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语言的发展

英语语言的发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丁语成为官方用语、法律用语和商务用语,也成了罗马化的上层凯尔特人的第二语言。随之而来的是对英语语言文化史产生了划时代影响的日耳曼征服。法律制裁为根据罪行和受害人的社会地位判定的罚金。(二)古英语时期就语言本身而论,前面所提及的都属于史前阶段。一直到600年之前,英语语言没有书面的记载。习惯上英语语言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 450~1066年。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英语中加进了相当数量的斯堪的纳维亚语成分。
英语语言的发展_英语翻译与文化交融

一、日耳曼征服与古英语

(一)日耳曼征服

日耳曼征服始于公元450年。在此之前,不列颠岛曾先后居住过伊比利亚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和凯尔特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450年)。伊比利亚人于公元前500年被凯尔特人征服并屠戮殆尽,在英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不列颠的语言文化史实际上始于凯尔特人。凯尔特人的语言属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包括今天的爱尔兰语、苏格兰语和威尔士语等。凯尔特人曾被罗马人征服和统治。公元前43年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率军进攻不列颠岛,但无功而返。公元前55年罗马帝国皇帝克罗迪斯率军4万人征服了不列颠岛的中部和东南部,即现在的英格兰。罗马人在英国的统治历时近400年。很自然这是不列颠社会生活罗马化的时期。拉丁语成为官方用语、法律用语和商务用语,也成了罗马化的上层凯尔特人的第二语言。约20座城市和上百个城镇建立起来,公路四通八达。城镇中有罗马式的住宅、公共浴池、庙宇、剧院。罗马式的住宅中有供暖设备、马赛克铺的地面和粉刷的墙壁。罗马式的服装、饰品、餐具、陶器及玻璃器皿广为流行。到公元3世纪基督教已开始在不列颠小范围传播。

公元5世纪初叶罗马帝国走向没落,开始受到日耳曼“蛮族”不断的侵扰。因内外交困,罗马当局不得不在公元410年撤走了罗马军队。罗马——不列颠帝国由此灭亡。随之而来的是对英语语言文化史产生了划时代影响的日耳曼征服。

早在公元4世纪,生活在北欧(今天的丹麦和德国西北部)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就开始不断侵扰不列颠,没有被罗马人征服的北部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也经常侵扰罗马——不列颠帝国的边境。当时的罗马人还能成功地抵御这些侵扰,但凯尔特人经过罗马化时期的平静生活已失去了战斗力,依赖罗马人来保护自己。罗马人撤走以后,凯尔特人失去了屏障,处于被动无援的境地。公元449年盘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渡过北海,大举入侵不列颠岛。凯尔特人也曾进行过顽强并有成效的抵抗,但最终没有逃脱灭顶之灾:有些地区的凯尔特人或被杀死或被驱赶到不列颠岛的北部和西部山区,即现在的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其他地区的凯尔特人则沦为奴隶。日耳曼征服实际上是文化上落后的民族对文化先进民族的征服,罗马文明被破坏殆尽,城镇被焚毁、遗弃。当时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的经济手段是狩猎、游牧和耕作,城镇生活对他们并无吸引力。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社会由家族和氏族组成,分为贵族和自由民。法律制裁为根据罪行和受害人的社会地位判定的罚金。犯罪的认定采用神裁判法(古代的一种判罪法,即让被告抱灼烧之物或服毒,把其结果看作神的判断)或根据数人的证词。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把各自的日耳曼方言、原始的民主观念和生活习俗带到不列颠,建立了新的家园。他们讲的日耳曼方言演变成古英语或盎格鲁-撒克逊英语。现代英语中的English和England是由古英语中的Englisc和England演变而来,而Englisc和England又由(Angle)派生演变而成。

(二)古英语时期

就语言本身而论,前面所提及的都属于史前阶段。一直到600年之前,英语语言没有书面的记载。这时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皈依了基督教,并学会了拉丁字母。确切地说,对基督教的皈依始于597年,对于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来讲,此举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在宗教信仰上有了依托,而且使他们与古罗马文明的遗产又重新有了接触。虽然在600年前后古罗马文明已经不那么辉煌了,但它当时肯定比英伦本土的任何文化都要优越得多。

