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行业

南京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行业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 南京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行业(一) 新闻传媒业发展思路:强化报纸、电视产业的平台优势,保持广告经营持续增长;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实施多领域、多层次媒体传播产业的资源整合;大力开发媒体传播的新领域,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新闻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调整出版发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三 南京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行业

(一) 新闻传媒业

发展思路:

强化报纸、电视产业的平台优势,保持广告经营持续增长;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实施多领域、多层次媒体传播产业的资源整合;大力开发媒体传播的新领域,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新闻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节目丰富、传输先进、充满活力、有序运营的新闻传媒新局面;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有线电视总用户突破150万户,确保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发展任务:

(1)加强我市新闻传媒品牌建设,强化集团核心竞争力。引入“品牌管理”理念,做大做强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将其逐步发展为跨行业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新闻传媒集团,使我市新闻传媒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推广我市新闻传媒业的成功经验,包括其准确的媒体定位及独特的观察视角,发挥其在广播、电视、报纸等领域的引领作用。

(2)保持地域特色,加快内容产业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打造富有我市古都特色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电视栏目、专题片、电视剧,使绝大多数媒体成为独立的节目制作主体和文化产品、信息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新闻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两分开,不断提高新闻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3)借助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本运作,加快南京广电集团影视基地建设,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整媒体结构和节目布局,打造新闻服务品牌。推动新闻与文化单位的联合与重组,吸收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以上市公司的标准管理运营。尝试与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地进行战略合作,谋划组建跨地区、综合性的媒体联盟。

(4)依托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新媒体业务。依托传统新闻媒体,抓住新媒体带来的新机遇,将电视与网络结合起来,向新媒体拓展和转型,借助强势媒体和强势品牌提升影响和特色。大力发展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积极拓展新闻传播平台,拓展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新闻服务内容。

(二) 现代旅游业

发展思路:

以“独具古都特色、旅游休闲并重”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我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和现代文化优势,营造浓厚的旅游文化氛围,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

发展目标:

以实现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跨越为目标,培育1~2个国家“5A”级旅游区和8~10个“4A”级景区,加强我市六朝文化、明代文化和民国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分展示城市旅游特色;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和休闲度假,优化旅游市场主体结构,营造舒适的城市旅游环境,将我市建设成辐射华东、影响全国、具有国际水平的区域旅游中心。力争旅游收入年均递增20%,旅游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继续领先,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

发展任务:

(1)实施“历史文化”精品引领战略。对我市现存的城市风貌、人文景点、历史遗存、名人故居等进行保护开发,精心策划文化旅游线路和活动,集中展现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革命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系列旅游风貌。以保护明孝陵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以钟山风景区雨花台风景区、秦淮河风光带、滨江旅游带、长江路文化街区、明城墙风光带建设为重点,打造升级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重点做好宝船遗址公园、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甘熙故居、江南贡院、胡家花园、李渔故居等历史文化景区的复建和扩建工程,形成独具特色、富含历史文化气息的精品旅游景区。

(2)注重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旅游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加快建设汤山温泉、大石湖、浦口一山三泉、将军山、金牛湖等一批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发展江心洲、八卦洲等一批农业旅游产品;培育和提高一批工业旅游产品;打造夫子庙、南京“1912”等一批夜间旅游产品,使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3)充实“博爱之都”旅游城市形象,加大城市旅游的整体营销力度,提高旅游总体策划水平,打响南京旅游品牌,提升南京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扩大南京旅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加强公共宣传和历史文化名城宣传,突出南京特色旅游项目和经典景区宣传,突出区域宣传合作。积极组团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以及上海、杭州等旅游重点城市举办的区域性旅游交易会。加紧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法规,进一步规范旅游业市场规则,营造公平公开的旅游市场环境,依法维护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

(三) 出版发行业

发展思路:

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引导社会资本从出版产品的分销业务逐步流向出版产品的生产业务,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出版业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和产业竞争力。

发展目标:

保持我市出版发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把出版发行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0年,把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出版物印刷中心、具有全国领先水平和较高影响力的出版物发行基地。

发展任务:

