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对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份额要求。目前虽然职初教师的占比近三分之一,在学校教学一线的中青年教师学科基础好,而且都受过正规的教师教育或上岗培训,教育教学行为比较规范。三是有良好师德。一是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相对不高,骨干教师流失较严重。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中心城区不在同一层面上。二是发展环境差,教师发展呈现单一线型发展。教师工作压力大,自主发展空间小。

二、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随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对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份额要求。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抓住机遇,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决策,并针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均衡,城市软实力提升面临短腿的现实,将发展重心转向郊区,并以郊区新城建设为枢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从办学方式、师资配备、学校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推进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支持郊区农村教育,从体制机制上打破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瓶颈,加大了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力度。

1.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有利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将此作为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要求“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均衡发展,使“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而办好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需要适应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表现在“三个有利于”:

一是整体起点好。近几年来,随着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的稳步提高,加上教育人事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上海农村教师队伍的起点有了较大的上移,学历层次、职称构成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和改善。

二是发展有后劲。目前虽然职初教师的占比近三分之一,在学校教学一线的中青年教师学科基础好,而且都受过正规的教师教育或上岗培训,教育教学行为比较规范。

三是有良好师德。虽然教学负担明显偏重,但大多数教师有着厚重的敬业精神,勇于钻研、勇挑重担、勇于负责,而且教育观、价值观正确、清晰,功利观淡薄。

2.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瓶颈”

农村教师由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组织特征、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专业发展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相对不高,骨干教师流失较严重。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中心城区不在同一层面上。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等都比城区教师相对落后,优质教师缺口较大。

二是发展环境差,教师发展呈现单一线型发展。由于受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学校的组织生态影响,造成许多教师文化意识差、文化生活内容单调、个性发展意识弱,难以满足教师多元发展的需求。

三是工作压力大,自主发展空间小。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进城的规模逐渐增加。为了解决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有学上”的问题,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张,教师队伍存在着严重的缺编现象,致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很大一部分教师应付上课,缺少学习、研究、提升的平台。教师工作压力大,自主发展空间小。大部分教师依靠经验重复教学,缺乏教学激情和创造,同时教研、培训、科研的学术性、实效性乏力,个性难以得到张扬。

3.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需要”

从教师队伍的整体总体上看,农村教师与城区、中心城区教师之间存在客观上的较大落差,一是在以往农村教师配置上的先天性不足,二是以往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三是近几年来大量职初教师的补充。针对农村教师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三个需要”:

一是长期以来,农村人才观的偏颇,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新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打破传统的人才观;

二是需要营造公平、和谐的教师学习、工作、生活和自主发展的氛围,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是教师作为新农村的文化人,需要提高教育品味,适应新农村建设,不能做井底之蛙,而要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要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激活教育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