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脚踏实地,全面发展

脚踏实地,全面发展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脚踏实地,全面发展 ——浅谈我国新一代驻外记者的综合素质钟正杰,男,生于1985年9月,浙江杭州人。作品多次获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驻外记者身处国际报道的第一线,应该把握政策,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谋略选材,对西方的不实报道作出最有力的回应。这样不但能顺利采访,得到第一手资料,深刻地报道驻在国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而且还可以得到国际社会对此的反应。

脚踏实地,全面发展
——浅谈我国新一代驻外记者的综合素质

img80

钟正杰,男,生于1985年9月,浙江杭州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部记者、翻译。200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2007年8月进入国际台阿拉伯语部工作。即将赴卡塔尔任国际台驻多哈站记者。先后采访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秘书长伊赫桑奥卢、卡塔尔首相哈马德、埃及投资部部长穆希丁、突尼斯旅游部部长塔拉提利等政界人物。作品多次获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国际新闻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大媒体的关注。驻外记者作为国际新闻第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而且由于身处异国他乡,处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驻外记者,必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即政治坚定、业务精通、言语生动、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等,可以说驻外记者是一个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驻外记者 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 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日益剧增,国际新闻越来越受到国内公众的重视。国际版在国内各大媒体整个版面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新闻的优劣已成为判断一家媒体质量、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媒体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大媒体对驻外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很多人眼里,驻外记者能游遍五湖四海,异常风光。在他们看来,只要掌握一门外语,就能胜任驻外记者的工作,其实并不是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大媒体对驻外记者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好新闻、做好报道,而是把与当地媒体开展合作、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也列为驻外记者所应当承担的业务范畴。

为了能圆满、出色地完成任务,驻外记者究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在笔者看来,良好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及坚强的心理素质是一名好记者,尤其是一名好的驻外记者所不可或缺的。

一、政治素质

周恩来总理曾经对外交官提出过十六字的原则标准:“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些要求也适用于驻外记者。

在新华社高级记者姚云前辈的眼中,驻外记者除了这十六字标准外,还需要加上另十六个字:“掌握(国际)形势,深入调研,提高敏感(政治敏感与新闻敏感),勤奋采写。”国际报道的政策性是非常强的。特别是涉及到中美关系、中东问题等一些重大敏感问题时,更是如此。作为一名驻外记者,要熟谙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立场,让我们的国际报道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大局。此外,同样一个国际新闻事件,如何选取角度,选择切入点,不同国家的媒体,会有不同的考虑。

作为中国驻外记者,要时刻注意把握以下“中国立场”。

(一)掌握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马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法是驻外记者“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的基础。只有掌握这些基础,才能正确的观察、分析、报道复杂纷繁的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国际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如果仅仅用简单的思维模式,就无法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只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才能自觉地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形形色色的各类事物。只有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眼光去观察问题,才能从事物的起因、发展、变化和结果的全过程中,从内因与外因、历史与现状、表象与本质、时间与空间等全方位上把握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二)正确把握和运用党和国家的政策和策略

驻外记者通过自己的文字、画面和声音,向中国宣传世界、向世界宣传世界。但是,作为一名中国的驻外记者,在向世界宣传世界的同时,个人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着中国政府的立场。驻外记者在报道国际重大事件中不能避重就轻,只有正确把握和运用党和国家的政策和策略,才能以最恰当的文字作出正确的报道,从而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如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西方媒体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援非问题等国际地区事务方面都有着一些不利于中国的负面报道。驻外记者身处国际报道的第一线,应该把握政策,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谋略选材,对西方的不实报道作出最有力的回应。

(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驻外记者的工作是辛苦而富有挑战的,有时甚至会有生命的危险。作为驻外记者,要充分认识国际新闻工作的重要意义,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事业中去,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在国外记者站工作,除了由使馆以及当地公开推介的事件以外,更多的新闻需要记者主动出击,哪里出新闻就往哪里跑,而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出新闻的地方。我国驻巴基斯坦、伊拉克、耶路撒冷等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前辈们都曾出生入死,有的身受重伤(如国际广播电台驻埃及站记者郑磊),有的壮烈牺牲(如新华社记者邵云环)。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亲临第一现场,才能发回最真实、最生动、最具有感染力的报道。中国著名报人邵飘萍曾经说过:“新闻记者之尽职,以道德人格为基础,以仗义勇敢为先驱,而归本于责任心之坚固。”这一至理名言,可以作为记者,尤其是驻外记者立身的座右铭。

