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代的世界

年代的世界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获利丰厚。整个20年代失业人口居高不下,多达100多万,失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25年10月5日,法国与德、比、英、意、波、捷代表在瑞士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强调德法、德比边界不受侵犯以及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它吸收并取代了处处与政府作对的“民党”大部,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1928年,政友会内阁实施了普选法成立后的第一次大选。1932年5月15日,一伙狂热的陆海军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获利丰厚。在经历了战后的短期危机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进入相对稳定时期,1923—1929年间逐渐走向繁荣。此时正是约翰·柯立芝(1872—1933)任总统时期,因此人们将这一时期的繁荣称为“柯立芝繁荣”。 美国的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汽车、电气设备、建筑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小汽车进入家庭,收音机、洗衣机、电冰箱等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包括妇女在内就业增加,促进了大城市发展,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从1919—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率提高了40%,农业生产率提高了26%;国民生产总值从650.9亿美元增加到828.1亿美元。但是繁荣中也蕴藏有隐患和危机,主要是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发展不平衡,房地产和股票的投机狂热,金融市场动荡。

英国在大战中受到削弱。1920年英国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为促使经济复苏,英国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1929年,新兴工业的产值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从1917年的6.5%上升到13.6%。但英国传统工业部门煤炭、钢铁、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依然落后。整个20年代失业人口居高不下,多达100多万,失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24年1月,以拉姆齐·麦克唐纳(1866—1937)为首相的第一届工党政府成立。工党执政后进行了有限的社会福利改革,但未能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工人群众普遍不满。尽管如此,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的执政仍感到不安,麦克唐纳执政不到一年就被迫辞职。1925年,保守党重新上台执政。1926年,英国爆发全国性工人大罢工。英共积极参加了罢工斗争,强调大罢工的意义,是“给资本主义最沉重的打击”。但工会右翼领袖却与政府达成秘密协议,使工人复工。总罢工失败后,英国政府颁布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劳资争议与工会法》。

法国是战胜国,战后获利很多。1926年普恩加莱再次出任总理后,在整顿财政、稳定法郎等方面取得成绩,20年代末,法国基本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航空、汽车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也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法国成为欧洲经济繁荣的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1928年开始实行养老金制度,给残疾工人及孕妇发放津贴。《凡尔赛和约》没有使法国达到肢解德国的目的,法国对德国仍心怀疑惧。1925年10月5日,法国与德、比、英、意、波、捷代表在瑞士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强调德法、德比边界不受侵犯以及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法国还耗费巨资,在东北边境修筑了长达两百多公里的“马其诺防线”, 作为安全保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生活日渐恶化,出现全国性的工人罢工、农民抗租抗税运动。意大利在巴黎和会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社会进一步动荡。1920年,垄断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分别成立了意大利企业家联合会和农业总联合会,要求建立“能够确保社会秩序的强有力的政府”,推动了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运动的发展。1919年3月,“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 在米兰成立,到1921年已有成员近19万人,其目标是夺取全国政权。同年,“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改名为“国家法西斯党”,并以古罗马的“束棒”标志为党徽,墨索里尼为党的“领袖”;在其《纲领》中强调国家至高无上,强调国内要建立极权制;对外扩张恢复罗马帝国的霸业。

1922年10月27日,墨索里尼发动了“向罗马进军”运动,法克特内阁被迫辞职。10月31日,墨索里尼组成第一届法西斯政府。1924年4月,国家法西斯党通过舞弊在大选中获得65%的选票。公开揭露这一丑闻的统一社会党总书记马泰奥蒂被法西斯分子暗杀。这一罪恶行径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出现了反法西斯浪潮,但在国王和罗马教廷的庇护下,墨索里尼政府通过了信任案。此后,墨索里尼加紧反攻倒算,在全国用暴力镇压反法西斯活动;多次改组内阁,把非法西斯大臣除名,建立法西斯一党专政。为强化法西斯统治,墨索里尼政权相继颁布法令。如1925年取消集会和结社自由、言论自由的《反秘密团体法》《新闻法》,授予墨索里尼以独裁权的《政府首脑及阁员职责与特权法》。1926年取消一切从事反政府活动的《国家防御措施法》等。1929年4月,墨索里尼除作为党和政府的首脑外,还兼任内阁13个部门中的8个大臣,集党政军财经大权于一身。

1890年,日本召开了第一届帝国议会。最初的几届议会根本不承认政党的存在。政府视政党如敌人,千方百计将其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1900年,伊藤博文组建了御用政党——立宪政友会,并亲自担任总裁。它吸收并取代了处处与政府作对的“民党”大部,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1913年,与伊藤派对峙的山县有朋派官僚桂太郎,组建了与立宪政友会齐名的第二大御用政党——立宪同志会,吸收了其他主要民党。至此,发源于民党的两大政党主流都已被收入御用政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两大御用政党逐渐演变为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言人。1912年年底开始爆发的第一次护宪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大正民主运动,使藩阀势力连连后退。1918年9月,出现了第一个以政党领袖为首相的内阁,即政友会原敬内阁。然而好景不长,1921年11月9日,原敬首相遇刺身亡。藩阀与政党两大势力的斗争趋于白热化。政党势力掀起了第二次护宪运动。1924年6月,组成了护宪三派内阁,由当年大选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的宪政会总裁加藤高明担任首相。护宪三派内阁的成立是政党政治的开始。