习惯上英语语言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 450~1066年。中古英语——1066~1450年。现代英语:前期——1450~1700年;后期——1700年至今。当英国历史开始时,英国划分为好几个独立王国。有时其中的一些会对其他的一些王国施加控制或影响。在皈依基督教之后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最发达的王国是位于哈伯河和苏格兰接壤处的诺森比亚。到700年时,这个王国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为发达的文明。有些历史学家称之为“诺森比亚文艺复兴”,这是欧洲历史上数次文艺复兴中最早的一次。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占英语中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史诗《贝奥武甫》。到8世纪时,诺森比亚的力量衰落了,文明的中心南移到中部的一个王国——麦西亚。又过了一个世纪,文明的中心又转移到西部撒克逊人的一个王国——威塞克斯。西部撒克逊人最著名的国王是阿尔弗雷德大帝。他在位于9世纪后半叶, 901年去世。阿尔弗雷德大帝的闻名于世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军事家和统帅,而且由于他是一位积极的知识倡导者和传播者。他建立并资助学校,组织并亲自参与翻译了大量的书籍。在此期间,两个世纪之前的诺森比亚文学在西撒克逊被记载下来。实际上,流传至今的大量古英语作品基本上都是用900年或更晚些时候的西撒克逊方言写下来的。

在军事领域,阿尔弗雷德最大的成就是他成功地遏制了北欧海盗的入侵。在9、10两个世纪里,斯堪的纳维亚人乘船由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发开始入侵英伦本土。

他们四处进攻,随意劫掠,而自己则丝毫没有损失。他们先是劫掠意大利和希腊,进而在法国、俄国和爱尔兰定居,然后将冰岛和格陵兰作为其殖民地,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英格兰。在多年的劫掠和攻击之后,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一支军队于886年在英格兰的东部海岸登陆。除了阿尔弗雷德大帝领导下的威塞克斯王国,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在经过多年征战之后,双方终于达成一项和平条约。条约将英格兰从西北到东南画了一条线。界线东侧由斯堪的纳维亚人管辖,界线以西由威塞克斯王国统治。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英语中加进了相当数量的斯堪的纳维亚语成分。在当时斯堪的纳维亚语与英语间的差别并不像现在的挪威语或丹麦语与英语间的差别那样大。或许讲英语者多少能够听懂那些刚刚定居在英格兰东部的新居民的语言。

二、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

(一)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

在从8世纪到10世纪的三百多年中,东欧的马扎尔人、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纷纷侵扰周边国家,欧洲大部分地区又经受到第二次“蛮族”攻击的浪潮。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入侵者,又称“北欧海盗”,多是商人、殖民者或战士。可能是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可供垦殖的沃土不够充足,斯堪的纳维亚人,主要是丹麦和挪威人开始到海外冒险。他们主要的侵扰目标是不列颠、法国北部和低地国家。北欧海盗的航海技术很发达。他们的航船既可越洋远航,也可在只有三英尺深的浅水中航行。这给他们的掠夺和侵扰行动带来很多便利。8世纪晚期起,他们开始对不列颠进行海盗式掠夺,有时做些交易,有时登陆大肆劫掠而去,并不久留。挪威人主要劫掠爱尔兰,而丹麦人的海盗行径主要发生在英格兰。从9世纪中叶起,丹麦人开始变海盗式掠夺为征服与占领,并大量移民,在英国北部建立了丹麦区。后来,丹麦人继续南侵,先后占领了诺森伯里亚、梅尔西亚和东盎格里亚。在南部的威克萨斯,丹麦人遭到艾尔弗雷德大帝领导的顽强抵抗。但丹麦人始终没有被赶出英国,还一度成为英国的统治者。他们在新的家园逐渐与英国人融合,成为英吉利民族的一部分。