二、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驻外记者发挥自身才智的充分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驻外记者的职能和定位也发生了转变,除了做好采访报道等业务的同时,还担负着运用高科技现代化设备实现节目落地、节目制作、汉语推广等业务工作的开展。为此,新形势下的驻外记者必须具备更高综合业务素质。

(一)较强的外语水平

无论政治水平多高,知识多丰富,业务多精通,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尤其是驻外记者,没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就没法与当地居民交流,无法从当地媒体中挖掘新闻事实,没法了解发生于驻在国新闻事件中的真相,甚至连报道国际会议的时候也会一筹莫展。因此,较强的外语水平是一名驻外记者所必备的最基本的业务素质要求。一名合格的驻外记者,除了要掌握住在国的通用语言外,还要掌握世界范围内通行的英语。这样不但能顺利采访,得到第一手资料,深刻地报道驻在国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而且还可以得到国际社会对此的反应。

(二)高度的新闻敏感性

作为一名驻外记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即能够从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新闻线索中,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新闻敏感性主要体现在政治敏感度和新闻价值判断两个方面。

首先,政治敏感度表现在驻外记者的政治立场。正确把握外交政策和报道尺度是做好国际报道至关重要的一环。中东局势、巴以问题等敏感话题一直是国内外媒体报道的热点。作为中国政府对外的喉舌,驻外记者必须要对国家的对外政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清醒的头脑对敏感话题进行筛选、策划和设计,三思而后行。其次,新闻价值的判断考验驻外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一方面,在驻外期间很有可能遇到重大事件,这类事件的新闻价值比较容易判断。如半岛电视台借着伊拉克战争异军突起,CNN依靠海湾战争一举成名等等。同时,驻外记者也不能抓大丢小,有时候一些看似小的新闻事件,反映的却是个大主题,这就需要驻外记者透过表面看本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耶路撒冷站记者张晓羽的《“希望有一天我们能见面并成为好朋友”——以斯特罗特居民与加沙居民的新年愿望》一文中所报道的是巴以两国居民在新年时刻所举办的一个活动。这在突发事件不断的巴以地区也算不上是一个重大事件,但它却挖掘出战争地区永恒的主题:对和平的渴望。当时,以色列南部的居民仍然生活在对火箭弹的担忧之中,而加沙人民依旧生活在以色列的封锁与哈马斯的严控之下。在这种情况下,报道所体现的追求和平的主题非常符合时宜,充分地体现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培养新闻敏感性,一要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热点问题往往是一系列的问题,只有持续关注并且了解事件的背景、起因等,才能将一系列的事件联系起来,捋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发现表象背后的秘密。二是要关注世界以及地区格局的变化。一个新闻事件背后往往都是大国的利益博弈,在大国政治、强国政治主导的国际舞台上,如果仅仅注意到新闻事件的表层,而忽略其背后的大国角力,这样的报道就会浅薄甚至片面。三是要提高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加工能力,能对国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身处国外,在西方媒体舆论环绕的情况下,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清是非,找出事实的真相加以报道。四是要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新闻信息涉及的事物和知识十分广泛,要能从多方面的信息中提取准确并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信息和新闻资料,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作支撑,那些信息和资料就难以得到。五是要积极在驻在国、驻在地区建立人际网。通过和中国驻外使馆、中资企业、中资机构,以及当地政府、企业、媒体、相关社团组织等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同时也会方便驻外记者进行相关活动。

(三)牢记精品意识

驻外记者身处国际报道第一线,有机会深入到最内部了解事件真相。所以当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精心策划,积极准备,打造精品,这不仅有利于国内外学者对记者驻在国以及所驻区域涉及的热点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也能为驻外记者留下难忘的回忆。

