垂体前叶被广泛破坏者,常有复合性垂体激素分泌减少表现;个别原因不明者可表现为特发性单一性TSH分泌不足。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不足可使TSH及TH相继减少而致甲减,可由下丘脑肿瘤、肉芽肿、慢性炎症或放疗等引起。

3.促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少见。TSH不敏感综合征是由于甲状腺对TSH有抵抗而引起的一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部分病例与遗传有关,家系调查结果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是由于TSH受体基因突变或TSH信息传递中CAMP生成障碍所致。TH不敏感综合征常呈家族发病倾向,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可能是由于TH受体基因突变,TH受体减少或受体后缺陷所致。

【病理改变】

1.甲状腺

(1)萎缩性病变:多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早期腺体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久之滤泡毁坏代以纤维组织,残余滤泡上皮细胞矮小,滤泡内胶质显著减少。放疗和手术后患者的甲状腺也明显萎缩。继发性甲减者亦有腺体缩小,滤泡萎缩,上皮细胞扁平,但滤泡腔充满胶质。

(2)甲状腺肿:甲状腺肿伴大小不等结节者常见于地方性甲状腺患者,由于缺碘所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后期也可伴有结节;药物所致者,甲状腺常呈代偿性弥漫性肿大。

2.垂体 由于老年人内分泌功能减弱使得TH减少,反馈抑制减弱而TSH细胞增生肥大,久之腺垂体增大,或发生腺瘤,或同时伴高催乳素血症。垂体性甲减患者的垂体萎缩,可形成肿瘤或肉芽肿等病变。

3.其他 皮肤角化,真皮质有黏多糖沉积PSA或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形成黏液性水肿。内脏细胞有同样物质沉积,严重病例有浆膜腔积液。骨骼肌、平滑肌心肌均有间质水肿,肌纹消失,肌纤维肿胀断裂并有空泡。脑细胞萎缩、胶质化和灶性蜕变。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内皮质膜细胞增生。胃肠黏膜萎缩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有怕冷、少汗、乏力、少言懒动、动作缓慢、体温偏低、食欲减退而体重不减或增加。典型黏液性水肿往往呈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眼睑浮肿、唇厚舌大、皮肤干燥发凉、肿胀增厚、粗糙多脱屑、毛发稀少。

2.精神神经系统 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嗜睡,精神抑郁,有时多虑而有神经质表现,严重者发展为猜疑型精神分裂症。重症者伴痴呆、幻想、木僵、昏睡或惊厥。黏蛋白沉积致小脑功能障碍时,出现共济换调、眼球震颤等。

3.肌肉与关节 主要表现为肌软弱乏力,也可有暂时性肌强直、痉挛、疼痛等,偶见重症肌无力。

4.心血管系统 心动过缓,常为窦性。心浊音界扩大、心音减弱,超声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一般为高比重浆液性渗出物。

5.消化系统 常有厌食、腹胀、便秘,严重者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或黏液水肿性巨结肠。由于胃酸缺乏或维生素B1 2吸收不良,可致缺铁性贫血或恶心贫血。

6.内分泌系统 性欲减退,男性出现阳痿,女性常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育症。约1/3患者可有溢乳。原发性甲减伴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型糖尿病,称为Schmidt综合征。

7.黏液性水肿昏迷 见于病情严重者,诱因为严重躯体疾病、中断TH替代治疗、寒冷、感染、手术和使用麻醉、镇静药等。临床表现为嗜睡,低温,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肉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休克,心、肾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血糖正常或偏低,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常增高。

2.甲状腺功能检查 T4、T3 TT4(或FT4)降低早于TT3(或FT3)下降,甲状腺摄131碘率降低。

3.病变部位检查 原发性甲减者血TSH增高,下丘脑-垂体性甲减者常降低。TRH兴奋试验,静注TRH后,血TSH不升高提示为垂体性甲减。延迟升高者为下丘脑性甲减,如血TSH基值已增高,TRH刺激后更高,提示为原发性甲减。血T3、T4增高,血TSH(基础值或TRH兴奋后)正常或增高,临床无甲亢表现,或甲减患者使用较大剂量TH仍无明显疗效者,提示为TH不敏感性甲减。

4.影像学检查 有助于异位甲状腺、下丘脑-垂体病变等的确定。

5.甲状腺穿刺活检 有助于诊断。

6.超声学检查 了解甲状腺大小、甲状腺血流情况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7.病因检查 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病因判断。如TGAB、TPOAB增高,表明原发性甲减是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所致。

【诊断】

(1)老年人甲减难度较大,表现为畏寒、乏力、活动量少时容易被人误认为衰退现象。

(2)除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检测TT4、FT4、TT3、FT3、TSH以及TRH兴奋试验等确立诊断。

(3)在确诊甲减基础上,进一步按上述检查鉴定病变部位,并尽可能作出病因诊断。

(4)甲减患者T4、FT4降低,摄取碘呈低平曲线,FT4降低伴TSH升高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可诊断为原发性甲减。