(二)对古英语的影响

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在英语语言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英国人后来采用的十二进制就来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北部和东部(原丹麦区),有大量地名来自丹麦语或丹麦语构词成分。英语还从斯堪的纳维亚语中借入相当数量的词汇。由于斯堪的纳维亚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同属日耳曼人,血缘关系很近,文化上又有很多近似之处,这些借词多属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在斯堪的纳维亚语借词中不仅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还有代词、介词、副词,甚至还包括动词be(是)的一种形式。代词they(他们:主格),them(他们:宾格),their(他们的:所有格)来自在斯堪的纳维亚语。Both(两者)和same(相同的)也来自在斯堪的纳维亚语。虽然它们主要用作其他词类,但也都可以用作代词。介词till(直到)和fro(向后)均来自在斯堪的纳维亚语,fro曾作为from(从)的等值词广泛使用,现在在短语to and fro(来回)中保留了下来。though(尽管)是连接词,同样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借自斯堪的纳维亚语的还包括副词aloft(向上)、seemly(合适的)、hence(因此)、Where(何处)等。are是动词be(是)的现在时复数形式,也源于斯堪的纳维亚语。由于文化交流,从其他语言中借入词汇是很常见的。但借入基本词汇,甚至功能词却非同一般。这更能说明斯堪的纳维亚语和英语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斯堪的纳维亚人与英国人之间密切的血缘关系。

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对古英语的影响还涉及语法。现代英语中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现在时句子中动词加词尾——即源自斯堪的纳维亚语。斯堪的纳维亚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有大量的同源词。这些同源词常常只在词尾存在差异。因此,如果把这些词尾去掉,丹麦人和英国人之间的交际就会比较顺畅。这加速了古英语中表示格、性等语法关系的词尾消失,也就是说,加速了英语从综合语向分析语的转变。

英国前首相、历史学家丘吉尔先生认为英语国家的个人主义源于斯堪的纳维亚人,特别是丹麦人。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土地上耕作或在海上捕鱼,主要依赖个人的力量,这是其个人主义人生观的基础。随着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英格兰并在此定居,个人主义人生观进入英格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古希腊人的民主和人定胜天的信念融合,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宗教改革和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化,形成了英语国家乃至整个西方国家注重个人权益、主张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对立的个人主义文化。

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主要差别是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或环境主义文化的差别。西方文化,包括英语国家文化,是个人主义文化,而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或环境主义文化。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的是个人相对于社会或其他个人的权利。美国可能是最崇尚个人主义文化的国家。例如,美国人总把自己看作个人,而不是看作美国的代表。有一位美国学者曾说:美国人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甚至他们的头发都标上了号码。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非常看重个人隐私权。

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人与自然、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一词始见于宋代,就是指这种重和谐统一的文化潮流。“天人合一”观源于周朝,后逐渐成为传统中国文化的主流。集体主义或环境主义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强调人对于其他人或社会的义务与责任。集体主义或环境主义文化仍是当代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诺曼征服

(一)诺曼征服

在古英语时期即将结束之时发生了英语语言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诺曼征服。诺曼底是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北部向内陆纵深约70英里的一个狭长地区。该地名来自north men(北方人),即讲北日耳曼语的丹麦人。9、10世纪(北欧海盗入侵英国之际)一支丹麦人陆续移居法国诺曼底,后与法王签订和约:法王承认丹麦人对诺曼底的占领,诺曼底丹麦人承认法王为宗主。在以后的150年中,诺曼底人发展成为法国的重要力量,诺曼底公爵的权力有时甚至超过法王。诺曼底人具有很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他们很快就放弃了自己的日耳曼语和日耳曼风俗习惯,从语言到生活习俗全盘法国化了。

