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点行业发展分析

重点行业发展分析

时间:2022-1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半年,在稳定物价水平,控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同时,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业发展,从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到逐年提高小麦、稻谷等最低购价水平。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5亿吨,达到51 045万吨。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比2010年增长2.6%,小麦总产量11 792万吨,比2010年增长2.4%,玉米总产量19 175万吨,比2010年增长8.2%。2011年全国粮食平稳上涨。全国稻谷市场购销活跃,价格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

第4节 重点行业发展分析

4.1 农产品市场

2011年农产品市场先涨后跌,农产品价格回落成为市场主要特征,且部分品种下跌幅度远超预期,特别是棉花、白糖等软商品下跌幅度惊人,而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也再次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政府针对这些价格变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

4.1.1 政策回顾

上半年,在稳定物价水平,控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同时,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业发展,从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到逐年提高小麦、稻谷等最低购价水平。由于干旱物价高涨,国家对农产品的政策是在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前提下,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中央一号文件定调全年农业政策,将农田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1月28日,由于国家玉米储备的连续抛出,国家储备不足,导致国家调控能力下降,中国已要求一些大型加工企业暂停向农民收购玉米,以保障国储部门的收购。而下半年由于农产品价格开始回落,国家又出台相应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由于生产预期良好,丰产在望,粮食价格出现下跌趋势,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关于2011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收储等方式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对价格高涨的产品进行结构性调整。

7月初,面对高涨数月的猪肉价格,国家多个部门发布了多条政策,农业部六项举措稳定猪肉价格,国家发改委也多次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工作,严肃查处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

4.1.2 主要农产品行情分析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 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 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全国夏粮总产量12 627万吨,比2010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 276万吨,比2010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1 218万吨,比2010年增产2 018万吨,增长5.1%。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5亿吨,达到51 045万吨。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比2010年增长2.6%,小麦总产量11 792万吨,比2010年增长2.4%,玉米总产量19 175万吨,比2010年增长8.2%。玉米大幅度增产使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见图2-9)。

图2-9 2004—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1年全国粮食平稳上涨。全国稻谷市场购销活跃,价格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2011年11月份,全国稻谷平均收购价格为2 535元/吨,比年初上涨9%。小麦价格平稳上行。具体来看,1~5月份小麦收购价格持续上涨,进入6月份,受夏粮增产、小麦上市量增加影响,价格出现阶段性回落,下半年小麦价格再次步入上升通道。而2011年玉米消费量较上年增长8.8%,市场整体处于供求偏紧格局,拉动玉米价格上涨。

另外,猪肉价格的节节攀升成为物价上涨主力。由于受国际玉米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饲料价格随之上涨,然后导致猪肉价格不断升高。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物价总水平,并且把猪肉列举为加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2011年6月,生猪价格和冷鲜肉价格达到历史高位,价格一路飙升。而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除了包括饲料价格上升,圈养成本加大之外还包括年初肠胃炎疫情影响,大量母猪死亡,还有“瘦肉精”事件促使整个生猪行业整顿,导致市场货源紧张,抬高了猪肉价格。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2011年物价全面上涨,导致居民货币购买力下滑。9月,中国政府为稳定猪肉价格,批准墨西哥猪肉制品进入中国市场,高涨的猪肉价格,吸引着“洋猪肉”登陆中国市场,但进口猪肉对于弥补国内供需缺口是远远不够的。

4.2 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近几年一直火爆,各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同时带来大量投机,形成“房地产泡沫”,不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2011年国家屡次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供给和需求量两方面引导,效果显著,房价趋于稳定并在大城市有所下降。在供给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闲置土地的清理,扩大供给;在需求方面,通过“限购”、“限价”、“限贷”及房地产税制改革等措施,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房价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市场供给结构进一步合理,房地产市场正逐步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4.2.1 政策回顾

2011年1月27日公布新“国八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把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60%,贷款利率提至基准利率的1.1倍。加上此前的政策,2011年,首套房商业贷款的首付为30%,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不发放商业贷款,良好地限制了投机者对房地产市场的炒作,打压哄抬物价的现象,从需求方面进行调控。

2011年央行三次加息,六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银行房贷额度纷纷告急,房地产市场资金供应紧张,各个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得到限制,排队“等贷”成为普遍现象。虽然政策对房贷利率并未控制,从三季度开始,房贷利率上浮成为普遍现象,有的银行甚至上浮20%。若不考虑此前存量房贷利率大部分7折的情况,房贷利率已升至最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2011年如何融通资金成为各房地产企业的最大难题,开发贷款、发行股票这两大融资渠道几乎都被堵死,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日益紧张,不得不转向高成本的民间借贷、信托基金等渠道,压制了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现象。

2011年保障房开工建设1 000万套,确保任务落实,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我国住房制度向商品房和保障房双轨制迈进,“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3 600万套保障房,2011年开工建设1 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包括加快棚户区改造,大力建设公租房等项目,扩大保障房供给,实现人们“安居”的目标。

4.2.2 房地产市场分析

开发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土地市场不景气。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 740亿元,比2010年增长27.9%,增速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4 308亿元,增长30.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1.8%。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40 9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增速比上年回落22.6个百分点(见图2-10)。而土地市场也不复往日火爆,竞拍场面变得冷清,“底价成交”成为常态,“流拍”、“流标”现象频频发生。

图2-10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市场销售降温,户型结构改善。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9%,住宅销售额增长10.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员面积增长12.6%,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6.1%(见图2-11)。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均比2010年下降,中小户型销售比重加大,说明商品住宅正在向经济型、实用型和消费型的合理方向转变。

图2-11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主要城市房价环比下降,国房景气指数连续下降。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显示,进入2011年四季度,主要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下降的城市逐月增多。10月分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有34个,11月份有49个,12月份有52个。而国房景气指数更是连续下降,并在11月份破百,为99.87,进入100点以下的不景气区间,创下18个月的新低(见图2-12)。房地产市场出现购房者观望房价,出售谨慎,开发商观望地价,放缓开发节奏的“双观望”状态。

图2-12 全国房地产景气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