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

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主义电影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片《卡里加里博士》讲的是一个古怪的故事。卡里加里博士的阴谋终于被戳穿,他自己也被看作疯子关进疯人院。影片《卡里加里博士》摄于1920年,中心主题是对侵略战争的残酷和专制统治的精神权威进行讽刺和抨击。

一、表现主义电影和《卡里加里博士》

当20世纪20年代成千上万的人为这种活动画面趋之若鹜的时候,电影中商业与艺术的矛盾渐渐显露出来。急功近利者把影片当作牟利的商品粗制滥造。观众虽然被新鲜感抓住,但也因为影片缺乏艺术性而感到沮丧,一些知识分子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矛盾,他们为电影的艺术前途担忧。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确是先知者。然而他们在对资本家绑在艺术身上沉重的商业桎梏感到愤怒的同时,又不能正视这种矛盾的社会原因。他们严重脱离群众,以知识分子“精英”自居,力图撇开广大观众来独立解决这种商业和艺术的矛盾。他们声称要从巴黎拉丁区的优秀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中间来寻找观众。单靠一些“优秀知识分子”观众把电影从商业中解放出来,自然是一种幻想。虽然当年无声影片的摄制费用没有后来有声片、彩色片那样昂贵,但对于没有资金来源的“优秀知识分子”来说,仍是一种沉重的经济压力。这就造成了对商业电影宣战的先锋派电影理论多、实践少和全盛时期十分短促的特点。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的兴起还同当时一部分人对无声电影的艺术前景抱有虚妄的幻想有密切的关系。当电影还是无声的时候,它那种纯粹视觉的活动画面,那种绘画和节奏元素,以及由无声的活动和黑暗环境引起的梦幻感觉,首先吸引住了现代主义艺术家,尤其是画家的注意。例如在1914年以前,意大利的未来主义的热烈倡导者马利内蒂曾把电影列入他们新的表现方法之内,只是由于大战爆发,才没有实现他拍摄未来主义影片的计划。在差不多的年代里,现代主义画家亚波利奈、毕加索麦克斯·约可布也都对无声电影表示过关注,另外立体主义、放射主义、俄狄浦斯神秘主义、同时主义、取消主义等都在造型领域对电影表示过关注。他们是从无声电影中看到了符合现代主义的抽象化和意识化要求的东西。

一批现代主义的画家很快就被吸收进了电影界。他们中间有法国立体主义画家费南·莱谢尔,瑞典的达达主义画家维金·艾格林,德国的现代派画家汉斯·里希特和毕尔特·罗特曼。第一部最著名的先锋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导演虽然是罗伯特·维内,但正如萨杜尔所指出的“这部影片真正的导演却是三个狂飙社的表现派画家,即布景师赫尔曼·伐尔姆、华尔特·罗里希和华尔·雷曼。”[1]表现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初,极盛于20年代,流行于德国、奥地利和北欧的一种艺术流派。它首先出现于绘画界,是对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画派的反拨,它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描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和真理。这一流派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用特殊手法反映现实世界。文艺界最有名的表现主义作家是瑞典的斯特林堡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其基本美学原则就是强调以夸张的、变形的、甚至怪诞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把作者的内心骚动情绪外射于所描绘的形象中。表现主义电影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主观唯心主义为哲学基础,把艺术看作“自我表现”的工具,用艺术来抒发个人情感或表现自己的观点。由于表现主义强调描写永恒的品质,他们影片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某些共性、抽象性和象征性,人物没有具体姓名,即使有也是作为符号来使用。

img10

卡里加里博士,德国

第二,非常重视表现形式和手法,特别着力于挖掘电影特性和电影手法,以求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他们在摄影和布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是在舞台布景和人物服装上采取变形、夸张的奇异效果。

第三,在艺术表现方面不求形似,重视写意,强调艺术假定性,有意把不相似作为艺术手段,甚至有意歪曲客观事物的形象。这一流派受绘画影响较深,其中的一些艺术家在绘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第四,表现主义艺术家大多有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甚至有宿命论的观点,他们着重表现人生的不幸、残酷和悲惨,有强烈的讽刺性。

影片《卡里加里博士》讲的是一个古怪的故事。卡里加里博士是精神病院院长,他摆出一副权威架势,暗中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他对青年舍柴施行催眠术,使青年由他摆布。博士先是把他当作为节目杂耍表演的玩物,然后指使他夜里去杀人。舍柴盲目地替他卖命,却被残酷折磨而死。卡里加里博士的阴谋终于被戳穿,他自己也被看作疯子关进疯人院。