1042年至1066年在位的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他的主要顾问威尔萨斯伯爵哈罗德和表弟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都声称自己有王位继承权,而在爱德华死后登上王位的是哈罗德。为了抵御威廉的入侵,哈罗德屯兵于英国南海岸。但威廉的入侵因风向不对而推迟了。于是,哈罗德率军北上去迎击同样垂涎英王王位的挪威人的入侵,并于1066年9月25日歼灭入侵军,杀死其统帅。威廉在三天后的28日率军在英国南海岸登陆,攻入英国。哈罗德急忙率军南下,试图在威廉的军队立足未稳时予以打击。然而,哈罗德的军队已成疲惫之师,加之在与挪威入侵者的战斗中蒙受伤亡,在人数上已少于威廉的军队,因此,英军在与威廉的军队在哈斯丁决战中溃败。据传说,哈罗德在战场上被流矢射中眼睛身死。英军的很多军队将领也在哈斯丁阵亡。此后,威廉一路顺利,未遇有效抵抗,加冕为王。此后,威廉残酷地镇压各地的反叛者,逐步确立了诺曼底贵族在英格兰的统治地位。同时,法国教士也在英国教会中成了统治者。随威廉的军队来到英国的还有诺曼底平民,他们中有很多人也留在了英国,而且在随后的200多年中人数越来越多,每一个诺曼贵族周围都有一群诺曼侍从。诺曼征服者的后裔后来逐渐融入英国社会,成为英吉利民族的一部分。

(二)诺曼征服后的法语与英语

诺曼征服之后,英国的统治阶层已是诺曼底人的天下,很自然他们继续使用法语,而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英国农民)仍然使用英语。诺曼底人也在与英国人交往中逐渐掌握一点英语,包括威廉本人也曾有意识地学习英语。但诺曼底人没有制定政策,要求掌握被统治阶级所使用的语言。这样,在英国就出现了英语和法语并存的局面。最初讲法语的都是诺曼底人,后来很多与诺曼统治阶级交往密切的英国人也开始学讲法语。很快语言不再是民族的标志,而成了社会阶层的标志。上层的诺曼底人和英国人讲法语,下层的英国农民则使用英语。

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后仍与法国保持密切联系,在诺曼征服以后的近200年间,历代英王同时又是诺曼底公爵,英王亨利二世(1154~1189)更是曾经领有法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他们中多数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法国。当时的英国贵族也是如此,他们大多也在法国拥有财产和土地,或为自己的利益或追随英王,长期逗留在法国。更多地关注法国的英国统治阶级自然继续使用法语作为交际语言,而英国被统治阶级则继续使用英语。

但1200年以后,这种情形逐渐发生了变化。首先,英王约翰因拒绝以诺曼底公爵的身份去法国宫廷受审,而被判失去诺曼底。法王菲力普利用这一机会占领了诺曼底。这一事件发生在1202年,它促使英王和英国贵族更多地关注其在英国的利益,使英、法贵族开始分离。到1250年左右英、法贵族的分离基本完成,英国贵族已基本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财产和土地。这样,英国统治阶级使用法语的主要原因已不复存在。但是,尽管英王和英国贵族的经济利益已英国化,他们仍然保持着法国化的审美观和生活习俗。英王身边时时充斥着讲法语的新宠臣。特别是到13世纪,法国文化在欧洲已处于领先地位,被看作最高雅的文化。欧洲各国宫廷与显贵都以讲法语为荣。因此,1250年以后,英国的上流社会仍流行法语。但此时法语已不再是法裔贵族的母语,而是代表高雅文化的语言。在议会、法庭、国家及法律文书、教育等场合或领域仍主要使用法语。当时的法语有四种主要方言:诺曼底方言、东北部的皮卡德方言、东部的伯甘丁方言和巴黎的中央方言,地位最高的是巴黎的中央方言。随诺曼征服进入英国的是掺入一些北部方言特征的诺曼底方言。由于受到英语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言已和上述四种法语方言都有了较大差别,成了一种法国人觉得好笑、英国人感到有点自卑的法语方言。这一点成了法语在英国日渐没落的原因之一。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1337~1453)使英法成为敌对国家,使法语成为敌人的语言。这也是法语在英国没落的原因之一,英语则继续作为大众的交际语言。所不同的是由于英国人民族意识的提高,英语的地位已开始上升,即使在贵族阶层中习得英语或会讲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1349年英国爆发“黑死病”,总人口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可以想象,受难最深重的是劳动人民。劳动者大量死亡,造成劳动力匮乏。当时的英国农民由于对生活状况不满,于1381年发动起义。由于这两个原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有所提高。英语是农民所使用的语言,其地位自然与农民的地位密切相关。英语地位提高的另一个原因是英国中产阶级的出现。到13世纪中叶,在英格兰已出现了约200个有很大自主权的城镇,人口1000到5000人不等。此外,还有一些人口更多的大城镇,例如伦敦和约克。城镇人口主要由工匠和商人构成。随着财富的累积,这些工匠和商人的地位日益提高,形成了位于贵族与农民之间的中产阶级。该阶级使用的语言也是英语。