(5)溢乳伴蝶鞍增大、高催乳素血症者,应除外垂体瘤,尤其是催乳素瘤的可能。原发性甲减在治疗后血催乳素恢复正常,而垂体瘤者无效。

【鉴别诊断】

1.贫血 早期轻型甲减多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为贫血。查T3、T4、TSH区别。

2.慢性肾炎 表现为特发性水肿是由于TBG减少,但甲减病人尿检正常,血压正常肾功能正常。

3.其他 单纯性肥胖、更年期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确诊时还应排除低T4或低T3综合征,怀疑异位甲状腺,或甲状腺结节、颈部肿块的性质未明时,可考虑用甲状腺细针活检或甲状腺扫描技术予以鉴别。

【防治】

1.对症治疗 有贫血者补充铁剂、维生素B1 2、叶酸等,胃酸低者应补充稀盐酸。

2.替代治疗 用TH替代,永久性者则需终生服用。

(1)用法:对常规替代治疗者,考虑用左旋甲状腺素片(L-T4)口服。一般初始剂量为25~50μg/d,6周后可增加到75~150μg/d。如无L-T4,亦可用干甲状腺口服,此药价廉易得,但制剂中的TH含量不稳定,T3/T4比值较高,加上甲状腺球蛋白水解后释放的以及在外周组织转换的T3,常导致高T3血症。初始用量15~30mg/d,视需要每数周增加10~20mg/d,长期维持用量60~180mg/d。此外,尚有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T3)和LT3/L-T4混合片剂等,但均不适合于甲减的常规替代治疗。

(2)注意事项:替代治疗的目标是用最小剂量纠正甲减而不产生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除继发性甲减和罕见的TSH受体缺陷伴甲减外,评价替代治疗效果的最佳指标是血TSH(常在治疗2~3个月恢复正常),理想的效果是血TSH恒定在正常范围(0.5~5.0mU/L)内,长期替代宜每6~12个月检测1次。血T3、T4仅作参考。替代用量受甲减病情及其合并症、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需要量、生活环境及劳动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强调基础替代用量个体化。在替代治疗中,遇有青春发育、应激、腹泻、吸收不良、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福平、卡马西平(卡巴咪嗪)氢氧化铝、苯妥英钠等时,应适当增加用量。而老年人或合并冠心病者的用量宜小。替代必须从小剂量开始,视病情需要每2~3个月增加剂量1次,直至达到最佳效果。接受长期替代治疗者要注意监测体重、心功能等,防止因TH过量引起的骨质疏松、假性脑瘤或冠心病恶化等的发生。

3.黏液水肿性昏迷的治疗 即刻补充TH严重者静脉注射L-T3,首次40~120μg,以后每6h5~15μg,至患者清醒改为口服;或首次静注L-T4100~200μg,以后每日注射50μg,待患者苏醒后改为口服;如无注射剂,可以T3片剂(20~30mg/次,每日4~6h1次),或T4片剂(量同前)、或干甲状腺(30~60mg/次,每日4~6h 1次)经胃管给药,清醒后改为口服。有心脏病者起始量为一般用量的1/5~1/4。保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滴注,等患者清醒及血压稳定后减量。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日500~1 000 ml,缓慢静脉滴注,必要时输血。入水量不宜过多,并随时监测水、电解质、血T3、T4皮质醇酸碱平衡及尿量和血压等。控制感染,抢救休克、昏迷并加强护理。

4.病因治疗及预防 甲减主要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缺碘、放射治疗及手术等所致,如及早预防可减少发病。例如针对地方性缺碘者,采用碘化食盐并加强临床治疗,甲减发病已明显减少,由药物引起者,应注意及时调整剂量或停用。

(王应立 黄纪昌)

参 考 文 献

1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Report of a WHOC onsultation.Part I: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partment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Ceneva,1999

2 Asia-Pacific Diabetes Policy Group.Type 2diabetes.Practical target and treatments.3rd edition,2002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 Care.2003,26(suppl 1):33

4 金文胜,潘长玉.糖尿病治疗新观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3,23(1):1

5 金文胜,潘长玉.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571

6 赵水平,王钟林,陆宗良.临床血脂学.长沙:湖南科学出版技术出版社,1997:91-94,198-224,283-337

7 陆宗良.脂质代谢异常与冠心病.见:陈在嘉,徐义枢,孔华宇主编.临床冠心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75-78

8 吴锡桂.北京首都钢铁公司男工冠军心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血压,血清TC和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中国循环杂志,1991,6(2):127

9 The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cientific Back groud and New Clinical Guidelines′.Nurtiti on,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1992,2:113

10 陆宗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0,6(2):151

11 耿德章.中国老年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5

12 魏太星.现代老年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598

13 刘汴生.实用临床老年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29

14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