1928年,政友会内阁实施了普选法成立后的第一次大选。政友会与民政党得票率达90%,议席数上升到95%。

在政党政治时期,政党与政党之间围绕政权争夺展开了激烈斗争。交替上台的两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政策特点。政友会把积极主义作为基本的政策取向,而民政党则往往采取收缩性质的所谓“消极政策”。这种不同的政策取向,成为国家政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进行调整和转换的一种杠杆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日本政党政治遇到了来自军部和右翼势力的致命挑战。1932年5月15日,一伙狂热的陆海军中下级军官发动了流血政变。在首相官邸开枪打死了政友会总裁、首相犬养毅,维持了仅仅8年的政党政治由此落下了帷幕。

20世纪30年代,印度政治出现的重要变化,是国大党内“左派”力量崛起。尼赫鲁(1889—1964)和鲍斯(1897—1945)是主要代表人物。尼赫鲁曾参加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甘地等人赏识。1927年,他访问苏联时对社会主义发生兴趣,回国后积极宣传社会主义。鲍斯早年曾就读英国剑桥大学,1921年6月回国后即投身民族解放运动。1927年年底,他和尼赫鲁一起被任命为国大党总书记。30年代末,尼赫鲁和鲍斯先后担任国大党主席。他们不满足印度争取有限自治目标的做法,要求实现完全独立。1928年11月,他们领导成立了全印独立同盟。1929年年底召开国大党年会时,甘地力荐尼赫鲁为大会主席。会议通过“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并授权甘地全权领导不合作运动。

土耳其建国后的任务是消灭奥斯曼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族国家,用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取代封建君权和神权政体,广泛开展以“世俗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民族化、民主化改革。1922年11月到1924年3月,政府先后宣布废除素丹制、取消哈里发制,宣布建立共和国。共和国宪法删去了“伊斯兰教为土耳其国教”的条款,宣布妇女同男子享有同等的选举权。1926年,大国民议会颁布了以瑞士民法为蓝本的《民法》,此后又颁布了以欧洲法律为蓝本的《刑法》《刑事诉讼法》《商法》《海上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和《律师法》等,并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24年,大国民议会颁布法令,宣布由国家监督学校;学校必须向受教育者提供世俗的现代化教育,传授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政府停办了各地的所有宗教小学和宗教中学。为了全面确立土耳其民族精神,1928年11月,大国民议会公布文字改革方案,决定自1929年元月开始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1933年,政府颁布法令,要求清真寺一律用土耳其语代替阿拉伯语进行宣礼。

朝鲜“三一起义”失败后,朝鲜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分化。一部分与殖民统治者合作,成为亲日民族改良主义者。另一部分逃亡国外,在中国上海,成立了以李承晚为临时大总统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还有一些民族主义者组织“独立军”,在朝中边境进行抗日斗争。马克思主义也在朝鲜传播,各地出现了共产主义小组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1925年4月17日,朝鲜共产党成立,推动了工农运动与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192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将危机转嫁给朝鲜,朝鲜的民族企业纷纷倒闭,人民生活急剧恶化,城乡罢工、抗租、暴动和武装反抗,遭受日本殖民当局残酷镇压。

埃及宣布独立后, 成立了以前首相侯赛因·鲁什迪为主席的宪法委员会,着手起草宪法。1922年10月,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宪法草案。各派政治力量对宪法草案态度不一,后经各方妥协,1923年4月19日,国王颁布了埃及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史称《1923年宪法》。新宪法规定埃及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拥有重权,但需通过大臣施政;立法权由国王和议会共享,议会实行两院制。新宪法保留了英国的特权,为以后英国干涉埃及内政留下了隐患。1924年年初,埃及举行了首次大选。以柴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获大胜,在1月28日组成新宪法实施后的第一届政府,柴鲁尔出任内阁首相兼内政大臣。他自称受人民之托组阁,该内阁被称为“人民内阁”。

《1917年墨西哥宪法》,含有土地国有、劳工权利、反教权主义、限制外国资本等内容,是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但遭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教会以及外国资本势力的激烈反对。从1917年2月5日新宪法诞生之日起,到1940年卡德纳斯总统任期结束,墨西哥政府实现新《土地法》,使100万农民无偿得到了4500万英亩土地;《铁路国有化法令》,将外资控制的铁路收归国有。《没收石油公司财产法令》,收回17家美国、英国和荷兰石油公司,成立墨西哥石油公司。另外,卡德纳斯改革在恢复民主制度、开展扫盲运动、普及世俗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绩。卡德纳斯在总统任内(1934—1940),按照1917年宪法原则,进行了内容广泛的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