(1)注重跨媒体融合、跨地区发展。出版发行企业坚持“横向产业扩张、纵向产业链延伸”的发展战略,实现规模化扩张,利用无形资产,创新商业模式。做大做强出版物市场,大力发展出版物超市和连锁经营网络,鼓励社会利用现有商业和社会服务网点从事出版物零售和租赁服务。拓展各类出版物发行渠道,构建区域性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以出版物交易市场为中心,以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为纽带,以书店、音像店、书报刊亭及便利店为营销网点的出版发行网络。

(2)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原创精品。发挥我市人文底蕴深厚和文化人才荟萃的优势,强化出版策划,培育原创精品,提高出版质量,以内容生产带动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发行量的提升。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网络出版和电子商务,开发出版电子图书、报纸和期刊,建成全国性出版物网络交易平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新闻出版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3)调整出版发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支持本地企业拓宽业务渠道,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大力提高影视音像印刷品制作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扶持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音像、出版、印刷企业向规模化、高科技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鼓励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编辑、制作、出版、发行、销售等环节。

(4)深化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塑造新型市场主体。加快出版发行机构经营机制的转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培育企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出版发行业,鼓励民营出版发行企业成长,促进出版发行业产权多元化。加快出版发行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

(5)加强版权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拓宽版权管理和服务领域,培育版权服务市场,完善各类版权授权代理、版权登记、版权评估、版权法律服务等服务机构,初步形成并完善我市版权生产、贸易结构的合理布局。

(四) 工艺美术

发展思路:

积极挖掘、开发和整合我市民间工艺品资源,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和传统工艺研发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传统工艺品生产领域,健全行业标准和工艺规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发展目标:

本着“保护、创新、发展、繁荣”的原则,加强民间工艺美术保护,推进产业化进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3~4个工艺美术品国家级生产基地,培养2~3家全国工艺品龙头企业,保持经营收入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发展任务:

(1)整合保护资源,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发保护南京云锦、南京白局、金陵灯会、金陵刻经处、金线金箔工艺、高淳跳五猖等我市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构建包括研究、收藏、展示、设计、经营生产、加工、销售等生产活动在内的产业链。寻求民间工艺与文化旅游的最佳结合点,完善我市工艺美术品创作、生产、展示、交易的产业链,适度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间的有效互动。采取有效的补助、补贴等扶持措施,保护好民间传统工艺优秀项目、绝技、大师和名作,挖掘培养传承人。

(2)实施品牌推动,扩大市场影响。通过注重包装工艺、对外宣传、整体形象来提高外界对我市民间工艺品的认知度。以质量求得发展,靠精品占领市场,做大民间工艺产业。扶持一批知名工艺品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艺术人员致力创作艺术精品,发展有影响的艺术品拍卖行和中介机构,尊重知识产权,保护艺术家合法权益,培育一批全省乃至全国行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强知识版权的管理力度,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好我市民间传统工艺品牌。

(3)坚持创意优先,创新发展思路。在拓展产品创意基础上,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民间传统演艺和民俗文化的合理利用,多开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产品新领域,增加细分市场的有效供给。积极培育和重点拓展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物工艺品交易市场,举办国际性艺术品鉴赏、交流、展览活动,加强我市艺术家间的交流和联系,实现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

(五) 会展博览业

发展思路:

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内展和外展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全方位的视角来推进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进程;紧抓服务创新,培育壮大自己的参展客商网络;整合文化产业资源,精心策划组织艺术会展,强化品牌意识

发展目标:

继续加强我市文化博览业硬件建设,提高会展服务质量,推进文化博览业的市场化运作。到2010年,培育5~8个品牌展会,引进2~3个连届举办的国际专业品牌展会,打造2~4个在全国有影响的节庆品牌,会展业展览面积力争达到40~45万平方米,使我市成为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区域性会展中心。

发展任务:

