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 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 主要成就自2002年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文化战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抢抓机遇,奋力开拓,文化产业在积极探索中快速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成就。(二) 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约:文化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一 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 主要成就

自2002年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文化战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抢抓机遇,奋力开拓,文化产业在积极探索中快速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成就。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2005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73.48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3.05%,比2004年增长25.3%,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5.2%)10.1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17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数量的3.97%。

(2)产业领域不断拓展。2005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79亿元,会展拉动经济超过100亿元,教育培训业、新闻出版业、影视传媒业等产业优势凸显。休闲旅游、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网络信息、动漫游戏、体育健身等新兴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完善。

(3)载体建设初见成效。江苏文化产业园、“东8区”世界之窗文化产业园、石城现代艺术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已初具规模,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明城汇”时尚创意街区等项目已完成规划并启动建设。涉及文化产业各个行业的载体建设正在全面、有序地展开,由政府推动的文化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标志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正从自发、分散经营模式向建园区、创品牌的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

(4)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目前我市民营文化企业数量占文化企业总数比重达到90%以上,产值占到文化产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社会资本正广泛渗透到南京文化产业园、宝船遗址公园、长风堂博物馆等文化产业载体建设中,一大批民营品牌企业脱颖而出,国有文化企业释放发展活力,由国资、民资、外资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二) 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约:

(1)文化管理体制不够顺畅。文化体制上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行业壁垒过高等问题,导致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影响了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

(2)文化企业竞争力不强。与国内同等城市相比,我市文化企业在规模、效益和品牌上仍然存在发展差距,文化企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难以形成。

(3)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我市文化企业对产品不注重高科技投入,创新能力较弱,导致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参与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大众高层次文化消费热情受到抑制。

(4)文化人才培养缺乏举措。在文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缺少具体举措,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项目运作、文化经济人等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与产业发展态势不相符。

(三) 发展环境

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十一五”战略部署的实施,我市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取决于解决好各种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1)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文化分销领域承诺开始生效,外国文化资本将展开战略性布局,我市将成为国际文化资本进入的热点区域之一。民营资本将进一步获得在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发展的优惠政策,市场准入环境、投融资环境将有实质性的改善,国有、民营和外资3股力量将在文化产业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2)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市场体系、文化经济政策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逐步优化,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进一步解除,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难点问题将取得新的突破。

(3)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并向后期迈进,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是今后5年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性支持。

(4)名城会、2008年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给我市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展国内外文化市场,加强高素质文化人才交流,提高国际知名度带来良好机遇。

(5)全社会文化消费水平提高,需求带动作用明显,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新型产业群体快速发展,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最基本、最可靠的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