英语的地位日益提高,终于在14世纪末在宫廷、法庭和学校全面取代法语,重新成为英国的国语。

(三)对中古英语的影响

诺曼征服以后不久,英语就进入中古英语时期(1150~1500)。在这段时间里英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变化直接与诺曼征服有关,有些则与其间接相关。诺曼征服对英语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词汇上,英语中的法语借词在数量上首屈一指,大得惊人。由于英法两种文化关系密切,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法国文化要优于英国文化,所以很自然英语从法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在从诺曼征服到中世纪结束这段时期内,英语从法语中借入1万个以上词汇,其中百分之七十五沿用至今。

诺曼征服以后进入英语的法语词汇可分为若干类。第一类是有关政府与行政管理的词汇。一个民族征服了另一个民族,自然会关心与政府和行政管理权有关的事物,因此,很多与此有关的词汇进入英语。诺曼征服以后,法语长期是英国的法律语言。现代英语的法律术语大多来自法语。在中世纪的英国事物中战争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诺曼征服以后英国陆军和海军皆由法国人控制,很自然在英语的法语借词中有不少军事术语。当时法国文化的先进性也反映在与文学、艺术、科学、医学有关的法语借词上。英语还从法语借入其他很多名词、动词、形容词,反映出诺曼征服对英国社会文化生活方方面面广泛的影响。另外,也有一些法语的短语进入了英语。

由于相对于当时的英国文化而言,法国文化是征服者的先进异族文化,可以推断很多法国文化中的观念、事物、物品进入了英格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格兰文化的进程。但并不是伴随着每一个法语借词都有一个新观念或事物进入英国。在一些情况下实际上是随着法国人涌入英格兰,英语中出现了很多指称同一观念或事物的英语词和法语词共存的局面。后来,法语词逐渐胜出,存留下来,而英语词消失了;或者英语词和法语词都保留下来,但各自的词义发生细微变化,成为近义词。

中古英语的其他方面,包括语音、语法、拼写和书写系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语法上的变化,也就是英语中表示格、性等语法范畴的词形变化大量消失。在中古英语时期,表示名词的性的词形变化已经消失,多数情况下只保留了所有格和复数的词形变化,已经和现代英语较为接近。到中古英语后期,表示形容词的格、性、数的词形变化已基本消失。中古英语时期,动词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其一是大量强式动词(不规则动词)转化为弱式动词(规则动词),简化了动词的词形变化。其二是动词变位的简化。比如,动词过去式的单数、复数及过去分词形式趋于统一。由于大量的词形变化消失,中古英语转向主要依赖于词序及功能词来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基本完成了由综合语向分析语的转化。中古英语在语法上的巨大变化与诺曼征服只有间接的关系。英语语法的变化的直接原因是英语语音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在古英语时期就已开始,到10世纪时就已非常明显。诺曼征服只是为这一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诺曼征服使英语在约300年的时间里成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语言。当时的农民及其他劳动者一般都较少经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常常是语言变化的阻力,因此可以说诺曼征服为英语的自由发展变化排除了障碍。除此之外,中古英语语法的变化与诺曼征服无关。

四、欧洲文艺复兴

15~17世纪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文明的开始,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欧洲文明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对欧洲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6世纪的欧洲史学家认为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艺术的复兴,因而得名。古希腊-罗马人被看作是西方两大精神祖先之一。西方人普遍把自己看作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而把古希腊-罗马文明和现代西方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首先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在15世纪的欧洲,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面临冲破封建桎梏的重要使命。在政治上,欧洲的封建割据已引起广泛的不满,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表现出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在文学艺术上,出现了但丁、薄伽丘、拉伯雷、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莫尔和康帕内拉等一大批文艺大师,他们的作品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在自然科学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向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统提出挑战;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的航海地理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伽利略在数学、物理、科学实验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总的说来,欧洲文艺复兴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为旗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一场伟大运动。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科学、文学和艺术的高涨。