(1)进行资源整合,坚持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水准和国际影响的会展品牌。精心培育15家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会展经营主体,扶持和推动南京国展中心、爱涛艺术中心等会展企业发展。加强与国际会展业机构的合作,推进与德国、日本有关会展企业的交流,努力打造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常年性会展平台,开发一批全国性、有特色、高品位、大客流、高效益的汽车、建材等会展项目。每年承办50个以上的全国性、国际性大型会展项目。鼓励和扶持各类企业出国参加国际性展博会,推动国内外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2)突出区域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以展商为中心开展营销服务,以客商为中心开展贸易服务,以受众为中心开展需求服务,完善包括展览、工程、会议、广告等服务在内的服务体系,通过“一站式”服务,有效地为客户节约成本和时间;精心策划和组织“名城会”、“梅花节”、“重洽会”、“金洽会”、“软博会”、“文博会”等特色鲜明的会展活动,创出一批具有南京特色的、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3)提高会展服务质量,落实政府配套措施。整合现有会展场馆资源,在提升现有场馆设施和经营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建设南京会展中心等档次更高、面积更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园区和会展场馆。积极营造加快发展会展经济的良好氛围,完善服务配套。积极引进和培育会展专业人才,提高会展服务水平。加强会展项目的评估论证,加强行业指导管理,维护会展市场声誉。

(六) 文化创意业

发展思路:

重视设计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做好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要素、各领域、各种资源配置形式及主次关系的协调处理,从而实现创意业态和运作机制的创新,促进文化创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

积极举办大型设计艺术展览,打造国内、国际创意设计交流平台,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功能,培养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集群,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发展任务:

(1)加快文化创意园区建设。结合老城区工业厂房改造、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楼宇经济升级和新城区建设,加快“东8区”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幕府山国际休闲创意产业园、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创意设计企业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园区对创意设计企业的培育、集聚、示范和推动作用,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2)走“设计创意+数字技术+科教文卫”的发展模式。在“设计创意”方面,用创意和创新来引领行业竞争优势,提升创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意水平。在“数字技术”方面,追求生产的标准化,大力应用最新科学技术,积极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工作流程。在“科教文卫”方面,和科教文卫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着力寻求市场的规模化。

(3)突出地域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精心引导产业定位,加快发展以研发设计、建筑设计、艺术传媒、咨询策划、时尚设计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新技术运用和专业化服务,促进产业的分化与融合,逐步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意产业群,实现规模效应。成立创意产业服务机构,发挥创意产业协会的指导和媒介作用,争取资金扶持、项目评估和人才培训等,促进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畅通。制定设计创意服务价格体系和相关商业政策,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设计创意人才。

(七) 动漫游戏业

发展思路:

坚持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以基地为支撑、以产业链的全面拓展为导向,加大动漫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动漫产业扶植,将我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

培育一批动漫企业,扶持建设一批动漫产业园,打造2~3个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动漫游戏品牌,完善动漫游戏产业投融资平台,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动漫产业链。每年开展1~2次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游戏产业展销会。

发展任务:

(1)增强企业实力,不断完善产业链。积极扩大动漫产业园区的规模,把南京软件园、江苏文化产业园“紫金山一号”、南京数码动漫创业园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优秀园区。促进动漫游戏上、中、下游产品的市场衔接和消费增长,培育动漫品牌,积极带动青少年培训业、玩具文具业、主题餐饮服务业、主题公园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引导我市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物等传播载体与动漫游戏产业有机结合。

(2)加强政策的引导扶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平台建设。加快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形成产业聚集,吸引动漫游戏企业入驻。集中力量和优惠政策培育1~2家规模大、品牌强、产业链完善、有较好产业引导能力和盈利机制的大型动漫企业。构建动漫游戏产业的教育培育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对原创精品动漫企业给予奖励,提供财政、税收、产业园区用地等多方面支持,着力打造动漫产业的系统平台。

(3)发挥比较优势,进行错位竞争与合作。增强动漫游戏的原创能力,提高形象设计、加工制作和市场营销水平,完善动漫游戏产业链,积极扶持动漫游戏企业的成长。园区要注重引进国内外动画制作企业,使得产业竞争围绕在产业链制作环节。学习上海市动漫发展经验,鼓励实行前期融资、策划,后期发行、销售“两头在外”的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注重引进国内外动画制作企业,加快我市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

(八) 数字传输业

发展思路:

