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意义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超现实主义是一个文学流派,它认为文学艺术要在人的复杂性后面发现它的统一。总之,超现实主义注重艺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这种超现实主义的世纪病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成了盲目反抗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写照。对先锋派电影影响最深的是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以及绘画中的立体派、印象派等。

三、超现实主义电影

《休息节目》公演不久,达达主义发生了分裂,被超现实主义所代替。超现实主义是一个文学流派,它认为文学艺术要在人的复杂性后面发现它的统一。现实的东西不足以反映现实本身。超于现实之上存在着某种组合形式,这种形式至今为人们所忽略,但它却能达到事物的本质。这种形式一种是潜意识,另一种就是梦,因为据说潜意识反映了人的灵魂和世界的内在秘密。表达了潜意识,才能达到人对自我的完全认识,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动因。至于梦,超现实主义认为没有任何一个领域比梦更丰富,梦把人秘而不宣的东西完全剥露出来,既显示了过去与现实,也预知未来。总之,超现实主义注重艺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它认为艺术所表现的诗境界主要在于下意识领域,即梦境、幻想、错觉以及由下意识引起的各种反常、变态和刺激性的自然主义细节。而日常真实生活却平淡无味,不值得艺术去表现。这种理论往往以弗洛伊德主义为心理学基础,所以也多表现性变态和狂暴行为。

从此,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拍摄对象从抽象形体转向内心,着重表现内心的变态活动,表现那些作为内心活动“物化”的奇异怪诞的景色和人物。为此,先锋派电影广泛动用了软焦距、虚化画面、摇动镜头、叠印、旋转和各种奇特的拍摄角度,也运用了时空大幅度跳跃、平行和交错剪辑,特别是闪回、倒叙等手法。总之是表现人在非理性思维状态下的超感觉和潜意识。后来在50年代法国,“新浪潮”打着“内心现实主义”旗号,专门推崇“意识银幕化”的途径,他们正是把超现实主义作为了历史依据。

法国女导演谢尔曼·杜拉克(Germain Dulac,1882—1942)的《贝壳与僧侣》(1926)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杜拉克很有音乐修养,她原来是达达主义电影的倡导者,拍过《主题与变奏》等影片,《贝壳与僧侣》则是在心灵领域进行新的探索。影片叙述了一个在性生活上无能的僧侣的梦幻世界:他追求一个女人,而女人另有所爱,他的情敌恰恰也是僧侣,同时又是监狱看守。影片中充满了心理分析,表现出弗洛伊德式的性压抑所形成的变态心理和古怪行为,如主人公无缘无故打碎了酒窖里的许多玻璃球,或者穿一件拖到脚跟的大衣在大街上乱逛之类的镜头。电影表现的是一个性欲上得不到满足的僧侣的一连串狂乱的幻想的记录。

西班牙著名导演布努艾尔(Luis Bu1uel,1900—1983)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它表现一个精神困顿的男子所经历的一连串梦幻。影片没有统一的逻辑,没有明确的意图,而是力图以刺激性的强烈效果体现纷乱的内心活动。影片充满了潜意识的“自动书写”,以及所谓“优美的骸体”的奇特而不协调的形象耦合。作者试图用狂乱而赋有刺激性的画面去表现纷乱的内心活动。这部影片是布努艾尔和编剧达利根据两人的梦境用3天功夫共同执笔写成的剧本。影片中的隐喻都是奇特和荒诞不经的。例如影片中主人公想要拥抱他所渴望的女人,结果却被两根系着南瓜的长绳和两位修道士及一架堆满烂驴肉的大钢琴所阻挠,未能达到目的。这也就是表示,恋爱(主人公的冲动)和性欲(南瓜)受到宗教的偏见(修道士)和陈腐的资产阶级教育(堆满烂驴肉的钢琴)的束缚(长绳索)。作者在影片中追求怪诞的道具,追求惊人的、激烈的、使人难以忍受的效果:银幕上出现一片被浮云分成两半的月亮中露出被剃刀切成两半的眼睛,一只被切断的手,手心里藏着一窝蚂蚁等等。影片反映一种令人发疯的绝望,一种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主人公对金钱和劳动、宗教与理智、西方世界与文化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加以诅咒。这种超现实主义的世纪病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成了盲目反抗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写照。这种无力的、愤怒的真实情感使这部影片具有某种人间悲剧的色彩。

一条安达鲁狗,法国

先锋派电影运动以1930年布努艾尔拍摄的《黄金时代》而告结束,前后一共10年时间。20年代在欧洲掀起的这股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社会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思想的迷茫,对传统道德和观念的无目的反抗。直接影响他们的是文艺领域的现代主义潮流,即摆脱理性的束缚,用非理性的直觉、本能、潜意识活动等“原始力量”在作品中体现创作者真正的“自我”。以至于彻底否定情节结构、人物行为动机、性格发展逻辑和形象的比例尺度等一切“旧文艺”的模式。对先锋派电影影响最深的是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以及绘画中的立体派、印象派等。由于电影商业性特征的巨大束缚,这股潮流很快就因为没有更多能够理解它们的观众而在商业银幕上消失了。在这之后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以实验电影的形式继续他们的创作,其他人都转了方向或退出影坛。先锋派的探索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为50年代的非理性电影打下了实践的基础,他们的无情节,用银幕形象表现意识,以及在摄影、剪辑中的一些隐喻、变形、夸张的手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的现代派电影运动提供了先例。

【注释】

[1]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译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15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