表现主义电影之所以古怪,首先是社会原因。影片《卡里加里博士》摄于1920年,中心主题是对侵略战争的残酷和专制统治的精神权威进行讽刺和抨击。主人公卡里加里博士生动地体现了这种精神权威的心理状态:残忍、高傲、虚幻而狂暴。1918年战败的气氛笼罩着德国,广大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战争的痛苦以后,谴责战争,诅咒产生那次战争的社会。在影片中,他们用一切手段把这个世界弄得古怪离奇让人难以理解。表现主义影片古怪的另一个原因,竟然是为了赚钱。第一次世界大战毁掉了德国的电影,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好莱坞影片逐渐形成规模,在世界上称霸。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想要超过好莱坞,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当时这部影片的制片人埃立希·庞茂就想以古怪来构成德国电影的风格。他买下了这部关于精神病故事的版权,自己动手改编,又请了3位“狂飙社”的表现主义画家作为他的布景师和道具师。影片的布景形态奇特,所有的建筑物都变了形。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小镇在一座尖顶的小山上。小镇所有建筑都有尖尖的屋顶,大教堂的两个尖顶互相倾斜在一起。房屋的墙是倾斜的,窗户有的似风筝形,有的似三角形,一切物体严重扭曲。置景布光和远近距离都一反常态。主人公就处在这样一个变态的环境中。为了达到与布景协调,人物配上了怪异的衣帽,行动也故意夸张,以加强暴露和讽刺的力量。卡里加里博士身穿黑斗篷,一双眼睛在厚得出奇的眼镜片的后面向四处张望,他的白手套上有3条黑色的粗杠,与他帽檐下飘动的几绺白发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充分利用摄影,照明,布景和服装的特异性,以达到讽刺效果。影片布景的奇特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当时柏林街道上,广告上、剧场宣传画、咖啡馆装饰、商店招牌都是表现主义绘画,所以这种布景处理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影片大胆用背景缩小、移动摄影并从各种奇特角度去进行场面调度。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布光。影片明暗对比强烈,善于利用光的各种层次去刻画人物和渲染气氛,形成夸张、变形的效果,造成一个变态的世界。为了使影片中人物与这个变形协调,演员也要穿上变形的服装,脸上有夸张的化妆和造型。影片中出现的囚犯站在一个尖三角形的木桩顶端,强盗站在烟囱林立的屋顶上,梦游病人黑而瘦长的影子停留在一堵阴暗的高墙构成的变形而模糊的白色圆圈中。卡里加里在严格地用表现主义符号和线条构成的世界中大步前进。

电影剧本是20年代德国多产剧作家卡尔·梅育与捷克诗人汉斯·雅诺维支合写的。梅育出生于商人家庭,做过生意,当过街头画家、演员,在节日市场上表演过杂耍节目。由于他行动反常,曾被送进精神病院。他的经历被写入这个剧本中,所以尽管手法怪异,却仍有生活气息。电影导演罗伯特·维内连续运用表现主义手法拍摄了几部影片,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美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人物多半是心理变态或与世隔绝的。

影片公映后曾引起过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是在电影这一新媒介中表现出创造性思想的一次重大尝试。也有人认为这部影片是耍花招和玩弄小聪明,是利用特殊透镜和异常的拍摄角度,来造成怪异效果。爱森斯坦则认为这是一次野蛮人的狂热节,无声的歇斯底里、杂色的画布、乱涂乱抹的影片、涂满油彩的脸与一群恶魔般的怪物的矫揉造作的表情动作的一次不可容忍的结合。

对这部影片的主题和心理背景的分析,也众说纷纭。德国出生的法国电影史家洛蒂·艾斯纳认为那是因为德国人天生就有一种对半明半暗的状态和阴惨迷茫的空间的怀恋,历来就信奉各种异端邪说和魔法力量。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学者则认为表现主义文艺在当时是反映了德国知识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对现实生活的极度惶惑、紧张和慌乱的心情。而克拉考尔后来认为,他从影片中悟到一种把德国导向希特勒政权的倾向,影片强烈地表现了当时德国集体心理的内在张力——害怕个人自由会导向不可收拾的混乱,因而只能求助于暴君的权威,原来剧本所描绘的是绝对的权威会有滥用权力的潜在危险,而改编后的剧本则表示对这种权威的臣服对大众有好处。

表现主义的历史是短暂的,由于它的手法假定性太大,艺术加工痕迹过于显露,几年以后便失去了观众,但它对电影的视觉风格留下了影响,尤其是它那恐怖的情节开了恐怖片的先河。在表现犯罪活动的好莱坞影片里,斜射的灯光照明、棱角分明的画面构图和咄咄逼人的物象,都已成为反映人物恐惧、紧张和不正常的精神状态的不可或缺的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