继续保持“南京速度”,实现我市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快速稳定地完成。强化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和网络优势,扩大电视节目经营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快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研发与创新。以资本运作为手段,构建以有线数字电视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多媒体综合平台。

发展目标:

加快我市数字电视用户的整体平移,加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拓展,充实点播节目的片源库。提供更多方面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实现全南京地区电视数字化。积极开拓数字电视付费频道的市场,采取丰富的营销策略和方式,使付费电视购买用户达到20%以上。

发展任务:

(1)继续实施整体平移策略,继续保持“南京速度”。积极开展数字电视的宣传与推广,综合考虑成本收益,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数字电视推广发展模式,加快数字化整体平移推广。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完成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南京都市圈地区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的“进组入户”工程,实现有线电视入户率100%。

(2)整合网络资源和传输平台。整合网络资源,拓展网络文化服务功能,提高网络内容服务和传输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广播电视、通讯、计算机互联网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进行受众的收视习惯调查,在数字技术平台上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逐步增强数字电视、网络互动平台体系建设,加强互动内容的多样性、使用界面及操作手续的便捷性。

(3)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网络信息、网络教育、网络点播、网络查询、网络金融、网络交易、网络游戏及手机短信等服务,加强网络服务平台和终端建设,激发网络服务需求,满足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客户服务需要。开展诸如免费试看、参与公共电视互动活动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引导受众对数字电视等传输平台的接受和偏好,不断扩大市场需求。

(4)加强数字化内容产业开发,提供增值服务。拓展网络文化服务功能,打造我市网络文化品牌,加强数字化内容产业开发,发展数码电影、数字电视、电子出版、数字艺术、宽带接入、视频点播、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传播方式,拓展互联网服务领域,提升文化品位,实现规模效益。着力加强数字电视的点播服务,制定灵活多样的点播收费策略,开展多渠道灵活付费方式,提高自助点播等增值服务的服务质量。

(九) 休闲娱乐业

发展思路:

大力支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化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调整演出娱乐业的结构及布局,使娱乐产品的生产规模、种类、数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时继续加大对具有国家水平、历史价值和民族特色的重点剧种、重点院团的扶持力度,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兴建各类高水平娱乐场所。

发展目标:

本着“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引导和规范,推进文化资源社会化配置,保证休闲娱乐业的收入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持续发展。

发展任务:

(1)坚持休闲娱乐品牌建设。高起点谋划休闲娱乐业的空间布局和经营业态,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和现代传播渠道,打造夫子庙、南京1912文化休闲街区等富有南京特色的文体娱乐休闲品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创新内容、商业运作模式,在发行网络、演出地点选择、广告宣传模式方面讲求标新立异,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偏好,在演艺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2)坚持内容创意优先发展。立足我市民族和历史文化,大力开发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借鉴现代新兴科技手段,对我市传统剧种、剧目、娱乐产品进行开拓性创新。发展一批大型综合性演艺经营企业,建设一批满足不同需求的休闲娱乐设施,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演出品牌节目。积极进行大型舞剧、景观剧等具有我市特色的文化精品创作,不断开拓演出市场;同时,加强市场运作中创意作品的成本—收益核算,提高艺术人才的使用效率,积极鼓励形成有利于发展舞台艺术的组织形式。

(3)整合演艺资源,拓展盈利空间。整合零散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管理。鼓励社会资金创建演出单位和举办演出活动,将票价交由市场调节,使价格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规律,由市场化的中介机构、演出团体和演出场馆自行根据市场规律运作。加快建设三山街水游城、江苏省影视基地等文化休闲街区和文化艺术、演艺娱乐、影视演映、体育休闲场馆,积极扶持重点艺术表演团体和重点演艺经营场所。

(十) 教育培训业

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南京文教综合优势,扩大教育培训业的集聚和辐射范围,建设面向区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以大学城建设为契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培训业;创新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坚持规范化运作,保证教育培训质量,满足社会对教育和知识的巨大需求。

发展目标:

本着“满足群众需要,吸引群众参与,提高群众素质”的宗旨,充分利用我市自身的人才荟萃优势,积极开办各类教育和艺术培训班,不断拓展教育培训规模。采取有效措施刺激艺术类教育培训需求,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使艺术培训业总收入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发展任务:

(1)加快高教园区建设,实施规模化发展。采取措施鼓励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浦口大学城加快发展。鼓励驻宁高校、培训机构和场馆面向市场,开拓适应社会各层次的教育培训项目。鼓励个人设立培训部,加强师资引进,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招生规模。艺术教育培训实现产业化运作,鼓励各艺术院校积极以多种形式发展艺术教育。

(2)实施“订单式”模式,培养专业化人才。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专业资格培训、艺术类专业教育培训。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建设国家级别的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市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课程体系和试验基地。

(3)坚持企业化、项目化运作发展战略。通过教育培训企业化运作方式,使培训的组织工作更加规范化。加快市场化运营机制的转变,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率和水平,鼓励我市培训机构加快发展。建立开放型、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并举的发展格局。

(十一) 印刷复制业

发展思路:

优化印刷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加快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印刷业适度集中和布局优化,提升综合竞争力;坚持发展与监管相结合,发展与规范相促进,进一步规范印刷市场秩序,健全印刷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我市印刷复制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印刷复制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左右,将印刷复制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支柱行业之一。力争到2010年,把我市建设成长三角出版物印刷中心,具有全国领先水平和较高影响力的出版物印刷复制基地。

发展任务:

(1)鼓励专业化分工,发展规模经济。印刷复制企业要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专注本企业优势领域,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坚持与客户一起成长。明确印刷品市场定位,寻求差异化发展策略,构建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企业组织机构,使印刷业从单纯的加工业向多媒体服务业方向发展。在业务流程上,注重采用最新技术,数字印刷和网络印刷结合,强化印刷细节管理,追求产品完美,提供增值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印刷企业规模经营的步伐,重点扶持潜力较大的专项印刷企业向集约化经营、集团化方向发展。

(2)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实现范围经济效应。有效推进我市印刷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印刷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优势,鼓励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构建相互依赖、互为客户或以联盟为基础的生存和发展战略,实现运用印刷新技术开发高端产品,逐步淘汰低端设备和低端产品,提高印刷业整体工艺水平的目标。

(十二) 体育健身业

发展思路: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民树立现代体育消费观念;加大体育休闲投入,积极探索和完善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机制,吸引大型赛事落户我市,提高场馆利用率;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对体育休闲业的投入,继续引进国外知名体育品牌到我市投资生产,建立体育产业多元化投资体系。

发展目标:

提高我市文化体育产业增长速度,到201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份额力争达到1%。培育一批体育产业集团和体育名牌产品。大型体育用品销售企业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力争形成2~3项品牌赛事,每年承办全国和全省比赛10项以上。

发展任务:

(1)制定产业规划,落实发展资金。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颁布发展体育产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重大商业比赛落地我市。设立体育发展基金,多方筹措资金,发展社区体育,进行体育人才的全面培养。尝试建立南京体育无形资产评估公司,对体育项目进行价值评估。采取以政府主导、集团化运作的管理模式,求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管理服务的优质化。

(2)实施体育项目带动策略。利用我市体育赛事多、体育设施全的优势,加强与国内体育世界冠军的沟通交流。鼓励体育人才成立冠军培养学校、创立体育产品和服务品牌等。借用各种媒体和活动形式加大我市体育硬件设施、全面健身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体育公司的联系和合作,通过让其在我市建厂、设立分公司、开设专卖专营店,实现国际品牌本土化。鼓励本地企业实施跨区域、跨行业扩张,鼓励企业间强强联手,推进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经营。

(3)坚持产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鼓励专业团队运营管理模式,管理运营大型体育场馆。积极发展体育彩票、健身项目和野外拓展训练等新的体育产品,把握体育消费人群的消费倾向,准确市场定位。在刺激体育消费方面,可以对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项目给予不同对待,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项目众多、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健身、体育竞赛、体育培训、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4)实施体育品牌战略,打造南京城市体育名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包括羽毛球在内的南京体育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力度。加快建设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园,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政策、经费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举办、承办国际国家级别赛事。合理布局,扶持社会力量开办体育场馆,创造条件,帮助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