精品需要用心去打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驻埃及站记者涂龙德为了完成《巴勒斯坦送别阿拉法特》的专稿,在阿拉法特还在巴黎治病期间,便动身从开罗前往拉姆安拉,与驻耶路撒冷站记者贺金哲一道负责相关报道。当得知阿拉法特的遗体将安葬在拉姆安拉总统官邸后,两人提前几天赶往安葬现场守候,是仅有的两名在现场近距离观察到安葬全过程的中国记者。由此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采制了丰富的音响。在音响采制前后,两人都遇到很多突发事件,有的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但是两人为了报道事件真相,不畏艰难,随机应变,终于在第一时间将专稿完成。专稿一经播出,便产生了较强的新闻宣传效果,同时也对西方媒体扭曲事实真相的报道进行了最为有力的抨击,最后该报道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类一等奖。

驻外记者的精品意识体现在精品的文字、精品的图片、精品的音响、精品的视频。文字表达不严谨或不生动就无法达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有可能给受众学习和使用祖国语言以影响。列宁说:“一个刚学会阅读,特别是刚学会阅读报纸的人,他就会很热心地看报,会不知不觉地吸收报纸上的词汇。”精品的文字应该是符合规范而优美的,同时依然需要重视表达能力,使听众能真实生动地还原新闻现场,简洁清晰地剖析新闻内幕。“无图无真相”,一张好的图片胜过千言万语,能让受众有亲临现场的感觉。加入的音响能够增加报道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增强现场感,使新闻广播报道具有诱人的可听性。“视频相对于文字和音频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传播画面直观易懂,形象生动,受众不受文化层次限制。”精品视频,能以最生动的方式再现事件的发生,让广大受众参与其中,了解真相。

精品作品是驻外记者事先的详细策划,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和优美的文笔,清晰的思维综合水平全方位的体现。

(四)熟练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各大媒体已经开始重视在线传播,一稿多用、多媒体传播的方法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媒体发展的焦点。现代的驻外记者不但要为广播电视供稿,还要为报纸、网站供稿,因此不仅需要文字报道,同时还要求有图片以及音视频。高质量的音频采集器、摄像机、照相机、多媒体软件的应用维护、发稿平台的使用、音视频格式、图片制作等都已经成为驻外记者的必备技能。熟练掌握Photoshop、Premiere、Cool Edit等多媒体软件以及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掌握音频录制、剪辑与合成、图片处理、电脑的运用、视频剪辑与后期制作、摄影等技术都已成为驻外记者基本业务素质之一。

三、心理素质

新闻具有时效性的特点要求记者们与事件赛跑。新闻工作对记者的要求是“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不论何时何地,当社会上发生事件时,就得亲临现场,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记者们常常在截稿期限的压力下工作。这一切不仅要求记者要有健康的、精力充沛的身体支撑,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保证。衡量正常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心理承受力的高低。

驻外记者的基本功之一就是采访,而驻外记者心理素质的高低对采访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的觉悟和能力,同样的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的新闻记者由于心理素质的不同,采访任务的完成程度是千差万别,在新闻事业道路上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同的。可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新闻记者的重要性是不能被忽视的,包括不卑不亢的沉稳心态、卓尔不凡的创新意识、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审慎缜密的理性思维等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驻埃及站记者涂龙德在拉姆安拉采访完成后已是夜幕降临,在返回记者站发稿的途中遭遇以色列大兵封路,无法通行。在这关键时刻,他并未放弃,开始与大兵闲谈,以发掘其的兴趣点。在交谈中,涂龙德发现大兵非常崇拜姚明,于是便以篮球、NBA、姚明等话题和大兵进行交流,最后大兵非常高兴,破例放行。这才使得专稿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回国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可以说这个事件充分说明了驻外记者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在紧急关头,要沉稳缜密,不言放弃,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在如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做好一名驻外记者是不容易的。一名优秀的驻外记者政治要强、业务要精、知识要博,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可以说,驻外记者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发挥党和国家新闻喉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洪潮.怎样做驻外记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12

[2]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3]论纯洁俄罗斯语言.列宁全集.第30卷,266

[4]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