(一)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14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来发展到欧洲各国,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14世纪的意大利具备了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两个主要因素: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古典文化的复兴。到14世纪,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工商业城市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商品经济非常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的资产阶级首先在这里产生。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建立了城市共和国。具有资本主义特点的世俗城市生活是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现实社会基础。意大利又是古罗马统治的中心,深受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本土古希腊-罗马文明遗产,还通过与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文化交流获得了大量古典文化书籍。这为古典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充分的典籍。这些典籍中强调的人是世界的核心与主宰、人定胜天、人应享受民主与自由等思想,在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与意愿演变成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是与古典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与中世纪宗教思想相对立的世俗主义思想,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个性解放与自由,反对以上帝为中心的中世纪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神学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从意大利扩展到整个西欧,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在整个文艺复兴运动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以它为武器对中世纪封建教会和神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世俗享受,反对禁欲苦行,有力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西欧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二)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文学、艺术、科学空前繁荣,出现了很多流芳百世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其中与英语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是英国剧作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代表了当时欧洲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为后人留下了37部戏剧、150多首十四行诗和2首长诗。

莎士比亚给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名著。他的作品对英语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语中有大量的谚语、警句、格言、典故来自莎士比亚文学作品。据说,曾有一个对莎士比亚知之甚少的人应邀去欣赏莎士比亚戏剧,当被问及观剧感想时,他说没什么,只是很多引语堆砌在一起。殊不知,这些引语就是来自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

(三)文艺复兴与早期现代英语

文艺复兴时期正值早期现代英语形成时期。在早期现代英语中词类转换非常普遍。在早期现代英语中曲折形式继续消失。名词只是在复数和所有格中才保留曲折形式。形容词也只在比较级和最高级中保留着曲折形式。由于名词格的变化消失,早期现代英语的词序已基本固定,形成了主语-动词-宾语(SVO)的基本句式。总体来说,早期现代英语虽然仍有自己的特点,但已经很接近当代英语了。

五、现代英语

15~16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开始迅速发展,拜金主义盛行,欧洲陷入追求财富的狂热之中。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海上冒险和殖民掠夺,法国、荷兰、英国等紧随其后。英国人的海上冒险是在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开始的。那时,英国船只开始世界探险并与其他国家做生意。不久他们便与当时的海上强国发生冲突。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了强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扫除了英国海上扩张的主要障碍。从此,英国走上了迅速向海外扩张、大肆进行海外掠夺的道路。从1651年到1678年与荷兰海军数度兵戎相见,最终战而胜之。经过长期与法国的对抗,英国终于在18世纪中叶取代法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军事霸主。随着英国的海外扩展,英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在世界上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英属殖民地。英语也随着英国移民走向世界。随着历史的进程,以英国移民或其后裔为人口结构主体的北美和大洋洲殖民地相继取得独立,成立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新兴英语国家。

1662年,正式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提倡用质朴的英语探讨哲学和自然科学。从此,英语逐渐代替拉丁文成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语言,这就要求它更准确、清晰、合乎逻辑,更有说服力。17世纪英国文学家德莱登澄清了英语的句法,早期现代英语发展成了一种相当成熟的语言。

英语的发展一直受到两种趋势的影响:一是使之更丰富、典雅,二是使之保持纯洁、朴素。早期现代英语发展成为后期现代英语,主要是第一种趋势在起作用。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了一个理性的时代,要求英语的读音、拼写、词义、句法等都得有个统一的标准,于是产生了对字典和语法书籍的迫切需求。1755年,约翰逊博士编纂出版了《英语词典》,第一次把英语作为全民语言记录下来,对书面语、惯用法和拼写法的规范化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从此以后现代英语大体定型。另外,当时还接连出版了许多语法书籍,英语的准确程度和清晰程度得以大大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